分享

晚明潮男

 nangongcunfu 2015-03-23

盛妆不只是贵妇的权利。在明代,士族热衷于结社雅集,组织各种派对和宴会。

古典欧洲上流社会曾经流行过各式各样的时尚风格,拜占庭、哥特、洛可可、巴洛克……或荒诞浮夸、或精巧豪华,尽管它们变幻多端,但都给人以流于表面的、浓烈的繁复感。

譬如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因为喜欢蔷薇色,任何被她认可的产品,都冠以“蔷薇蓬巴杜”之名。张扬骄奢可见一斑。

而明代上流社会由士族把持,他们推崇惊情之美。看似轰轰烈烈,其实不露声色。

有个这样的故事:

明代宴会特别讲究腔调,饭前饭后都得洗漱更衣。某次有位名流衣着素淡,一身香色襕衫,织得玉兰花苞纹样。午餐过后漱口洗脸更衣完毕,惟独那位最清高多才、最讲究品味的似乎不曾更衣。待众人定睛一看,襕衫上的玉兰,竟已悄然开放。

今人提起古典中国优良传统,必然言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潜意识里,素颜朝天,不施粉黛、不讲衣着、一根木簪挽发成了古典美的一部分。

化妆被定义成舶来品。

早二十年年前,姑娘家涂脂抹粉也是普遍令人惊诧的行为。即便是八十后一代,儿时必定被教育:化妆可耻,自然最美。学校定期检查女生是否染烫头发。若然男生染烫头发,更是了不得的罪行。火速拉行政处施以剃刑,轻者板寸,重则阴阳头。

舆论里,美是错误。是多余的累赘,进步的妨碍。

因韩国频频盗窃历史,抢夺名人,近几年国人开始格外强调传统。

殊不知,追求时尚也是古典中国的优良传统。二十四史不会记载,但无数的文献证明,古人反复将所有的美男比作“潘安”,强调“衣冠楚楚”“一表人才”对一个男人的重要性,正是因为他们将美,爱到了骨子里。

并且社会上,也极为推崇美。还发明各种成语、故事加以传说。譬如,“看杀卫玠”。

卫玠是晋惠帝时期的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从豫章郡迁居京都,因艳名远播,闻风而动的京都人络绎不绝地到处围观他、探视他、骚扰他,卫玠本就虚弱,长期疲于应对,终于积劳成疾,重病而亡。

古人奇葩,同样是美人,美女被称作红颜祸水。对美男却怜惜有加,未见有斥责男色的传世名篇名言。潘安如此风流,貌若潘安却是褒奖。

古人如此变着法子鼓励男人爱美,其实得归功于士大夫阶层的宣扬,他们把持着儒家学说,儒家学说把持着中国。

美丽是他们的人生追求。

尽管王安石是有名的邋遢鬼,但同样位极人臣的张居正则为一代美男。年轻时美,老了照样继续美。

来源:明朝时尚生活手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