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屋》第三季热播以及希拉里的“邮件门”让人们对美国的政治充满了好奇,仿佛美国的政治大戏正同时在屏幕内外上演。两年前,一位麻省理工政治科学系的朋友第一次跟我提到《纸牌屋》,问我是否看过,觉得是个不错的温习美国政治制度的娱乐方式。后来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都在关注《纸牌屋》并将其当作近距离接触美国政治的一种途径。美国的精英政治真的如《纸牌屋》里描述的这样吗? 几个月前我邀请到了两位前美国国会议员到我的班里来给学生们讲讲他们的经历,在美国国会任职时的所见所闻。他们来之前我就在我的朋友们中征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没想到很多人都对“《纸牌屋》所描述的内容是不是真的”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两位议员听到这个问题都会心一笑,说已经太多的人问过他们这个问题啦。首先,两位议员都表示从来没有认真去看过《纸牌屋》,因为觉得那真是对华盛顿的污蔑。“要是华盛顿的运转真的有《纸牌屋》里描述的那么惊心动魄,那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更精彩些!”其中一个议员这么打趣到,“其实我们的生活更像CSPAN频道里的那样按部就班,甚至有些枯燥乏味(CSPAN在美国人的印象里是一个整天直播国会各种长篇枯燥讲话的电视台)。” 人们自然而然会把她和Claire相联系,尤其是她俩这种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实用主义的行事风格确实有几分相似 华盛顿是一个法律和规则非常受重视的地方。任何人若是胆敢违反规定,甚至仅仅在违反规定的边缘,也有可能遭到全面地问责。希拉里在做国务卿时使用私人邮箱这件事情其实就属于这种边缘地带。联邦政府其实并没有任何规定禁止国务卿使用私人邮箱,而国务卿使用私人邮箱的先例从克林鲍威尔开始就存在(再往前因为还没有完全进入互联网时代,邮箱使用本身并不普遍)。而现任国务卿约翰·克里可能是第一位主要通过政府邮箱来回复邮件的国务卿。但希拉里克林顿仍然遭到了各种责问。假如真的有更严重的诸如谋杀记者、谋杀国会议员这样的《纸牌屋》描述的事情,不知道能掀起多大的波澜。 无论两位国会议员是否在美化自己的工作,至少这件事不是使用私人邮箱本身,而是希拉里在被责问之后,只提交了部分邮件。在试图向公众澄清时,希拉里反复强调自己没有因为使用私人邮箱泄漏任何国家的机密。而公众真正关心的是她是否隐藏了肮脏的事情。希拉里和她的助理们完全可以梳理掉所有可能会引起争议的邮件,然后把不具有争议性的那部分提交上去。 我在美国曾经的房东妈妈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权主义者。她常常提及如果这个世界上主要的政客都是女性的话,那可能会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应该会更和平,更注重对生命和自然的关爱。可是当希拉里作为民主党潜在的总统候选人出现在08年的总统大选预选的时候,美国妈妈非常煎熬地说“Any women except her!”(任何女人,唯她不行!)美国妈妈的观点可能代表了很多美国人的观点,甚至是忠实的民主党的粉丝抑或是女权主义者。她们认为希拉里是一个完全靠政治手段、靠算计、靠自己各种见不得人的勾当才有今天的位置。所以,前几任国务卿虽然都多多少少用过私人邮箱,但希拉里的事儿一曝光却比其他几位带来的质疑要多得多。这和她个人平时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分不开的。 在这个时间发生这事儿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2016年美国的大选年即将到来,而希拉里作为民主党内目前最具有竞争力的候选人,自然是众矢之的。2007年1月,希拉里就已经宣布参选,转眼是15年的3月份,假如她还要参选,这自然是酝酿的最后阶段,甚至可能马上就要宣布了。那么抖出这事背后究竟是谁呢?有几个可能性。 首先最可能的自然是共和党,尤其是那些潜在的竞争对手。这个时候希拉里在明处,而共和党的各位候选人谁参选还很说不定,他们在暗处,自然很有利出击。第二个可能性是民主党的其他潜在竞争者。因为希拉里实在太强大——要不是08年竞选的最后时刻奥巴马反超,也许现在的总统就已经是希拉里了——所以她们这个时候要坑一下希拉里,以便自己更有利在预选中击败她。第三个可能性可能是白宫,因为奥巴马政府最近内外交困,苦不堪言。而媒体报道都是有自己的周期的,当另一件更吸引眼球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媒体自然会减弱对之前事件的关注。所以为了转移注意力减轻压力,奥巴马政府也有可能把注意力转给希拉里。第四个可能性可能是希拉里的竞选团队自己。因为一个候选人正式宣布参选之前往往要试试水。每个人都曾经或多或少做过一些错事,而抛出一件并不太有争议的事情,甚至在进入之前把所有的包袱都卸了,有利于接下来的竞选能够“轻装上阵”。 当然,如果这真的是希拉里自己打出的一张牌,那她可能有些失误了,这事情似乎并不那么“不具争议”,而且现在能不能“软着陆”还是一个问题。目前,希拉里已经在推特上发出:“我希望大众能看到我的邮件。我已经让国务院公布这些邮件。国务院的答复是‘他们会检查之后尽快公布’”。 《纸牌屋》虽然不是很好的描述现实的纪录片,但确实普及了一些美国政治的知识。比如说关于不同职位的人的职能,总统继承的顺序,乃至联合国里安理会和联大的博弈等等。但很多事情都仅仅是在演绎制度,在历史上都很少或者都未曾发生。像Underwood这样因为前任总统在任期内辞职而副总统接任总统的案例,只有福特接任尼克松一次。而副总统往往都会是执政党竞选下任总统的有力候选人。像Underwood这样能够说服前副总统退下来的其实也不是相当常见。迪克切尼这样完全对参选总统没有兴趣的副总统其实在近几十年并不多见(也许是因为他自己包袱太多了)。而《纸牌屋》第三季的结尾却给人无限的遐想,这是不是在影射克林顿夫妇呢?Claire在下一季(正好是美国2016年大选白热化的阶段)播出的时候,是不是会像希拉里这样也去参政甚至参选总统呢? 《纸牌屋》在这种情况下,却成了希拉里的一个新的包袱。人们自然而然会把她和Claire相联系,尤其是她俩这种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实用主义的行事风格确实有几分相似。而希拉里现在确实正如电视剧里描述的那样,一方面可能很需要丈夫的支持,令一方面却又特别希望能够走出丈夫的阴影。希拉里在邮件事件上一个很致命的硬伤就是她曾经在2012年因为另一个国务院的外交官不服从她“必须使用国家提供的公务邮箱”的命令而迫使别人辞职。她的这种“双重标准”似乎和《纸牌屋》里的Claire极像。 在华盛顿生活了许多年的人自然而然也会有所耳闻一些谣言,比如十几年前曾经有一个国会议员的实习生(她的名字叫Chandra Levy)在市中心的Rock Creek公园遇害。后来在她家中(尤其是在Levy的内衣上)发现了她实习的那个议员(Condit)的DNA。当时华盛顿的传言都是因为这个实习生知道得太多了,被那个议员给找人杀害了(好像有点像《纸牌屋》的剧情)。而那个议员自己也被迫辞职。后来经过司法部分对各种物证的调查,尤其是事发现场的证据搜集,在2010年,法院对真正的凶手进行了判决。这事到底和那个议员是否有关系,谁也不知道。 前几天和一个美国的外交官吃饭,席间这个外交官跟我说她也经常面临《纸牌屋》的困扰,因为感觉世界上很多人都觉得《纸牌屋》是真的。有一次,某国大使还在一个正式的场合讲话说:“我其实还是挺佩服美国的勇气的,居然让这样的片子通过审查,去如实反映美国政治的各种黑暗和腐败。”她当时因为不希望制造外交事件才没有严正交涉,但心里却是说不出的苦,她想告诉所有她能接触到的人:《纸牌屋》不是真的。 看来所有美国政府相关的人员,或者说“知情人士”都认为《纸牌屋》完全不真实,仅仅是娱乐;而大众,甚至包括美国的很多民众则觉得这个剧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剧也通过让人能产生的一些联想对美国的政治进程产生了些许影响。希拉里接下去手里还有没有牌,怎么打这些牌,大家可以一起拭目以待。
|
|
来自: 真友书屋 > 《影视 戏剧 综艺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