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学马化腾正确的打开方式

 瓶子26 2015-03-23


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马化腾今天的表现,那就是“刚刚好”。


话说得刚刚好。必须要感谢吴鹰,如果评选年度最佳财经主持人,非他莫属。我不知道如果今天那场论坛不是他来主持,换做别人,会是怎样一个结果?这个满脸络腮胡的老男人身上,既有投资人特有的精明,又没散失创业者的情怀。抛出的问题都能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从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中就能看出。面对互联网三巨头的双雄,吴鹰的提问语速、火候都把握得很到位。犀利,但不会惹怒对方。


小马哥的接招水平也不是盖的啊。我上一次看他公开接受采访还是有一年的GMIC大会,央视主持人陈伟鸿采访他,当时聊得更多是如何尽快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记得小马哥那次态度极为谦逊,直言微信的跳脱完全是幸运,他也担心自己有一天读不懂90后。


这次,也许是在自己的大本营,马化腾的气场我个人看来是技压群芳。但是组委会在企业家中给出的排名,他是在李彦宏之后的。我真希望你们都目睹了中国最有商业头脑和财富的人聚集在一起时,如何自处。


会场第一排不用说,部级领导、广东、深圳市委的官员,马化腾、李彦宏和杨元庆等人像珍珠一样镶嵌其中。他们后排呢?大部分也时鼎鼎有名的企业家和投资人。王中军和古永锵,甚至阎炎、邓锋等等。座位排得很紧凑,当深圳市长许勤介绍嘉宾时,他们纷纷起身向后排致意。大部分人动作轻缓,甚至有人只听到他的头衔、名字还未跳出,就把静静地把椅子往后挪一挪,这样好第一时间配合主持人的介绍。他们也都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啊。


小马哥呢?位居中间,神情自若。不管谁在讲话,他都一副认真聆听的表情。当他上台时,只回答了三个问题,对话结束时曾与杨元庆、李彦宏短暂主动交流。但都言之有物,不见锋芒,中肯有力,甚至不时夹杂着幽默语言,按摩走廊间久站人群的劳累神经。


他为腾讯瘦身的举动想必也是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在安抚内部事业群之间的利益摩擦也曾劳力费神。2014年,与另外两家巨头关系破冰合作,看出他在吸收生态圈的存续法则。微信是延续帝国的筹码,小马哥的下一个附身符,又会是什么?



谈风口


吴鹰:你所理解的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马化腾:下一个风口我感觉是互联网走出所谓的新经济圈子,而且是到更广阔的天地,和所有的行业结合。过去我们做的是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希望能在网和设备,人和设备、人和服务的连接方面去迈进。我们看到特别是人和服务,打破了我们过去的互联网领域。


2014年数字中国的IT报告中,有几段我特别感兴趣,其中“产业服务互联网化”的一个篇幅,里面提到“产业包括制造业的第二专业,从制造业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目前可能是服务和制造互相为重,但是未来一定是以服务为中心”。也就是说,不管什么行业最后一定是以人为本,因为有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让每个人和我们所有接触到的服务,发生了可以直接实时的连接。


也就是说,过去很多行业原来是分很多层次阶段的,有了移动互联网就可以转化为以人为本。一切的需求都是以个体的需求再往上延伸、辐射到C2B,到服务产业。其实通讯、金融(互联网金融),包括刚才提到的交通等行业,有了移动互联网技术,我们就可以把很多原有产业中间,因为信息不对称、不够个性化或不够透明,还有成本很高等等这种不合理或不利的因素得以解决。它会重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间的组成。


未来在任何一个细分的行业里面,谁能够率先把握这个,将会把本身生产关系重新理顺,可以把很多不合理的环节去掉,而且让用户的需求,和提供服务的生产商和服务商之间形成很快捷的一种互动方式,这里面可以诞生出很多全新的商业模式。



谈半条命


吴鹰:我们做投资会看很多企业,有些企业会跟我们反应跟腾讯合作有顾忌,因为他们太强势,有的说会把我们吃掉,有的说他一定要求控股,或者说有些创业者接受不了的条件。这是我的偏见吗?


马化腾:两年前可能很多人是这么讲,但是这两年腾讯变化很大。原来我们完全控股的业务,现在纷纷精简要把它卖掉成为别人的二股东。我们只聚焦在通讯社交平台和内容产业上面,其他我们全部给合作伙伴。


我虽然没有听说过一条命、半条命,但是我还是喜欢半条命的说法。


因为过去确实很多不放心、不信任,出于本能很多事情自己做,百分百自己做,包括搜索、电商很多。但是现在我们真是半条命,我们把另外半条命给合作伙伴了,这样我们认为才会形成一种生态。

刚才谈风口论我也在想,这么多家都看到风口全部往那儿挤,根本排不上。我们往那儿挤不是想在风口上起飞,更多是想给风口搭一个路、搭一个梯子,或者在风口上卖一根绳子,卖一个降落伞,防止大家飞上去下不来,或者卖个望远镜等等,这就是我的定位。


我们的心态更加回归到自身最强的核心平台,这个产业对我们来说已经够大了。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给这些所有的产业,提供一些基本的零配件、工具,让他们能够在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的大浪潮、大风口上,更便利更方便,飞得更高也飞得更安全,这样的定位是最适合我们的。


每一个企业的基因也好,或者管理层的经历、能力都是有限的,应该还是要聚焦在你最合适、最擅长的领域里面。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赚一层很薄、但是很宽广的利润就够了,而不是进入每一个行业很深。现在创业者更加积极开放看待腾讯,因为我们这两年已经做出很多改变和努力,我希望我们成为你们最佳的合作伙伴。



谈BAT竞合


吴鹰:BAT也有很多发生竞争的地方,我想问这后面的主流是BAT大战还是BAT合作?


马化腾:现在是竞合关系非常多,有很多竞争也有很多合作。比如说我们和百度在跟万达合作。跟阿里在中安保险、华谊兄弟都是股东,包括最近滴滴打车和快的合并。


之前很多周边摩擦竞争,因为各自主体有尝试过,但是我感觉对方主阵营都非常难进入。但是周边领域小摩擦很多,大概十几个山头都在着火。原因是我们过去感觉到产业的融合,尤其是各个互联网和其他产业融合,O2O、人机交互、移动支付,还有地图等领域。大家都很担心这边失去了先机之后,对自身生态造成伤害,但是到底多少伤害大家也不清楚,只是觉得丢了很恐怖,对手会用什么招把你打死了。大家会有这种担忧。


我想各家都有这个理解,拿其中一家投资就意味着战队,你站了这个队就不能去那个队,过去会有这些不太健康短期的行为。但是随着竞争深入,我们发现很多东西争也没用。我上次跟李彦宏也讲了,很多领域我们争来争去,你也打不死我,我也打不死你,或者我们投资的公司也打不死你投资的公司,你们投资的公司也打不死我们投资的公司,最后达成一个和谐,我们共养一个,或者看到O2O等等很多行业,发现一串公司粘连在一块,各有竞争又有他们想合作的点,我们作为投资者支持他们。我的心态是,先留着他们去竞争。


有时候我们上面想,不如这个别打了,合并吧。我跟马云也说,别打了。但是下面还是气势汹汹,还是拼得你死我活,怎么办?那就让子弹飞一会儿吧。飞了三个月,基本上钱也花得差不多,投资人说,再融几个亿美金再打?这样不行吧,没意思吧,能不能合作?或者大家分工?这一块你让给我,那一块我让给你,大家互相分工。因为这种不太健康这种竞争不是很好,把竞争层面停留在有益健康的、建设性的,对产业融合有帮助的正向的发展当中。


我觉得大家心态已经慢慢有改变了,这个必经过程也很正常。你不打完怎么知道哪个好?哪一方面谁的基础更好?他是不是更有资质接管别人这一块的业务?这样一个较量的过程,也是一个切磋。


(小客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