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的虚伪田园派和他们的意淫

 冉冉日记 2015-03-23
奔跑在田间地头的时候,人们偶尔会幻想自己穿梭于鳞次栉比的高楼,以及搭建着浓烟浩大的工厂,觉得如此如此的生活似乎比“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更有劲头。

而当有一天,很多人实现了当初这一愿景,他们又会在工作的空隙中,以及在偶尔对乡村的造访里,长叹一声,然后开始抨击城市的纸醉金迷和浮躁喧嚣。

这样的现实,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米兰昆德拉想要表达的“生活在别处”。

似乎也没什么错,发展越快节奏越快,有的得到了,有的却失去了。可是人们总是习惯于清点自己没有什么,所以永远翘首而望生活的另一端,说:“还是那样好。”

他们说都市里物欲横流、行尸走肉,又说都市里人情淡薄、功利至极。转过头来,他们说乡村里炊烟袅袅、原野无际,又说那里人尽相识、怡然自乐。

没错,入夜繁星满天是有的,日不闭户亲友往来也是有的。甚至缓慢的生活,隽永的流年,“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的心情都是可以有的,但要加个前提:暂时居留。

因为乡村的本质其实并非“美景”与“人情”,而是“匮乏”与“闭塞”。农人的诗意,从某种程度来说,源于无知。他们的生活很小,对外面的世界不甚关心,他们谈论收成、天气、子女、盖房、红白事和别人家的长短。

他们不是缺少欲望,而是缺少眼界。他们对于成败的度量至今停留在赚钱的多少,他们用排异的眼光打量与众不同的人,如果一个人不学习或者不正儿八经地工作,就会被他们定义为不务正业。正是音乐绘画与文字,描绘乡村的美丽,但可悲的地方在于,它们却鲜少被乡村的土壤孕育。

暂居在乡村的城市人,你们以为你们的行为叫做“拥抱乡村返璞归真”吗?其实那叫做“农家乐度假三日游”。正如“由奢入俭难”的道理,如果你已经拥有了开阔的眼界,那么是很难真正融入到乡村的琐碎中去的。

如今很多人在说怀念乡村生活、怀念小城市生活,他们其实怀念的是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以及一逝不返的青葱时光。假使哪天他们故地重游,见到一些相熟的面孔依然在做几十年如一日的事情,想来也会觉得错愕。

所以说,人类最不能相信的两样事物,便是:记忆和文学。它们往往把不真实的美好呈现给你看,即使偶尔展现丑恶,也无法带给你切身之痛。

都说生活在别处,但是生活其实就在这里。不是都市里物欲横流,而是人类本性就欲壑难填,只有在这里你才终于能够追逐。至于所谓的都市里的漠然,那便要怪你自己了,如果改变不了世界,至少要保证不被这个世界改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