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门皮影:影子世界的浮世绘

 七里山人 2015-03-24

易门皮影:影子世界的浮世绘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171
    
    杞云峰
    易门人氏,年届不惑方照见本心,此后行、摄、耕、读,乐此不疲。
    □  杞云峰
    
    影,是人类背对阳光的另一面。只有那些学会了从亮光中抽身看见自己影子的人,才能面朝阳光行得更远。而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人们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所以我们才能够看见两千年来汉民族漫长的文化征途。看见了自己影子的汉民族远在西汉时代就创造了影子的世界——皮影,那些在三尺生绡幕布(皮影演出的荧幕,俗称“亮子”)上跳跃不已的影子,使我们看见了自己曾经的生活史和幻想史,这是我在易门铜厂乡看到艺人王文跃和他的皮影时想到的。
    易门皮影戏形成于清乾隆年间,为乾隆十九年易门发生大地震后广东皮影戏艺人来当地表演后所传(《易门地震兴修碑》记载)。在易门,皮影戏又称为“皮人戏”、“灯影”和“愿戏”。之所以称为“灯影”,是因为从前靠油灯照亮幕布造影,现在改用电灯作为光源。之所以称为“愿戏”,是因为人们祈愿一路走过的路途都被妙如春雨的阳光所笼罩。所以,我们在一阵阵锣鼓喧嚣中看见艺人王文跃走上舞台时,也听见了他犹如“咒语”般的念词:一来风调雨顺,二来国泰民安,三来老的添福寿,四来小的身体健康,五来猪羊成栏、牛马成群……听见如此念词的人就如同真的坐享了牛马成群的富足和生命健康长寿的快乐,忘却了世俗生活中的一切不幸与烦恼。易门皮影就这样很快地弥漫开去,占据了城镇和乡村的世俗生活,让我们在方屯坝子、浦贝、十街等乡镇听到了皮影的“苦蔬调”,在这种简单的曲调中,听出了月琴、二胡、鼓、锣、镲等旋律的凄凉和委婉;在县城人烟密集的街巷,回荡着人们熟悉的滇剧唱腔,可以分辨出那些在幕布后面尽情吟唱着的生、旦、净、末、丑各路风格;还能够在小街、六街等乡镇听到从夜晚的村庄里传出的木棒敲击牛角发出的清脆节奏,随之传来的是类似川剧的高腔,一人领唱,众人帮腔的“一窝蜂”式的诵唱……然而这一切只是我借助史料为你复述的一种历史影像,现在,我只能把你带到艺人王文跃和他的皮影面前。
    艺人王文跃生活在易门铜厂乡街子上的一所临街住所里,这是一所历经风雨敲打的住所,进入他的住所会立刻掉进影子的世界里——很多人都掉进去过,因为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他的皮影,而他自己却是一生都掉到里面不愿出来。他的周围簇拥着王侯将相、文武百官、市井小民、花鸟鱼虫、龙凤兽禽,尽管他只是一介布衣,但他才是统领那些影子的真正的王,只有通过他的手和口,那些拥有各种身份的影子才能够在光影迷幻的幕布中复活于我们面前。
    艺人王文跃的手指掠过了那些向往现世生活的皮影的寂寞旅途,所有朝着现世生活走来的皮影都在他的手指下经历了制皮(用新宰的牛皮或驴皮)、清水浸泡、阴干、描样、雕镂、熨平、上油、订缀的繁琐环节,所以,艺人王文跃对这些影子的熟悉超过了对自己手指的熟悉,随手取下一件皮影,口中就流淌出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和传说,让我们在他的世界里掉得越来越深、越来越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