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的两次叫板

 七里山人 2015-03-24

韩信的两次叫板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2412
    
    刘光平
    诗人、作家、媒体人,已出版散文集《嵩明纪事》、《历史的隐喻》,诗集《另一种热爱》。
    □  刘光平
    
    中国老百姓对大汉朝开国功臣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那部家喻户晓的戏曲《萧何月下追韩信》,其中被萧何从半路上连夜挽留下来的主角韩信,因为玩气质走偏锋一举成名,成了汉高祖刘邦坐上龙椅的有力推手,其运气之好,让人眼红。
    试想,要是那个夜晚的月亮不是那么明亮如昼,那个季节的原野不是那么葱茏美丽,让自命不凡的韩信不在半途下马冥想、徘徊叹息的话,别说一个韩信,就是十个韩信,也要自此埋没。情况是,文弱的萧何竟然追上他了,并且远远地看见他月夜下失魂落魄的身影。
    正是刘邦景况不好的时候,占了咸阳又拱手交给项羽,鸿门宴上又假装上厕所才得以脱身,刘邦心里别说有多郁闷了。韩信的返回使很多事得到改变,此时的韩信踌躇满志,一反之前的失落悲观,因为他明白萧何既然将他这个逃兵郑重其事地追了回来,自然要竭尽全力地解决他的待遇和职位。终于,刘邦听从了萧丞相的反复建议,答应给韩信将军之职,萧何尚嫌官小,刘邦无奈改封大将军,皆大欢喜。
    要说这萧何也真够有眼力的,怎么就看出了韩信这个从项梁手里跑来刘邦麾下,而且一直默默无闻的“胯下败将”深藏着的本领。这有点像数千年后美国的马歇尔把缺乏实战经验的上校参谋长艾森豪威尔直接提拔为盟军欧洲战场的总司令,并创造了辉煌的战绩。韩信也像三级跳的艾森豪威尔一样,用勇猛的锐气、多变的战术夺取了一次又一次战斗的胜利,并配合萧何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计谋,为后世留下了动脑筋打胜仗的学习范例。
    韩信既为勇夫,他作战的情节本文就不细说,这里要讲的是他在权利争夺中的计谋。
    他选择逃跑的时候,实际上是对刘邦的叫板:既然你不用我,我就走人让你看。以他当时的处境,不闹出点动静,恐怕就要永远被埋没,他当然只能选择出走。而且他应该明白萧何对他的器重,他的出走与其说是跟刘邦赌气,不如说是促萧何出手,没有人知道他在月下独自徘徊的时候心里在祈求着什么,是希望月亮慢些落下去,还是幻想着萧何快些赶过来?
    他的算计相当准确,在这次用前程做赌注的叫板中,他赢得很彻底。
    他的叫板还可以从与刘邦的对话中看得出来。
    拜将之时,刘邦向他问计,他没有立即提出计谋,而是当面将刘邦与项羽进行对比,在变相赞扬刘邦善于用人的同时,十分含蓄地强调了自己得到大将军之职的理所当然。他总结说,项王发怒大吼的时候,众人都害怕,但他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不过是匹夫之勇;项王对人恭敬,说话和气,看见别人患病,他就流下泪来,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病人吃,但是,当别人有功应该受到奖赏时,他却紧握着官印,即使把棱角磨平了,也舍不得给别人,这只能算妇人之仁。一句话,他的意思就是:我不是向你要官位,而是要为你出大力,如果你不用我等良才,恐怕要如项羽一般“失天下心”,成不了大事。
    总之,韩信得到了人生中千载难逢的机遇,并且机会越来越好。
    虽然已经划定了楚河汉界,刘邦心里终究不踏实,更为被动的是,他的父亲及妻子均在战乱中为项羽所得,他的心情更是低落到了极点,心里强烈地依赖着这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军。这本来是韩信争取刘邦信任的最佳时机,但是,韩信放弃了。
    君不见,当年赵子龙当阳桥上一声吼,硬是把阿斗从敌人手里救了下来,刘备当面痛摔阿斗,说是为这个不成器的小子,差点让我失去一名爱将,其实心里不知美到哪里去了。刘邦也是这样,当项羽带消息给他说要将其父煮来吃掉的时候,他回话说:咱们是拜把子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煮老人家就相当于煮你的老爹,煮熟了可别忘记分我一杯羹哟!
     后人多以此话来骂刘邦不要脸、无人性,其实换个角度想想,不这样做,又能如何,又没有能力去救,如果指天发誓雪耻,恶言相骂相斥,没准刘太公就真被项羽给煮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总之刘邦的心里极其不是滋味,极需要有人来帮一把,此时的韩信却未以恩相报,而是乘机要挟,犯下错误。
     刘邦被项羽围在成皋,狼狈之极,只好让大将韩信、彭越前来救援,拥兵自重的韩信似乎想到了当年负气出走反而封将的好事,竟拒不发兵,条件是要求封王。为了脱身,刘邦还是答应了韩信的要求,不过,以刘邦的性格和为人,韩信的悲剧下场是迟早之事。想来也是,既然权利是向刘邦讨要而来的,难道他不可以日后再收回去?再者,如果刘邦被项羽所灭,这些封号岂不是烟消云散,废纸一张。正如之后项羽主动拉拢韩信共分天下时,韩的谋士蒯通所说:将军难道没听说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道理吗?如今你归楚,楚王不信任,归汉,汉王又惧怕,若不自立为王,何处是你的归宿呢?
     事实正是这样,韩信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失去了回旋余地。也许有人会说,韩信为何不接受蒯通的建议,自立为王呢?历史不可以假设,但我认为,这样的胜算更小,如果只是作战勇猛就能成事的话,项羽早该把刘邦灭掉,何至于让他成了帝业。
     与顶头上司叫板讨价还价的结果是很明显的,而刘邦并没有以此为借口急切地清除韩信,因为这样做太露骨了,很容易为后人留下话柄。
     计划正一步步展开。垓下之战后,韩信被改封楚王,实为调虎离山,失去了老巢,再封淮阴侯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被有效地削掉了兵权,但还不稳妥,韩信毕竟为老刘家的江山出过猛力,立过大功,他的象征意义和影响力仍然不容忽视。要知道,刘邦在白马之盟的时候,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敲山震虎,韩信跟了刘邦那么多年,总该明白的。
     不幸的是,韩信还是起了反心,授人口实,终被吕后、萧何用计斩杀,并灭掉三族。
     拥兵自重的时候都不敢倒戈,虎落平阳之际倒心生反念,真不知道这位履历复杂、战功卓著的大将军是怎么想的。说起来刘邦用人也还是大度的,但是总不能好运气都被一个人占了吧,汉高祖已不是当年乱军中的窘迫相了,韩信却一再使用类似的伎俩,这岂不让刘邦觉得烦心。
     上司是不好要挟的,何况他们已身为君臣,当最后一层窗纸被捅破的时候,他们心中多年的积怨终于倾泻而发,虽然他们都不承认,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