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隔空悟老情

 乐书斋222 2015-03-24

319中午12点多,枕边的手机响起,迷蒙中,我拿过一看,是王家业老师。“学德你在家吗?是这样的,市里要成立散文学会,你看想不想参加?另外,周春军、花玉喜你也联系一下。”接着,老师又问我的QQ号,正说间,老师将电话给边上的孙希贵老,“那孙书记同你说”孙老我见过,年过七十仍身板硬朗,电话里传来他铿锵的声音。他告诉我QQ号,说你老师想着你,并约好晚上QQ见。

放下手机,睡意全无,心里顿生一种敬意与羞愧:

敬的是,孙希老与王老师他们都从政几十载,从官场退休多年,但他们没有丝毫的失落与消沉,仍在续写着人生晚景的辉煌。他们远离游乐场,醉心于阅读、写作。观瞻世界风云,关注国计民生,回忆当年为党为民奋发工作的快意人生,歌颂家乡新人新事新面貌,向省内外报刊媒体传递正能量,为地方干群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点赞。这不,本该午休时,他们仍在一起切磋交流,其“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勤勉精神可敬,热心无私、提携举荐后生的博大胸襟可敬!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原县委宣传部的孙朝喜部长,QQ中,我常拜读他发传的大作,上次他患重感冒,在就医打点滴中,仍阅读不止,视小病的折磨为阅读思考的契机。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品味啊!

愧的是,我才勉强六十,还没到退休时候,意识里总是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萎靡,心态老成,过早贪念床榻,在年逾古稀的孙希老等面前,真是汗颜无比。

晚上6点多钟,我用过饭,洗漱后打开电脑,孙老QQ的信息已传过来,有表格、启示等。交流中,他除了热情介绍了省作协会员、市作协王秘书长的人品文品外,还邀请我们去玩,最后,他说要回家吃饭了。

作别后,我猛然间想起,孙老还是县少年门球队的业余教练,经他指导的门球队战绩辉煌,他却不取分文,QQ传来的照片,他精神矍铄,临场指导,让我感叹不已,眼前时而出现他奔跑在门球场的矫健身姿,时而出现他伏案敲打键盘的身影。

我与几位老人见面不多,但从几次电话、 QQ的隔空交往中,让我这干瘪倦怠的精神皮囊得到了充实。我悟出了他们五彩斑斓的夕阳情怀,岁月河流带走了他们的青春,激起的却是他们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生活浪花。他们活跃在新时代的生活舞台,是同辈该寻求退休生活的榜样,晚辈后生尊崇的楷模,社会和谐的温情符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