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弹三国之诸葛亮行事不谨慎

 等而为之 2015-03-25
 诸葛亮一生谨慎,这是世人的评价,也是伟人的评价。伟人熟读史书,评的是历史上的诸葛亮,世人喜爱《三国演义》,评的是小说里的诸葛亮,殊途同归。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否谨慎这里不作讨论,《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很谨慎呢?我的理解,他不仅不谨慎,而且特爱玩玄,办事一点也不牢靠。他喜欢立军令状,自己立也让别人立,一副抬杠的架势。他打仗偏爱火攻,动辄火一下子,他就是一个玩火的人。
    略举几例说明。
    赤壁大战初期,曹操大敌当前,诸葛亮周瑜二人不思全力破敌,却斗起法来。周瑜让诸葛亮三日内造出十万只箭。这本来是不可能的事,但诸葛亮欣然同意,而且立了军令状。原来诸葛亮算定三日内江上必起大雾,就想让曹操帮忙。第三日凌晨,他带着20艘两边扎满草人的大船驶近曹营,并命令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得到消息,考虑到天黑雾浓,担心冒然迎敌会吃亏,就命令士兵只向江中擂鼓呐喊处射箭,其他任何行动都不采取,结果草人上扎满了箭,足有十万余只。周瑜听了手下的汇报后,气得把挪用军费新买的三G手机都摔了。这便是草船借箭的故事。
    世人皆说诸葛亮才智过人,神机妙算。其实仔细想想,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成功,实在是侥幸中的侥幸,他坐的交通工具是草船,做的行动决定是草率。诸葛亮撂下三军,不和军委的同志们商量就自己带20艘船驶向曹营,眼中有组织心中有纪律没有?这周都督的消息也太不灵能了,假如他及时得到消息,派人去追,给诸葛亮扣上个投敌叛逃的罪名,任你诸葛亮巧舌如簧,巩怕是跳到长江里也说不清。曹丞相大概是睡迷糊了,只是命令士兵向江中擂鼓呐喊处射箭,没有命令射火箭。这里说的火箭当然不是现代的火箭,而是箭头上绑了火把的箭。假如他命令士兵把点燃的火箭射向江中,诸葛亮的结局只能有两种,一种是纵身跃入江中,找一条或几条大鱼作棺材;另一种是坐在船中不动,直接进化成道口烧鸡或内蒙古烤全羊。
    赤壁之战后期,诸葛亮料到曹操必败走华容道,问众将谁愿守华容道捉了曹贼。关羽抢答愿往。诸葛亮说:当年曹操对你关羽有恩,恐怕你念及旧情放了曹操。关羽说不会的。诸葛亮立即摆出抬杠的架势说:那你要是放了曹贼咋办?关羽说他愿立下军令状。诸葛亮马上命人找来纸笔,让关羽写了军令状并签名画押。你看,又是立军令状。结果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诸葛亮要按军令状斩了关羽,刘备出面求情,最终不了了之。
    这诸葛亮办事,可真够糟糕的。他明明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却还让关羽守华容道;他也明明知道斩不了关羽,却还让关羽立军令状。按照他后来的交代,他是想让关羽还曹操的人情,从而成全关羽的义。这真是丢了西瓜抓芝麻,抓的芝麻也不是,而是土坷垃。当时全国的形势,曹操的公司占据了整个北方市场,且劫持着全国总公司的董事长。曹操担任着全国总公司的总经理,实际上董事长的权力也在他手上。孙权的公司占据着江东市场,名义上听全国总公司的,实际上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曹、孙两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都不错,只有刘备的公司,仅占据着西南那片市场,生意相当箫条。刘备一心想扩大自己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把目光瞄准了曹操公司的市场,况且他认为全国总公司的董事长应该和他在一起,一直很生曹操的气。诸葛亮帮助刘备扩张公司,本应乘赤壁大战打败曹操的良机,活捉曹操,和孙权一起瓜分北方市场,来个完美收官,可他偏偏让关羽放走了曹操,而且开了军令状如一张废纸的坏口子。这,难道是谨慎?
    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诸葛亮让关羽放走曹操,是有着极大的私心的,根本不像他自己交代的那样冠冕堂皇。原来,诸葛亮跟着刘备闹革命不久,就被破格提拔为高级干部,引起了关羽、张飞等老同志的不满。诸葛亮知道,张飞尊敬士人但慢待士卒,比较好对付,因为他属于士人。而关羽正好相反,爱兵如子但轻慢士人,关羽那丹凤眼里射出的傲视天下的目光,就是让士人看的,这家伙不好对付。于是,诸葛亮故意让关羽守华容道放走曹操,把关羽违反军令的把柄抓在了自己手里。果然,后来关羽老实了许多。诸葛亮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置公司的整体利益于不顾,找了个漂亮的借口私事公办罢了,和谨慎一点儿边都不沾。
    街亭大战时,诸葛亮还是老一套,问众将谁愿意守街亭,马谡抢答愿意。诸葛亮知道马谡言过其实,难当大任,这一点刘备在世时也提醒过他,但他没有坚决拒绝马谡另选他人,而是又摆出一副抬杠的架势,让马谡立了军令状。切,还是立军令状。似乎不立军令状,他就没招了。我直怀疑,诸葛亮在跟了刘备之前,特爱和人打赌。想像他让关羽、马谡立军令状的情景,觉得他特别的非常1+1,不由地就会想起《水浒传》里的牛二来。《水浒传》里,杨志卖刀,说自己的那口刀是宝刀,杀人不沾血。牛二较起真来,说你把我杀了看看沾不沾血,要是沾血,我不用到消协告你就和你没完。诸葛亮那架势,和牛二差不多。“牛二”这个名字,翻译过来就是非常1+1。对一个高明的军事统帅来说,合理地调兵遣将去打败敌人才是上策,战败了处理相关责任人只能算下策。诸葛亮用马谡,显然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如何处理人上,而不是如何打胜仗上。问题是,如果真的打了败仗,你就是杀了责任人又于事何补?试想,明知道马谡不可用而用之,这不是赌气吗?这不是拿着三军将士的生命开玩笑吗?哪里有谨慎的影子。
    后来马谡果然打了败仗,而且败得一塌糊涂。诸葛亮见马谡在朝中没有后台,不像关羽是一把手的结义兄弟,就装出执法如山的样子,砍了马谡的头。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已没有退路,不得不上演空城计。空城计从表面上看充满智慧,忽悠住了司马懿。实际上是无奈之举,孤注一掷,险象环生。司马懿可不是等闲之辈,岂是随随便便忽悠得了的?其实,司马懿兵临城下,一眼就看出了诸葛亮在出老千,但他有更深的城府,没有当面揭穿诸葛亮的鬼把戏。他需要诸葛亮这个对手,只有这个对手存在,他才能被曹魏朝廷重用。假如当时司马懿听了其子司马昭的话,下令试探性攻击,或者心里一喜脑子一热,下令全线进攻,诸葛亮只有乖乖地做俘虏的份,而且他弹的凤凰琴、摇的鹅毛扇、坐的四轮车乃至怀中的《出师表》草稿,都会成为司马懿的战利品。说不定司马懿会在洛阳城的繁华地带建一座纪念馆,专门展出诸葛亮的这些东西。
    例子勿需多举,问题已经说清。诸葛亮哪一点谨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