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狄珍宝——战国中山国玉器鉴赏

 九日图书1976 2015-03-25

 


战国中山国王及其家族墓地的发掘,是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该墓地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仅玉器就多达千余件。其品类繁多,造型优美,工艺精细,图纹瑰丽,既有强烈的华夏风格,也有一定的本族文化气息。特别是那出神入化、变化多样的造型设计与丰富而奇妙的构图装饰,无不标志着战国中山国玉雕艺术的成熟及不同于中原诸国的文化艺术特色。

中山国墓地所出的玉器中,玉料来源似乎比较复杂。和田玉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似为河南南阳玉、东北岫岩玉和就地取材的“中山玉”。除少数精品外,一般来讲,色泽比较沉沉,多为黑、灰、黄、褐等色,质地较和田玉粗松,器表大多缺乏战国玉器那种平滑闪亮的玻璃光泽。

中山国玉器平面构图上,喜用隔栏和相互对称的方式进行装饰画面。其中隔栏式便是在画面上采用了分区界定的构图方法,既为特定造型表现的需要,也给人以框架梁柱结构的印象。这样不但将各画面有机地联系了起来,增强了画面的空间、面积和装饰的整体性,而且也为各幅单独的画面配备了具有特殊美感的边框。或许正是由于采用了这种巧妙的构图方式,所以在有限的画面中,虽然安排了较多的龙螭形象,却不使人感到局促、紧张,相反则显得内容充实,画面匀称,主题突出。再加上凸起的装饰隔栏相衬,更给以平和稳定之感。

中山国玉器表面纹饰,其间均充填有密集的斜格纹装饰。这种纹饰多呈纵横或斜向交错的布局,作网状形式反复刻划。有的出现在兽面的额、脸、鼻处,有的琢制在龙、虎的身躯上,有的则装饰在画面的边框、隔栏内,还有的刻划在人物的衣裙上。由此可见中山国人对这种斜格纹的喜爱程度。这种现象在战国其它地区玉器中是极为少见的。

综观战国中山国玉器,它以其深沉的材料,奇异的造型和特殊的构图及装饰手法营造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画面。也许正是得益于构图和造型图纹的奇特多变以及战国时期那种飞扬的时代气势,才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韵味和效果。

参考文献:常素霞:《战国中山国玉器》,《收藏家》199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