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壳上市」的意义是什么?

 pgl147258 2015-03-25

【夏吾冬的回答(59票)】:

因为我朝现行证券监管体制下,实行的是上市审批制而非注册制,上市公司的“壳”被认为是一种资源。公司一旦上市,壳的价值成为二级市场中股票溢价的一部分,也就是无论企业的实际资产价值多少,股票价格都包含着壳的因素。

因此如果买壳时需要支付的代价比自己上市需要的投入(包括时间、金钱)会少的话,买壳方是会选择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定向增发等等方式来借壳的。

另外很实际的考虑是证监会前期对买壳上市的管制较IPO上市为松,因此可以政策套利。

【知乎用户的回答(51票)】:

首先,正如题主担心的,借壳是需要支付成本的,直接成本远高于IPO,那为什么有人想借壳?

1、快:IPO核准制之下,不如现在,不用排队,可以立即完成上市;

2、容易:还是核准制之下,IPO审核机构(在国内特指证监会发行部)有各种选美标准,而审核借壳的上市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借壳的标准较IPO比较低(目前的趋势是趋同,但还是有个别差异),对于某些担心自己通不过IPO审核的公司,借壳可以制度套利。

借壳本身不能融资,为啥要借壳?

1、国内的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成为上市公司后,有了许多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手段,因此上市资格还是很重要的;

2、成为上市公司以后,股份是有市场价的,可以使用股份支付激励团队,或者外延式发展(兼并收购);

3、许多公司里面有PE股东,这些PE是要退出的,只要股份可以有市场交易了,且估值较为理想,PE的退出问题就解决了。

【李淼的回答(9票)】:

这个就一句话:

“壳”是死掉的蜗牛剩下的东西。既然能借,就是蜗牛已死,有事烧纸的状态。而既然有人愿意买壳,自然愿意脱手。

【知乎用户的回答(31票)】:

我是以国际环境来介绍,不以A股来特别说明,借壳上市其实是很常见的,天朝只不过更有中国特色罢了。 最有名的借壳可参阅小超人借壳得信佳事件:1999年,李泽楷一手创办的盈动集团成功在香港借壳上市,股价一天狂升23倍,李泽楷一夜之间赚了300多亿港元,身价百倍,成为香港第四大富豪。

壳是指已上市的公司,只要你够牛B,汇控、长实、和黄一样可以是你的壳。当然一般是指已上市多年,因经营环境等因素导致公司业绩不佳,长年微利或微亏,股价低至几分的仙股。如果该公司财务状况健康尚可,不是资不抵债,有一定现金流或有一定可变现的物业不动产等,可视为优秀壳。

借壳上市最大优势是可快速上市,一般IPO上市流程,从提出--过审---发行---认购,都需要一定时间,并且存在发行失败的可能。而借壳则没有这些限制,借壳劣势是一般情况下,借壳比IPO成本要高,主要是支付收购的溢价,或承担壳公司的债务的损益。当然不排除如遇市场环境不佳时,股份过低的优良壳资源。

另外借壳上市一样可以集资,只是A股有限制而已。

【李雪洋的回答(4票)】:

我国公司上市现在可以说成本不小。而且有些资源获得的成本在不同公司之间是有差距的。比如现在有许多前证监会工作的人在帮助公司上市。而且现在想要上市的企业不少。过证监会还要排队。借壳上市这种上市方式的存在。根本上说是借壳的成本要小于正常上市方式的成本。

所谓的壳。就是上市公司。借壳上市就是一家公司通过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来完成自身上市。绕过了正常上市要走的许多路。

至于例子。看看海通证券上市的例子吧

【曾昭颢的回答(2票)】:

借壳上市是不能立刻融资的,因此一些不差钱的公司会选择买壳上市。

尽量跳过行政上的复杂手续和上市门槛,尤其是房地产和证券公司,前者受调控影响,后者盈利能力波动太大,不一定能达到IPO条件。

愿意把壳借给别人的一般都是财政状况不咋的的上市公司,他们已经上市圈到钱了。

【李伟的回答(1票)】:

例如一场丁日的演唱会,

在官方入口买门票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人脉成本 远远高于 高价收购场内票的成本时,

高价收购场内票更合适。

且,还有不管什么价格,有票就行的脑残粉。(财务上处于强弩之末状态,心态上处于狗急跳墙的企业,上市是种转型,追债的哥们终于能回家抱着老婆孩子睡个好觉了。)

【吴轶轩的回答(1票)】:

借壳的意义?在于能够快速地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并有很好的融资渠道。

一、快速

截至到上周五,也就是4月19日,一共有632家企业在里面排队。大家都排了多久呢?从2012年11月16日开始也就一年多。但更要命的是,有的企业大概是从2011年年初开始报材料的,也就在里面待了3年多,一年的成本也就一两百万,天天看证监会人的脸色,还要面对时不时来一次的核查风暴,那日子比杨白劳还舒坦。

跑远了,你看,最多也就待了3年多,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出来吧,一共就4年,还弄不好被劝回家或者否决。你就想象你买房时贷款也就批了一年的心情吧。

借壳呢?以梅花伞(002174)为例,2013年8月份停牌发布方案,今年3月份就通过,4月份差不多就完成借壳了,你说同样要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人家排队好几年,丫半年就搞完了,气人不?

二、成为上市公司

讲个故事,张三出差天天去五星级酒店,床头有个按摩热线,张三打了后,叫来个美丽的姑娘,一秒钟产生爱情后张三赠与了对方2k大洋并要了发票后,完成了灵与肉的交融,然后感情破裂让那个姑娘走人了。

李四呢,有一次也去了那个城市,但住的是招待所,出来溜达时去了个小发廊(在五星级酒店隔壁),也遇见一位美丽的姑娘,当然短暂的草地上五次的灵与肉后,李四赠与了对方50元然后回家了。

但是,张三在和李四炫耀并交流时,发现,他们短暂爱上的是同一个姑娘。。。。。

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对张三而言),但事实就是这样。同样的,同一家公司,上市前值10个亿,上市后就值50个亿甚至100个亿,就像从发廊来到了五星级酒店一样。所以绝大部分公司削尖了脑袋要成为上市公司。

借一步讲,借壳是要成本的,比如25%的股权,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本来这家A公司就50元草地5次,哦~抱歉就10个亿的价值,支付了25%的股权(相当于2.5亿元),然后股东发现自己剩下的75%的股权价值75亿元了,福布斯排行榜一下子上去了一位!换你你干不?

三、有很好的融资渠道

定向增发,配股,公司债(评级也上去了),银行配套融资,政府补助(东航丧心病狂的政府补助,占净利润的99%,当然论数量两桶油最烂了)。。。。。实在不行,我是上市公司啊,我有壳啊,壳还价值好几个亿呢对不?

再说几句战略上的意义,天下武功,万般皆破,唯快不破。举个例子,三安光电,借壳上市的,赶在竞争对手的前面,通过几次再融资,那个钱烧的啊(反正不是自己的)。一定要快,慢了就狗屁了。你看餐饮公司,比如静雅和俏江南,现在只能喝西北风练内功了吧。但是你看湘鄂情!日子不要太好过!当初静雅和俏江南如果借壳上市,日子就不一样了吧?

另外,借壳也有监管套利的意义。以前呢,房地产公司受政策限制,不能IPO,那怎么办呢?借壳!还有一些企业,突然一下子就赚了一大笔钱,但是IPO要求三年盈利,那咋办呢?借壳!但是监管套利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政策改了,借壳和IPO的条件一样,借壳就只剩下快了。

最后,借壳成本比较高,一般要几个亿,不是那种净利润就两三千万的小公司玩得起的。他们折腾一年的净利润也就刚够在北京二环买个200平米的房子,还牛逼啥呢,对不?(泪奔啊,我连这种房子都租不起呢~~~~~~~~~~~~~~~~~~)

【张多多的回答(1票)】:

股市供求完全扭曲,ipo排长队,股民被套,不许大规模发新股,新股上多了,盘子就那么大,大盘下去了,股民来拼命。但是需求强烈体现在炒新上。反正股民心态不成熟,公司黑心,整个股市投资氛围都不好,人均储蓄是美国两倍,资本市场容量却小到人家几分之一,存量盘不活。想放开资本流动来盘活股市,但汇改没完成外资进来又怕引发新的冲击。

借壳成本小于排队的机会成本和排队审查的成本,或者小于上市后的收益,就会果断采取借壳而不是排队等政府批ipo。

优质壳的改良注资成本小,因此就有利用价值。供求失衡就不能指望退出机制发挥作用了,稍微优质点的壳都会被买走,只有最烂的才能退市退st,因此这个买壳上市实际上是你国特色的退市机制。

【CurzLil的回答(1票)】:

好吧,他们的回答都太阳光,太教科书。我来补充一下,一句话:劣质资产再增值避风港!

【周驰的回答(0票)】:

个人觉得,这个shell肯定是有利用的价值,才回有人借。只有在评估上市的成本上借壳上市比直接IPO低的时候,才会选择借壳上市

【唐华安的回答(0票)】:

借壳上市主要为了以下几点:绕开繁杂的IPO程序,节省上市的成本和时间。个人觉得借壳上市是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用的比较多,特别是小公司想赴美上市,但是最近几年很多财务造假就是集中爆发的壳公司上。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借壳上市相比IPO来说审核没那么严格,成本相对较低,节约上市时间,能较快实现企业的上市计划,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桃夕佳的回答(0票)】:

国内上市太难,去免税天堂注册一个空壳公司,上市成本不仅低还可以资产转移,海外融资,比如经典的小霸王案例。。可是证监会又不是傻蛋,钻空子只有聪明人的份,普通人靠模仿是不会有机会的。。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借壳上市可以参见香港壳王詹培忠事迹以及黄光裕国美上市过程。

借壳上市的过程:买壳——洗壳——等待上市。

借壳的意义:对于急于融资的企业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借壳上市内部重组可以快速融资。

同时借完壳经营的不好,怎么办呢?可以分拆出售,出售的价格可能远比重组和借壳成本要高的多。

【AnneSant的回答(0票)】:

一个就是快,迅速的收购就能重组上市融资,壳公司算是门票吧。直接买票入场就不用去排队买不一定能买到的票了。速度、时间是借壳上市最直接的目的吧。壳愿意借的原因我想是退市的代价比较大,一直带着ST的帽子很有可能被摘牌,所以一般壳公司也很急的,这时候有个大老板过来买断企业,原来的股东们开心都来不及。先把钱圈了再说。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