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树桩盆景植物——荆条

 yzsr273 2015-03-25
牡荆在北京地区称荆条,是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叶对生,幼枝、新叶为绿色。花淡紫色,着生于当年生枝端,花期6~7月。中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常生于山地阳坡上,形成灌丛,资源极丰富,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等省、区

基本信息

【中文名】:荆条(拼音:jīng tiáo)

【拉丁名】:Vitex negundovar.heterophylla

英文名】:Vervain Family

【科 名】:马鞭草科Verbenaceae

【属 名】:牡荆属

【别 名】:牡荆、五指风、五指柑、土常山

。可酿花蜜。

特征性状

落叶灌木,高1-5米,小枝四棱。叶对生、具长柄,5-7出掌状复叶,小叶椭圆状卵形,长2—10cm,先端锐尖,缘具切裂状锯齿或羽状裂,背面灰白色,被柔毛。花组成疏展的圆锥花序,长12~20cm;花萼钟状,具5齿裂,宿存;花冠蓝紫色,二唇形;雄蕊4,2强;雄蕊和花柱稍外伸。核果,球形或倒卵形。花期长,6—8月,果期7—10月。主要靠播种或分株繁殖

同科同属植物还有黄荆,性状极其相似。

人工栽培

一、取材与培育

荆条1、人工繁殖牡荆可用播种、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但人工繁殖的苗木太细、牡荆长粗速度太慢,此法目前不常用。

2、野外掘取 北京地区山野丘陵野生牡荆很多,尤其作微型、小型盆景牡荆桩材更易获得,每年3月是挖取牡荆小桩的好时机。

3、市场购买 每年3~4月北京地区花卉盆景市场有很多花农出售刚从山区掘取的牡荆小桩,价格便宜。用湿布包裹好根部带回家,根据立意构图把根系和枝条进行一次定型修剪,然后用肥力不大的培养土栽种瓦盆中,养护一年后第二年春树木发芽前根据立意构图将枝条进行一次修剪和必要的蟠扎,用较肥沃、排水良好的培养土栽种在大一号的瓦盆中,边养护边进行艺术加工。

二、上盆与造型

1、此处所说的上盆系指上观赏价值较高并能更好衬托树木造型特点的盆钵,常用的有紫砂盆和釉陶盆。用盆较大,对牡荆生长有利但观赏性差,经过三年的培育造型骨架已基本形成,第四年春把牡荆从盆中扒出,将枝条、根系进行一次修剪,栽种于高8cm、盆口直径15cm蓝色釉陶椭圆形小盆中,根据立意构图将枝条进行一次蟠扎和修剪。牡荆造型骨架基本形成,就可以培育加工,也可进行欣赏,再培育3年左右可完全成型。

2、树木栽种盆钵中,由于根系受到很大限制,长高较易,长粗难。牡荆盆景与一般树木盆景制作过程中最大区别是需要多次摘叶。牡荆萌发力强,但叶片较大,制作出的盆景不美,利用它萌发力强的特点,在5月初~9月初长达100余天的生长期内,可摘叶3~4次。摘叶时将全部叶片剪掉,只要水、肥、光照等适宜,7天左右就可萌发新芽,经过2次摘叶后再萌发的叶片比没摘过的叶片小1/3~1/2。两次摘叶以间隔30天左右为宜。

物种药性

实:苦、温、无毒。

叶:苦、寒、无毒。

根:甘、苦、无毒。

茎:甘、平、无毒。

中药选方

①治风寒感冒:鲜牡荆叶40克,或加紫荆条

苏鲜叶2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预防中暑:牡荆干嫩叶10~15克。水煎代茶饮。(《福建中草药》)

③治痧气腹痛及胃痛:鲜牡荆叶二十片,放口中,嚼烂咽汁。(《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急性胃肠炎:牡荆鲜茎叶50~10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久痢不愈:牡荆鲜茎叶25~40克,和冰糖,冲开水炖一小时,饭前服,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小便出血:捣荆叶取汁,酒服二合。(《千金方》)

⑦治腰脚风湿痛不止:荆叶不限多少,蒸置大瓮中,其下着火温之,以病人置叶中,须臾当汗出。蒸时,常旋旋吃饭,稍倦即止,便以被盖避风,仍进葱豉酒及豆酒亦可,以瘥为度。(《海上集验方》)

⑧治脚气肿胀:牡荆茎叶100克,丝瓜络35克,紫苏35克,水菖蒲根35克,艾叶35克。水煎熏洗。(《江西民间草药》)

⑨治血丝虫病急性期,怕冷发热,肢体起红线或片状红肿(流火):青蒿50克,牡荆叶25克,威灵仙25克。水煎服,一日一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⑩治乳痈初起:牡荆茎叶40克。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乳肿:牡荆叶,擂酒敷。(《医学入门》)

⑿治风疹:牡荆干叶15~25克。水煎服;或另用叶煎汤熏洗。(《福建中草药》)

⒀治足癣:牡荆鲜叶、马尾松鲜叶、油茶子饼各等量。煎汤熏洗患处。(《福建中草药》)

⒁治脚趾缝湿痒:牡荆叶杵烂,塞患处;或煎水熏洗。(《江西民间草药》)

⒂治钢铁烫伤:牡荆叶、金樱子叶,炒干研末,浓茶调敷。(《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

【牡荆根】

①治疗头癣

取鲜牡荆叶1斤,加开水2斤,浸泡15分钟后过滤,用滤液洗头5~8分钟,每日1次;或用鲜叶半斤捣烂,涂擦患处。每日2次。洗擦后头部用布包扎。一般洗擦4天后头皮痒感消失,脓疱、糠皮状鳞屑减少,2个月后长发。

②治疗脚癣

取牡荆叶半斤,置面盆中,加开水以浸没药面为度,浸泡至水呈浅绿色时,加温水到半面盆;然后将两脚浸于药液中5~6分钟,擦干。每晚睡前1次,一般浸洗5~6次后即可痒止而愈。亦可用鲜牡荆叶直接涂擦于患部,每日1~2次,同样有效。

【来源】:该品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的新鲜叶。

夏、秋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茎枝。

【性状】:该品为掌状复叶,小叶5片或3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中间小叶长5~10cm,宽2~4cm,两侧小叶依

【牡荆叶】

次渐小,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表面绿色,下表面淡绿色,两面沿叶脉有短茸毛,嫩叶下表面毛较密;总叶柄长2~6cm,有一浅沟槽,密被灰白色茸毛。气芳香,味辛微苦。

【鉴别】:该品横切面:上表皮细胞排列较整齐,上、下表面均有毛茸,下表面毛茸较多。叶肉栅栏组织为3~4列细胞,海绵组织较疏松。

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呈月牙形或“U”字形,“U”形的凹部另有1~5个较小的维管束,周围薄壁细胞可见纹孔;上、下表皮内方有数列厚角细胞。

该品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呈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弯曲。

非腺毛1~4细胞,先端细胞较长,表面有疣状突起。

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约至55μm,柄单细胞。

小腺毛少见,头部1~4细胞,直径约至25μm,柄1~3细胞,甚短。

【牡荆子】别名:小荆实(《本经》)、牡荆实(《本草经集注》)、梦子(《石药当年生灌木之牡荆花丛尔雅》)、荆条果(《药材学》)。牡荆(《广志》),又名:楚(《诗经》)、荆(《广雅》)、铺香、午时草、土柴胡、蚊子柴、山京木、土常山、奶疸、野牛膝、补荆草、蚊香草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牡荆根)、茎(牡荆茎)、叶(牡荆叶)、茎汁(牡荆沥)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考证】:陶弘景《纲目》:“牡荆,处处山野多有,樵采为薪,年久不樵者,其树大如碗也。其木心方;其枝对生;一枝五叶或七叶,叶如榆叶,长而尖,有锯齿;五月杪间开花成穗,红紫色,其子大如胡荽子,而有白膜皮裹之。苏颂云叶似蓖麻者误矣。青、赤二种,青者为荆,嫩条皆可为莒囤。古昔贫妇以荆为钗,即此二木也。”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果实梨形或卵形,长3~4毫米,直径约2~3毫米,棕色,基部呈短尖状,顶端截形,有花柱脱落的凹痕,表面光滑,或有不明显的纵纹。多被有宿萼,萼筒顶端5齿裂,外面有5条明显的肋纹,并密被灰白色短绒毛。果壳坚硬,内有黄白色种子数枚。气微弱,味淡。

主治功能

1、白带下。用牡荆子炒焦为末,饮服。

2、小肠疝气。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甚效。

3、湿痰白浊。用牡荆子炒为末,每服15克,酒送下。

4、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

【叶】:

1、九窍出血。用荆叶捣汁,酒调服二合。

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腰脚风湿。用荆叶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为度。

【根】:

各各上风疾。用七叶黄荆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每日饮服量。

【茎】:

灼疮发热,风牙痛。青盲内障。

【荆沥】:

1、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

2、头风头痛。用日取荆沥饮服。

3、喉痹疮肿。取荆沥细细咽服。或以荆一把,水煎服。

4、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5、赤白痢。久不愈。用荆沥饮服,每日五合。

6、疮癣。用荆沥涂搽。

【牡荆茎】:

治感冒,风湿,喉痹,疮肿,牙痛。

①《别录》:疗灼烂。

②《本草拾遗》:治灼疮及热焱疮有效。

③《安徽药材》:治喉痹肿痛。

④《江苏植药志》:内服治感冒;外用煎水洗皮肤病,消疮肿及风湿等。

分布区域

中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常生于山地阳坡上,形成灌丛,资源极丰富,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等省、区。

叶、茎、果实和根均可入药,茎叶治疗久痢,种子为清凉性镇静、镇痛药,根可以驱蛲虫;花和枝叶可以提取芳香油。

茎皮可以造纸及人造棉。枝条坚韧,为编筐、篮的良好材料;也可栽培作为观赏植物。开花时为优良的蜜源植物,可得著名荆条蜜,在荆花开放季节,每群蜂可产荆条蜜15至20公斤。

荆条又是绿色屏障,它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地区,北自太行山、燕山,向南绵延至中条山、沂蒙山、大巴山、伏牛山和黄山等山区。北京北部山区、河北承德地区、内蒙古昭乌达盟和伊克昭盟等到地区都有自然形成的天然绿色屏障分布,是北方干旱山区阳坡、半阳坡的典形植被,对荒地护坡和防止风沙均有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荆条性强健,耐寒、耐旱,亦能耐瘠薄的土壤;喜阳光充足,多自然生长于山地阳坡的干燥地带,形成灌丛,或与酸枣等混生为群落,或在盐碱砂荒地与蒿类自然混生。其根茎萌发力强,耐修剪。

荆条蜜折叠编辑本段

荆条是著名的蜜源植物,其花采集而成的蜂蜜被成为荆条蜜,是四大名蜜之一(荆条蜜、枣花蜜槐花蜜、荔枝蜜)

荆条蜜呈浅琥珀色,易结晶,颗粒细小、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甘甜适口,口感好。是蜂业法规中明确指出的一等蜂蜜,结晶后细腻白色。

荆条蜜除具备一般蜂蜜美容健体润燥等功效外,还祛风解毒、润畅通便 促进消化助吸收、开胃健脾、调理肠胃,益气补中、发汗散热、散寒清目。益于气血不足、伤风头痛、目赤、失眠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