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家长要这样做(非常详细、实用,请耐心看完)

 快乐真好2015 2015-03-25

随着家庭教育的深入开展,我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改变了过去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虑孩子的问题,学会了倾听孩子,学会了跟孩子沟通。

但是,也有不少家长向我反应,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为他们教育方法和观念的改变而提高多少,他们因而感到困惑。

在和家长交谈的时候,有不少家长说:我也不是很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在都素质教育了,只要孩子快乐成长就行。

但是,家长们,一个在学业上得不到良好发展的孩子会有多么快乐?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何况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和学业水平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当然要理直气壮地重视并追求孩子的学业成绩。可话又说回来,无论我们做家长的多么重视,有的孩子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通有的就不能。

根本的原因在哪里呢?

第一、你应该考虑的是孩子的智商高低,一般智商高的孩子更容易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而智商低的孩子不是不能取得好成绩,但要想取得好成绩,他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二、要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强弱。很多家长在热线中反映,孩子也不是不聪明,他就是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不好好学习。

其实,很多孩子是被家长和老师冤枉了,孩子不是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不是不好好学习,而是孩子不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甚至存在学习障碍。

这种孩子上课的时候,或者听听不清楚,或者看看不真切,或者看清楚了听真切了,可注意力非常短暂,这样的孩子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是难以获得学业上的发展的,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听的过程看的过程注意的过程。

第三、要考虑孩子有没有学习的需要和动机。

我们知道,有需要才有动机,有动机才有行为,一个缺乏学习需要和动机的孩子即使智商再高能力再强,也一般都学业不良。

记得06年暑假前,曾有一位领导和妻子一起来找我咨询,他说他从小在农村里长大,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为了省钱报考了自己非常不喜欢的师范学校,靠着死命的拼搏,好不容易熬到现在这一步,就想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让孩子不再为学习犯难为,每天上下学都有司机接送,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

这位家长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才找我咨询,我对他们夫妻说,孩子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孩子哪有学习的理由啊?家长什么都为孩子创造下了,孩子还努力干什么?现在我发现真正产生学习需要和动机的孩子真得不多,这是制约孩子学业成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四、要考虑孩子在学习上是否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就体验。

一个在学习上屡遭失败的孩子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当然,除了这几大因素外,有人还谈到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等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影响,但我认为,一个学习能力发展良好的孩子完全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个在学习上能够不断获得成就体验的孩子,也必然对学习持有持久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获得发展,一: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二:挖掘孩子的学习能力;三: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四:增强孩子的成就体验

一、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1.取决于遗传


双 亲一般低下
优+优71.7%25.4%3.1%
优+劣33.4%42.8%23.8%
一般+一般18.6%66.9%14.5%
劣+劣5.4%34.4%60.2%


◆男孩遗传妈妈

◆女孩长得像谁遗传谁的智商

高智商的女人+优生优育

2.取决于早期教育

◆教育存在最佳期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抓住关键 ,满足需要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交往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等;

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探索的需要,运动的需要等。

二、挖掘孩子的学习能力

有很多孩子学习不好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学习能力不足甚至存在学习障碍。

但很多家长对学习能力问题并不了解,结果冤枉了孩子。

基本的学习能力包括:◆听知觉能力◆视知觉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不足甚至出现障碍,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学习障碍。

1.什么是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听、说、读、写、算等方面的能力落后而导致的学习成绩低下的现象,最突出的表现是学习成绩与智力存在显著的差异。

2.学习障碍的主要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不听从老师的指令,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经常离开自己的座位,不能专心做作业;写作业很慢,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们要拖到3—4个小时。

(2)视知觉障碍

小时侯倒着爬;经常把鞋穿反了;拼音b、d、p、q经常搞混;数字3、5、7会左右颠倒过来写,方向是反的,常把6和9、2和5等认反;“人”和“入”、“上”和“下”、“手”和“毛”分辨不清;数字混淆,如9+7=61(心里想的是写16,也确实是先写的1,后写的6,但书写位置颠倒了);数学竖式对齐总出错,但视力绝对没问题;读书跳字,看书跳行,人家一目十行,他却只能看几行,人家能看到整体,他却只能看见一个局部,他看不会,有时他写出来的字是反的,或者左右上下颠倒,有的没有空间感。

有这种毛病的孩子,无论在作业和考试中,都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或家长如果判定为“马虎”,那就错了,如果再指责他学习态度不认真,那更冤枉孩子了。注意这种孩子不但会被误以为是“马虎”,还可能被扣上“多动症”、“捣乱分子”、“弱智”的帽子。这都是很不公平的,只能给孩子造成更大伤害,解决不了问题。

(3)听知觉障碍。

充耳不闻,家长说的话通常跟“耳边风”似的;平时和别人讲话很少有目光交流,严重的甚至眼神“发飘”,不敢与人正视;听他人讲解时显出不耐烦的样子或东张西望,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打断别人;上课时听不了几句话就开始走神儿、做小动作,常因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所以听课常是听一点、漏一片;

无法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常常是听而不闻;老师提问时,常常答非所问,甚至连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也没搞清楚;

听力完全正常,却听不清或记错老师留的作业,教师口头布置的作业或其他事情常记不全或记不住;

听故事时,明明看到他认真听了,复述故事时却颠三倒四、逻辑不清或流失很多信息;喜欢自己看着读而不愿听别人读。

(4)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

这类孩子在机械图形与数学任务上能力落后,这类孩子记不住人脸的图形,交往能力差。在运动和机械记忆方面有困难。

男女无差别,约0.1-1%的儿童有此障碍。他们可能爱读书,也会讲故事,可解决图形式的逻辑思维任务和空间想象能力差,学习时较为刻板,不能将新学习操作迁移到新环境中。这可能与右脑落后有关。

2.学习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及教育对策

(1)遗传、先天因素导致大脑平衡功能发展不足

由于母亲怀孕的时候营养不良(缺钙、贫血)、情绪紧张、被迫保胎、活动量不够、胎位不正、剖腹产、难产、早产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大脑前庭平衡功能的发展,使孩子表现得好动不安、跑步爱摔跟头、不会走平衡木、不能盯住目标看。

比如,有的孩子做旋转运动时不觉得晕,这是前庭平衡功能对外界信息不灵敏的缘故;而有的孩子特别怕晕,这便是前庭平衡功能过分敏感的缘故了。

这种过分敏感使得外界信息特别容易进入大脑,所以这部分孩子特别容易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注意力很难集中。

对策: 保证营养;保证运动;自然生产

(2)脑损伤或脑外伤。脑出血或脑缺氧是造成生产时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大脑只要缺氧超过五分钟,大脑细胞就会出现永远无法复原的伤害,且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的时间长短和脑部受伤的程度有直接的相关。

此外,在产后个体疾病也可能造成脑部受伤,如感染性的脑病变(如脑膜炎)、癫痫等。外力受伤如孩子摔倒后后脑勺着地、车祸等,也会造成脑伤或脑功能失调的现象(如脑震荡)。

对策:避免疾病;避免受伤

(3)早期训练缺乏导致感觉动作功能落后

早期发展时经验的剥夺是指在婴幼儿时期被不当的限制行动,例如父母保护过度或家庭环境限制,而剥夺幼儿应有的感官探索和动作发展,比如孩子在三个月时的抬头翻身训练,七个月后从被抱到被背的翻转,这是孩子空间知觉建立的关键期,缺乏翻身训练的孩子大都出现数学障碍;八个月的时候要经过爬行,一般要求爬够两至三个月。

没有经过爬行就会走路的或者爬得比较少的孩子,长大以后大都出现写作业磨蹭、学习没自觉性、手眼不协调、经常粗心大意等毛病。还有一些孩子直到上小学了,仍然不会翻滚,不会抛、接球,不敢走平衡木,更不会弹跳,不会辨别方向。

由于身体本体感觉的混乱,外界物理信息也会显得混乱无序,所以,这些孩子动作笨拙,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经常出现多余、无效的动作,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能力的落后,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中提取有用的感觉信息,许多感觉信息未能传到大脑,继而导致孩子对部分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另外,婴、幼儿长期的疾病也可能剥夺了儿童发展应有的学习经验。与父母的关系不当,如长期的分离或与大人的互动机会过少,也可能造成学习障碍。

对策:

1.参加专业的学习能力培训

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不良的现象,首先要弄清楚孩子学习不良的真正原因,如果孩子存在学习能力不足,应该首先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参加行为训练。

行为训练可以在家庭中进行,当然也可以把孩子送到专门的培训部门。家庭和培训部门的不同在于:一方面,家长的耐心不够,孩子因为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而导致教育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家庭中缺乏竞争和合作的氛围;

第三个方面是家长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无法给孩子提供灵活有效的训练。

所以,有条件的家庭,我认为还是把孩子送到专业培训部门,争取在短时间内得到比较好的矫正。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的家长,你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训练。

(1)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来,仔细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这些声音都是什么东西从哪里发出来的?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每天坚持5分钟,孩子的注意力和听知觉能力会提高很多。

(2)找不同,涂颜色。两幅略有差别的画让孩子找出不同之处。一幅有色图形,一幅无色图形,让孩子对应涂色。

(3)纸笔活动。可以花25元左右买一包复印纸(500张),任其涂鸦,正面画完画反面,反面画完折纸,翻过来再折,折了拆,拆了剪,剪完撕,充分利用。纸笔活动有助于增强孩子对空间知觉的感受,使孩子在随意的画、涂、折、剪、撕等活动中感受到物体的空间变化。

(4)给孩子读一组词,规定某一标准让他认真听(如听出类别、用途、生活习性等),当听到属于这一标准的词时,就拍手。如听动物就拍手:猫、桌子、钱包、狗、老虎、苹果、大象、台灯、茶杯、螳螂

(5)舒尔特(训练注意力的集中性和视觉宽度)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到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在表中,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边读边指出数字。


1213125
10177915
61419224
202341813
162511822


(6)夹玻璃球,顶瓶子:准备玻璃球和光滑的筷子,用筷子把球夹到准备的容器里,记录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夹得越多越好。

(7)倾听小闹钟:找一个闹钟,听它的嘀嗒声,并伴随着闹钟的声音,在心中默念“嘀嗒,嘀嗒,嘀嗒……”。第一天念10个,第二天念15个,第3天念20个,第4天念25个,第5天念30个,一天做8次,这样连续做5—6天为一个周期。这种训练能够帮助你提高注意力,如能坚持好几个周期,那么效果会比较明显。

(8)走迷宫:(训练视觉追踪能力):买一些复杂的迷宫图,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找到出口,要限制时间,不限制时间没有效果。难度逐渐增加。

(9)小猫钓鱼:(训练视动训练能力)用长为约80cm的木棍拴一根长约为80cm的细绳,绳的另一端拴一段4cm左右的小木棒,在一条线外钓起位于身体大约50cm的一些竖立的矿泉水瓶,在一定时间钓的越多越好。

(10)数字倒顺背,家长说一些数字,让孩子复述。以1秒钟的速度说。比如:顺2 7 3 9 10 让孩子复述出。倒如,家长说3 8 6,孩子说:6 8 3 (数字由短渐长)

(11)抛接球,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视觉追踪能力和精细小肌肉动作能力。双手同时上抛乒乓球或橄榄球,然后左手接右手、右手接左手的球,双脚保持不动;

不管怎么说,家长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坚持进行科学的训练,相信只要你坚持下去,孩子的改变就指日可待。

2.全面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

我看过国外一些有关教育的专著,也接触过国内不少教育的案例,我发现许多成功的家庭教育都遵循着这样一个教育规律——孩子在幼儿和儿童期,通过动作游戏、体育活动和德育教育来发展孩子的协调能力、运动能力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从而带动儿童智育的发展。

可是,研究中国大多数家庭的教育方式,我发现,儿童协调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总是为智育的发展让路,似乎只要孩子的智育发展了,其他的发展也就无所谓了。

可是,这种家庭教育方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

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感觉统合失调,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困难,感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有的孩子甚至早早地出现了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

在儿童的品行方面,家长更是伤透了脑筋,很多孩子不知道孝敬老人,不懂得体谅父母,不愿意承担责任,不会与他人交往,缺乏合作意识,甚至不会和亲人分享快乐。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沾沾自喜,我的孩子虽然缺少运动,但在学习上成绩一直很好,根本不用家长操心。可是,你不知道这样的孩子现在不让你操心,将来让你操心就操大了。

曾经有一位家长说:孩子学习很好,老师也很器重他,同学们也因为他学习一直在班里遥遥领先而敬他三分,可是他五一后死活不去上学了,说上学没意思。

家长死活搞不明白,学习挺好的孩子咋还厌学呢?这是一个弱不禁风,浑身毫无生气的男孩子,他在运动能力上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他的自信,他说每次早操、体育课他只能在一边当看客,为此很自卑。

所以,像这种孩子就是学可以不上,但必须坚持每天早上跑步一小时,晚上打一个小时的篮球,最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运动。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热爱运动的孩子往往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孩子。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养成孩子坚持运动的习惯,至少保证每天半个小时的运动,比如打打羽毛球啊,跳跳绳啊,散散步啊什么的,每周至少保证半天的户外运动,比如探险啊,爬山啊,郊游啊等等,让孩子在运动中充分地释放自己,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当然,说到这里,有的家长的问题又来了,说我孩子就这个行,单单学习不行,那你的孩子可能天生属于运动方面的人才,那你就培养孩子运动方面的特长,就像刘翔、邓亚萍一样,难道做刘翔的爸爸、做邓亚萍的妈妈不幸福吗?

4.幼年时期孩子的学习特质遭到破坏。

(1)成人会经常打断孩子们正在做的事情,使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

(2)家长过多地剥夺了孩子的玩耍和游戏,使孩子的感觉系统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3)孩子从小看电视动画片和广告片,孩子习惯了丰富多采的画面学习模式,而对课堂和书本的学习感到枯燥,从而难以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有很多家长不明白,老师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半天都不动一动。其实,家长不知道,就因为你的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才使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

(4)在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时过早地让孩子接受学习任务,使孩子早早厌倦了学习;

(5)强迫孩子按照成人的方式学习成人觉得有用的内容。

这样做就等于破坏了大自然。在人类的历史上,无论以什么样的理由破坏了自然,都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在对待儿童的问题上同样如此,家长一旦在儿童的幼年时期破坏了孩子的学习特质,孩子往往容易出现厌学和恐学的不良心理。

对策:

1.尊重孩子的自然学习特质。

人不是可以用来作实验的动物。成长都是一次性的,生命也是一次性的。要想让孩子专注于学习,就必须尊重孩子的自然学习的特质

◆懂了才教。

◆玩耍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活动,孩子在幼年时期能多玩就多玩。

◆尽可能不让幼儿看电视或玩电脑,这对孩子的视觉和专注力都有严重的影响。

◆六岁半之前不写汉字,入学年龄最好超过6.5岁。

◆学习的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之内

◆不要超前学习文化课。

5.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抑制了孩子的学习潜能。

(1)拿壶不开提哪壶。孩子一有所谓的注意力不集中、粗心、磨蹭的表现,家长、老师马上给孩子指出来: “你能不能注意听讲啊?”“你怎么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三分钟的热度啊?”“你又粗心了!”“你真是个马虎精”“你做事磨磨蹭蹭的,都快把人急死了!”……等等。

这些消极的评价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孩子会以为自己天生就是这样的孩子,他也没有办法。

(2)和孩子讲条件,当孩子对条件无所谓的时候,必然对学习也无所谓;

(3)对孩子过于严厉、简单、粗暴,对待孩子的问题缺乏耐心,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动辄斥责打骂,使孩子变得异常烦躁,情绪不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故意和大人作对。

一位妈妈在热线电话中向我哭诉,她的女儿从上学第一天起,她就严格管教,完不成作业就打骂,学习上稍有松懈就批评,可孩子怎么就是教育不好呢,学习不仅越来越差,眼神也越来越空洞,老师上课讲的什么,一问三不知。我问她你这叫教育吗?孩子完不成作业、学习上稍有松懈,她需要的是帮助和鼓励,而不是批评和打骂。你对孩子的批评和打骂是你自我的发泄,而不是教育。

(4)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用进废退的道理想来大家都明白,孩子的感觉器官和大脑只有在不停的运动中才能获得好的发展,但家长因为爱孩子爱的过了头,怕孩子磕着碰着,和他人交往的时候,害怕孩子受欺负等等,使得孩子失去了发展自我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对策:

1.改变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正性强化

你只有给孩子积极的期待,不断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孩子才会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发展。就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粗心、磨蹭来说,如果在孩子出现开小差时,家长和老师学会忽视它,而在孩子认真做事的时候,去鼓励孩子,强化孩子的专心、细心的良好行为,相信孩子会在你的信任下越来越专心越来越认真。

当然,很多时候不是只鼓励孩子一下就完了,你要紧接着提出你的合理预期:“独立完成作业是件很愉快的事,相信你一定会出色地完成它!”“你今天集中注意力听讲有3分钟,妈妈相信你明天会超过5分钟。”“昨天你10道题做对了6道,妈妈相信你今天10道题你能做对8道,怎么样,你有信心吗? ”

2.学习上不要和孩子讲条件,任何附加了外在条件的学习最终会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3.表扬、赏识、批评、惩罚应有度。

表扬孩子通过努力才达到的行为;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批评应该对人不对事。惩罚应该以剥夺情感为主。

4.学会爱孩子。真正爱孩子,是教给孩子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积极适应社会,遇到困难勇于克服。

三、激发孩子的学习需要和动机

(一)孩子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

1.心智发育不成熟。(6岁半前进入学习活动)

2.过早过度进行学习活动(去年有一天下午,我在潍州路小学做报告,一位家长满脸焦灼地跟我讲,……)

3.错误的激励方式(物质奖励,讲条件)

4.学习成了孩子生活的唯一。

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

(二)激发孩子学习需要和动机的策略

1.等待孩子心智成熟

正如什么季节耕种什么作物,孩子的教育也是等其心智发育成熟后再教,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无数事实证明,家长不管的孩子往往更有自觉性,孩子从来都没有管出来的自觉性。可是,现如今,有那么多的家长喜欢管孩子。

学习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可是,许多家长却把孩子的学习承包下来,当成自己的大事来抓,比如:今天带什么书上什么课?每天要完成哪些作业?复习、预习哪些功课?等等,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可是,家长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很多孩子把学习看成是为家长学的,动不动就以不上学、不学习、不做作业来要挟家长,而家长也只好一次次向孩子妥协。

渐渐到,家长为教育所累,孩子为学习心烦。

但是,把学习承包给孩子,孩子有了自主权,就如同农民承包土地一样,土地是自己的,自己说了算,农民就有耕种的积极性,孩子也一样,学习是为自己学的,而且自己说了算,孩子自然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这种自主性不是立杆见影的,大部分孩子自觉学习的能力到初中甚至到高中才能逐渐显露出来,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自我成长,不然,你替孩子成长,孩子自己就不长了,你不可能替孩子成长一辈子吧!当然,很多家长会担心,家长从孩子上学就管,都管到现在了,一旦把学习放给孩子,那孩子的学习还不来个大倒退啊!可是,孩子倒退有什么可怕的呢?即使孩子倒退到零起点,孩子可以从零开始,一点点进步,也总比家长替他成长要好吧!

事实证明,越早放手的孩子越早受益。

当然,如果家长都包办惯了,孩子也早就习惯了家长的包办,这种情况,家长要和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使孩子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后,再逐渐地撤出孩子的学习阵地,把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逐渐地还给孩子,直到孩子能够自我掌控为止。

3.使用正确的激励措施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学习者,但学习的需要并不相同,有认知需要、发展需要、报答需要和竞争需要之别,最好的学习需要是认知需要,即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知识与能力,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也是最稳定的内在学习动力。

换句话说,一个人只有认知需要强烈,才可能热爱学习。因此,家长最大的能力就是吸引孩子热爱学习。那么,当你发现孩子的学习需要和动机水平比较低时,应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需要和动机呢

(1)外部动机的激发:

A.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B.惩罚——以情感剥夺为主,言行谴责为辅。

(2)内部动机的激发:归因训练(先找孩子的客观原因,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后再找主观原因)。

(3)动机迁移。缺乏学习动机、对学习持冷淡态度的孩子,可能对其他活动有相当高的兴趣,家长如果对这些积极因素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使之与学习活动联系起来,从而转化为学习动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动机迁移。

案例: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不喜欢读书,拿孩子自己的话来说,读书是他最痛苦的事,宁愿去捡垃圾也不愿意读书。结果,他的父母为了教育他,真的让上4年级的孩子停学两周,跟小区捡垃圾的一位大爷去捡垃圾。

可是,两个星期过去了,孩子捡垃圾捡得特开心,倒是家长坐不住了。本来是为了让生活教育孩子,没想到孩子还真的甘愿捡垃圾。

其实,家长是没有理解孩子,捡垃圾对他的孩子来说,那是多么好的探究活动,而且每天都有不菲的收入,孩子当然高兴去做了。

经过了解,这个孩子精力特别旺盛,浑身有施不完的劲,而且特别喜欢冒险活动。于是建议孩子的家长,每天晚上不再强迫孩子做作业,而是带孩子去爬千佛山,周末的时候就带孩子去南部山区去探险,哪里没有路上哪里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了理想,将来当登山运动员或者探险家。这个时候,孩子的爸爸在指导下,学会了激励孩子,他告诉孩子,一个登山运动员在登山过程中会遇到诸如毒蛇、摔伤、高原反应等危险,必须学会自救,于是,孩子在爸爸的帮助下,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蛇,懂得了很多草药,对不同地区的地形和气候也有了很深的研究。

就这样,孩子小学一直这么玩着走了过来。到孩子上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孩子的生物和地理考了全年级第一名,这是孩子学习上的第一次成功,就是这一次成功,使一个厌恶学习的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能考好,从而开始安心学习。

4.积极期待孩子

不管孩子目前的学习糟糕到什么程度,家长都要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待。

“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一试, 你可能就成功了!”“我对你充满信心!”

四、增强孩子的成就体验

(一)孩子成就体验缺乏的原因

1.家长或孩子的期望过高

◆自我期望高的孩子,对自己总是不满意,成就的体验自然就少。

◆家长期望高的孩子,总是达不到家长的目标,更多体验的是挫败感。

2.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低,导致孩子的自我评价过低。

3.意志力薄弱。我们知道,学习需要兴趣,因为有兴趣的学习会产生较高的学习效率,但很多家长不知道学习更需要意志力,尤其是孩子进入小学三四年级以后,孩子在学习上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本来在小学一二年级都能考90分以上,但到了三四年级,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明显。

如果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又没有坚强的意志,将会导致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学习上的困难也就越来越大。

所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比兴趣还要重要,但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导致孩子意志薄弱,遇到困难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克服,而是如何放弃。

孩子意志薄弱的原因在哪里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提前满足,比如,孩子还没有饥渴,就让孩子一个劲地吃啊喝啊!第二个原因是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在生活中缺乏应有的磨练。

(二)增强孩子成就体验的策略

1.设置孩子的成就目标

(1)了解孩子的自我预期

很多家长按照自己的要求给孩子制定目标,这样的目标一般很难激励孩子。所以,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自我预期。

(2)制订略低于孩子自我预期的目标

(3)协商达到预期目标的措施

◆自我努力;◆小组学习; ◆参加培训;◆请家教;

(4)如何把措施落到实处◆自我监控;◆父母监控。

2.提高孩子的自信水平

(1)忽视孩子的错误和不足——越是盯着孩子的错误和不足,孩子的问题越多;

(2)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越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孩子就越优秀;

(3)学会鼓励和赏识孩子

A.不对比。

很多家长都不可避免地拿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小时候比,或者和人家的孩子比,结果比没了孩子的斗志,比没了孩子的干劲,比没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热情。

所以,你要想让孩子在学业上发展,你就永远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可以拿孩子的昨天和今天比,但是比较的目的是让孩子看到他的进步而不是落后更不是失败。

那些原来学习成绩优秀,后来学习不优秀了,家长经常拿孩子的过去说事,结果孩子越发感受到自己的失败,对自己越发失去信心。

其实,人生哪有不跌倒的,跌倒了就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历史都在波浪中前进,人的发展也是在波浪中前进的。

B.不唠叨。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唠叨是家长强迫他们吃的毒药。凡是来找我咨询的青少年学生,都有一条,就是最反感家长的唠叨。

我理解你的唠叨,你更多的时候是不放心孩子,是自己焦虑紧张,但是,孩子不理解,不仅不理解,还非常反感,既然孩子对你的唠叨深恶痛绝,那你为什么就不能闭上自己的嘴呢?

(4)提供孩子展示的机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就体验。

不断的成就体验是一个人坚持不懈的直接动力,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学习好,就必须不断地让孩子提供展示的机会,以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就体验。

在孩子面前示弱。有些家长因为自身素质比较高,在孩子面前总是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高人一等,经常拿年轻时的自己说事,结果搞得孩子灰头土脸。

其实,真正聪明的家长,会适当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才会产生进一步改变自己的动机和行为。

3.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

(1)在运动中提高孩子的意志力。、

(2)提高孩子延迟满足的承受能力。

实验证明,一个人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越强,将越容易取得成功。所以,家长要设法提高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比如孩子出去玩累了,不想走了,你不要马上让孩子休息,而是告诉孩子,如果你再坚持走50步,那么你就是一个善于挑战自己的勇士;再比如带孩子去爬山,半路上孩子口渴了,可以要求孩子坚持一下,等爬到山顶上再喝……等等,办法很多。如果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做到了,别忘了立即祝贺孩子,并且由衷地夸奖孩子“有志气!有毅力!有出息!”。

愿每一个家庭因为孩子而幸福!愿每一个孩子因为教育而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