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瑕不掩瑜,成熟之作

 叁石310 2015-03-25
                                                             从第一代 Surface Pro 再到新一代 Surface Pro 3 ,每一篇数字尾巴官方体验文均由我撰写,说来也算是一种缘分。对于 Surface 这个品牌,我从其诞生至今就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因为它对于科技行业来讲,注定是会成为特别的存在。从 XBOX 到 Zune,微软不是没有创造过优秀的硬件,他们拥有创造行业顶级硬件的实力,Zune HD 和 Surface Pro 3 ,两者的工业设计都可以说是行业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Surface Pro 3 作为第三代产品,变化巨大,屏幕从 10.6 英寸提升到 12 英寸,分辨率从 1080P 提升到 2160 × 1440 ,重量却反而从 900 克降到 800 克。全新的支架和键盘连接设计也带来了一些改变,这些细节的变化都是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的。

DSC01188.jpg

前两代产品在体验的过程中,总会让你觉得少了点什么,毕竟这是一部主打生产力工具的平板电脑。10.6 英寸的 Surface Pro 2 如果你是用来工作,那么我认为你可能需要先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现在我自己用的笔电是 13 英寸,平时工作时也会接上 27 英寸的显示器。也因此,实际上对于我来讲 12 英寸始终还是小了点,当然 Surface Pro 从一开始就是定位平板,它必然会做出一些取舍,这些取舍也使得这款平板牺牲了一部分的体验而换取了其它传统笔电所做不到的事情。

DSC01197.jpg

正因此,有时候你反而会觉得 Surface 这样的二合一设备,定位稍显尴尬,当平板,它不如 iPad 那样轻薄优秀,拥有众多出色的平板应用和体验。当笔电,它又因为本身定位就是平板形态,类似触控板体验、膝上使用等都不如笔电来得舒服。

当然,我想说的是,上面这一看法是仅限于表面,在没有真正深度接触 Surface Pro 3 之前,我想这种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这段时间的体验看来,Surface Pro 3 远远没有前两代那么尴尬,但依然有些不足之处。





屏幕表现:显著提升生产力

12 英寸的屏幕加上 2160 × 1440 的分辨率,这意味着必须得将 Windows 8 的屏幕显示内容比例扩大到至少 125%,而微软默认给 Surface Pro 3 设定的是 150%,尽管能够得到更加舒服的阅读体验,但由于 Windows 生态并没有很好的适配屏幕显示内容比例这一体验,使得放大后的像素会有模糊的情况,特别是在如此细腻的屏幕上。

DSC01204.jpg

外接显示器体验有待提升

我在 Surface Pro 3 设定的屏幕显示比例是 125%,但后来我用了几天,发现这个比例接上显示器之后很难受,我没有 2K 或更高分辨率的超清显示器,而是一台 1080P 全高清 27 英寸显示器,若屏幕显示内容设定为 125% 的话,显示器会让所有的内容显示都太大,尤其是右下角的任务栏,QQ 等常用应用的图标都出现了模糊的现象。我想,如果选购一部分辨率更高的显示器大概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我没理由为了 Surface 而买。

DSC01219.jpg

DSC01230.jpg

▲ 使用外接显示器时,推荐使用键鼠。

最终,使得我在 Surface Pro 3 上只能每天接上显示器后手动更改为显示比例 100%,使用 Surface Pro 3 显示屏时则改回 125%,虽然麻烦了一点,但习惯了之后也还好。如果微软能够在未来针对不同的场景做更人性化的设定就好了,例如,我没有接上显示器而是使用 Surface 的显示屏时,那么屏幕显示比例是 125%;而我接上显示器后,屏幕显示比例就是 100% 。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 Windows 8 具备类似的体验,同样,OS X 似乎也是没有这样的体验,但至少 Apple 在高分辨率屏幕下的体验做得更优秀,这是微软所无法企及的,生态太庞大也有坏处。

DSC01232.jpg

▲ 外接显示器时用 Surface 实体键盘输入,屏幕还能触摸。

希望在下一代 Windows 10,这个现象能够得到改变,微软理应针对越来越高的屏幕分辨率做出行动。要知道,系统和硬件均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追求软硬件的高度结合是理所当然的。下一代 Windows 10 支持将 Windows 应用窗口化,我相信届时也会让高分辨率下的软件体验更好,甚至说不定以后我们在用 QQ 的时候,会选择用 Windows 应用商店而不是传统桌面版的 QQ 。

当然,如果你是一直使用着 Surface Pro 3 的显示屏而不像我一样同时使用外接显示器,那么上述提到的烦恼其实毫无影响。像 Office 和浏览网页、QQ 等应用体验,我推荐选择 125% 的屏幕显示比例,不仅可以让文字显示更大,也可以避免出现像素模糊的问题。不过即便如此,我也希望微软能够为了追求更好的体验,做出一些改变,毕竟微软不是 OEM,它理应实现更好的软硬结合,对于 Surface ,我也是抱着比 OEM 产品更高的期待。

屏幕表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下面,我们再继续聊聊 Surface Pro 3 这块屏幕。因为对于 Surface 来讲,屏幕是非常重要的硬件体验,从第一代 Surface Pro 开始,微软在屏幕方面的表现一直让我非常满意,新一代的 Surface Pro 3 依然延续了这方面。亮度尽管没有前两代产品那么高,但也依然要比不少笔电更加出色。特别是我用的 VAIO Pro 13,同为触摸屏,亮度和 Surface Pro 3 相比差距太大,后者优秀太多了。

Surface Pro 3 尽管其定位是和 MacBook Air 相近,但微软带来的却是可以媲美 MacBook Pro Retina 版的屏幕体验,从之前 AnandTech 的屏幕评测结果我们可以发现,Surface Pro 3 在对比环节中输给了 MacBook Pro Retina 和 iPad Air,但也有一些环节要比这两者优秀。

DSC01206.jpg

DSC01207.jpg

相比之前两代 Surface Pro ,12 英寸的 Surface Pro 3 在生产力方面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虽然这个尺寸对于平板有点大,但对于笔电来讲也算是恰到好处,如果能够在 13 英寸相信会更好,只是很可惜的是平板由于要考虑双手握持问题不能像手机一样追求超窄边框和屏占比,不然以目前 Surface Pro 3 的屏占比,做到 13 英寸的屏幕相信应该是可行的。

屏幕大了,比例变为 3:2 ,阅读会变得更舒服,横屏体验和握持感更好。至于观看视频的体验,肯定没有 16:9 和 16:10 那样舒服,但 iPad 的屏幕比例是 4:3 这点其实很多人也能够适应,所以这方面我认为并不会成为问题。因为比例变了,浏览网页,Office 等体验感觉好了很多,本来 Surface Pro 就是定位生产力工具,3:2 的屏幕比例和这一理念高度契合。

DSC01228.jpg

无论对于平板电脑还是笔电,屏幕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核心之一。而对于平板来讲,还有一个特性很关键,就是便携性。





硬件工艺:大屏轻薄化

Surface Pro 3 在便携性并不是 Windows 超极本里面最好的,但无论是硬件做工还是轻薄便携程度,它是属于相当极致的产品。前两代 Surface Pro,几乎我身边所有人都觉得它重且厚,而到了新一代的 Surface Pro 3 ,接近 800 克的重量和 9.1 毫米的厚度,相比过去两代有了质的飞跃。

DSC01222.jpg

薄了意味着你塞进包包里面时更加轻松,轻了则是让你哪怕背着单肩包,也不会感觉负担很明显。Surface Pro 3 加上键盘的重量实测约为 1.09 公斤,刚刚好和 1.08 公斤的 MacBook Air 11 相近,与 1.06 公斤的 VAIO Pro 13 相比要重 30 克。如果你要更加极限一些,那么 Surface Pro 3 仅平板的重量刚好和 NEC LaVie G Z 超极本一致,后者应该算是目前为止最轻的超极本,仅 795 克。

硬件细节体验改进

全新的支架角度和键盘吸附设计则可以让桌面和膝盖上的体验更好,对于桌面上使用来讲提升会比较明显,但是膝盖上的体验依然无法和传统笔电媲美。

DSC01190.jpg

DSC01193.jpg

另外,在飞机上使用时,如果你接入键盘,会发现小桌板是根本放不下 Surface Pro 3 的,因为开启了支架支撑的平板就应该占据了不少面积,键盘的话就根本放不下了,所以在飞机上使用时,我只能放在大腿上敲打。当然,如果你只是看看视频,那么卸下键盘的 Surface Pro 3 会给你很好的体验,因为它有支架,立着看视频会很舒服,也不需要保护套支撑或手捧着。

DSC01225.jpg

DSC01198.jpg

Surface Pro 和其它二合一设备不太一样,大多数二合一设备的键盘会有更强的支撑力,藉此来让其笔电形态更加靠拢传统,但这也导致了键盘重量成为问题。今后微软若能够让 Surface Pro 接上键盘的体验做到和笔电相近,而不是依靠支架来调整屏幕角度,我相信会真正成为替代笔电的产品。而就现在来讲,因为支撑平板的是支架,例如我在床上连着键盘使用时,软绵绵的床垫,还有我的大腿就会成为问题,而传统笔电则不会如此。不管你放在什么样的表面都不会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外媒的评测始终认为,Surface Pro 3 替代不了传统的笔电。

除此之外,12 英寸的屏幕大小也和传统 13 英寸、14 英寸和 15 英寸的笔电相比小了不少,微软若希望 Surface Pro 替代传统笔电,那么势必要在今后推出更大尺寸的 Surface ,并且在使用场景上,应该做到能够超越笔电。

接口不齐全,影响日常使用

另外,Surface Pro 3 的 USB 接口仅有一个,尽管电源适配器有一个可用于充电的接口,但它也就只能用于充电。一个 USB 接口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没有蓝牙鼠标,那么插上无线接收器就不能插别的硬件。因此,购买 Surface Pro 时,意味着你必须得花成本去买多一套蓝牙鼠标,如果你是外接显示器,那么你则需要一个扩展坞。

对了,如果你是摄影师,那么你还会遇到读卡器的问题,Surface Pro 3 连 SD 卡插槽都没,只有一个用于扩展内置存储的 microSD 卡接口。所以我想将相机的照片传输到手机时,只能用数据线和 Surface Pro 3 与相机连接在一起。说到这里,这也是 Surface Pro 在产品设计理念上,更靠拢平板的体验而不是生产力工具的体验。只有一个 USB 接口,没有 SD 卡插槽,这些都是笔电特别需要的,而刚好 Surface Pro 缺失了这些。

DSC01195.jpg

如果你想让整套笔电体验更加完整,以淘宝集市的售价为准,i3 版 64GB 售价 5000 元左右,i5 版 128GB 则是 6400 元,均比微软商城售价要便宜将近 800 元。两者都加上一个 700 元左右的实体键盘保护套,以及一套入门级的 USB 扩展坞,如果只是扩展 USB 口的,大概是在 60 元左右,如果是要微软官方的扩展坞,则是售价要 1100 元左右,加上一个售价 150 元左右的入门级蓝牙鼠标,整套 Surface Pro 3 最低售价是 5900 元起,若是 i5 128GB 版,则要到 7300 元起。

DSC01199.jpg

▲ Arc Touch 鼠标 Surface 定制版,操控感极差,华而不实。

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Surface Pro 3 的售价高,但是考虑到它是平板和笔电二合一,实际上已经帮你节省了平板电脑的钱。平板电脑主要用来干什么?看看视频,浏览网页,Surface Pro 3 可以很好的满足这点,在 Windows 8 模式下触摸的体验相比桌面模式优秀许多。而作为笔电而言,它作为平板来讲尽管牺牲了一些体验,但其性能也足够优秀,屏幕、做工等各方面的体验,实际上即便是放在 PC 阵营里面,Surface Pro 3 也算是性价比相当突出的产品。

当然,我认同 iPad 拥有最好的平板体验,但考虑到一部 iPad 加上一部笔电的便携性,因此对于出差的用户来讲,Surface Pro 3 某程度可以更好的去满足差旅过程中的工作需要和轻量化的娱乐需求。毕竟,出差就是能够少一样设备就少一样,一部 Surface Pro 3 能够解决工作上的烦恼,也可以让你躺在床上看视频浏览网页,聊聊天,我想也够了。





续航与性能:性能优异,续航一般

我所体验的 Surface Pro 3 搭载的是 i5-4300U 第四代酷睿处理器,8GB 内存和 256GB 存储空间,除了玩游戏,无论你是用来办公还是编辑照片,这个性能使用起来都绰绰有余。微软本身在性能优化方面一直做得很到位,所以在体验 Surface Pro 3 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性能不足的现象。

作为一部主打生产力的设备,Surface Pro 3 并没有像 Apple 那样与英特尔展开更深层次的定制合作,i5 版的 Surface Pro 3 所使用的核芯显卡是 HD4400,这直接导致 Surface Pro 3 真正沦为生产力工具,假如你想玩一些游戏,那么最低特效是必须的,稍微大型点的作品就不必考虑了,完全无法运行。也因此,如果你想工作之余玩玩游戏,那么建议优先选择一些配置不高的作品,以及 Windows 8 应用商店的游戏。

比如说英雄联盟,它在 2160 × 1440 的屏幕分辨率下,低特效可跑 30 帧数左右,如果将分辨率降低一些,相信帧数会好很多,因为 Surface 的屏幕分辨率太高,加上使用的不是 Iris 或 Iris Pro,游戏这块建议尾巴们如果打算选择 Surface Pro 3,最好不要抱以太大希望。我自己用的 VAIO Pro 13 ,从来不玩游戏,就是因为集成的 HD4400 核芯显卡无法提供优秀的游戏体验。

DSC01209.jpg

续航方面,Surface Pro 3 在连接显示器时可工作长达 7 小时,但是这个数据是属于理论值,如果你是使用 Surface Pro 3 显示屏工作,这个时间会明显降低,看你亮度而定,我尝试过最高亮度使用,大概在 5 个小时左右,如果你将亮度降低,相信这个续航会有明显的提升。

从之前国外媒体 AnandTech 的测试来看,Surface Pro 3 可持续播放 7.5 小时的视频(iPad Air 为 13.6 小时),8 小时的网页浏览(iPad Air 为 10 小时),但这个数据绝对不是最高亮度。和 MacBook Air 相比,OS X 的 MBA 可在轻度网页浏览下持续 12 个小时,而 Surface Pro 3 仅 7.5 小时。中度使用时(网页浏览加在线音乐播放),MBA 可持续使用 8.5 小时,而 Surface Pro 3 仅 4.5 小时。重度使用下(深度网页浏览加在线视频),MBA 可持续使用 5.5 小时,Surface Pro 3 仅 3.8 小时,比 VAIO Pro 13 多半小时的使用时间。


Engadget 官方评测的续航测试结果。

从上述续航结果来看,Surface Pro 3 和续航表现极为优异的 MBA 相比仍然有明显差距,这最主要还是归功于 OS X 的系统架构做出了大量的省电优化,包括最新的 OS X Yosemite 也依然在改进这方面。以当前的续航成绩来看,Surface Pro 3 只能算勉强及格,若下一代产品会有大突破,必然是得使用新一代的 Intel 处理器。另外,Surface Pro 3 并没有电源计划可选,因此在 Windows 10 没有到来之前,你无法选择节电模式。如果你希望获得更长时间的续航,我建议你使用 IE11 浏览器,它相比 Chrome 会省电,体验流畅性也更棒,就是欠缺了丰富扩展程序,一些网页的兼容性也不是很理想。

Windows 一直以来在功耗方面存在问题,不知道安装 Windows 10 开发者预览版会否有一些改善。Surface Pro 3 这个续航表现,相比过去要更好,但依然称不上优秀。明年,相信会有全新的 Surface Pro 4,希望 Core M 能够将 Surface Pro 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无论是续航还是便携性。

相比这些,我觉得 Surface Pro 3 更显著存在的一个问题可能是发热,这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能寄希望于今后移动版的酷睿处理器能够在这一方面有大突破。





体验总结:瑕不掩瑜,成熟之作

如果说前两代的 Surface Pro 带有着明显的不成熟,那么第三代的 Surface Pro 则迎来了一次巨大的改变。如果你需要一部真正能够满足娱乐与工作的平板电脑,Surface Pro 3 无疑成为了首选,无论是学生,还是商务人士或者设计师、摄影师,都可以在这部平板与笔电的二合一设备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使用方式。

正如文章所说,作为平板形态的 Surface Pro 3,它与 iPad 相比,便携性、平板体验等各方面均处于下风,而和传统笔电相比,作为生产力工具而言它又由于接口过少,触控板体验不佳等现象而无法和传统笔电一样可以随心所欲使用。尽管依然有着明显的缺点,但它的优点要更加闪耀,至少从这一代的 Surface Pro 开始,我们看得到微软的 Surface 部门开始盈利,并赢得了许多用户的青睐。

DSC01196.jpg

希望下一代,它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如果能够赶在 Windows 10 发售时同期上市,那么相信会更加合适。毕竟下一代的 Windows 也很明显的针对二合一设备做出了特别的优化,期待明年 Windows 10 消费者预览版出来时,运行在 Surface Pro 3 上会藉此而获得更好的体验。

Surface,Lumia,两者是微软移动生态不可或缺的一环,大一统的 Windows 10 ,他们又会迎来什么样的跨设备体验,这是我相当好奇的。因为在 Windows Phone 和 Windows 8 之间的跨设备体验,我已经明显感受到基于云服务所带来的美好体验。明年,相信对于热爱着微软生态的朋友们来讲,将是相当值得期待的一年,手机、平板、笔电、客厅,当一切的设备都通过一个 Windows 来实现,无疑是激动人心的。

DSC01215.jpg

Apple 通过筑起高不可攀的 iOS 生态,让 iPhone 和 iPad 拥有坚不可摧的壁垒。如今,Apple 也在强化 OS X 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跨设备体验,并得益于移动设备的口碑而使得 MacBook 的增长持续得到提升。对于微软来讲这是一种挑战,尽管 OS X 的用户量和 Windows Phone 的用户量差不多一个级别,但是随着微软发力硬件,在接下来几年相信 Windows 会在软硬结合方面做得更好。过去,微软由始至终是一家软件公司,而今天,有了 Surface 和 Lumia 两大硬件品牌的微软,已经不是一家单纯的软件公司。

明年,生态与生态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微软生态又会迎来什么样的变化?Surface 和 Lumia 会如何彼此之间互相推进,会上升到什么样的高度,作为微软生态的长期关注者,我充满着好奇。也渴望着看到下一代的 Surface 产品,能够在软硬结合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热爱着这一生态的用户,带来真正完美的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