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表面出现冕洞 猛烈太阳风吹向地球

 释怀斋 2015-03-25
 

 
   太阳表面出现冕洞 猛烈太阳风吹向地球
 
 


 
1/6
腾讯太空讯 来自美国宇航局的消息显示,科学家对太阳表面出现的两个巨大“黑洞”进行了深入研究,当然这不是宇宙中的黑洞天体,而是两个“黑色大洞”。科学家认为太阳表面出现的巨大冕洞覆盖了太阳表面约10%的面积,位于太阳南极和北极附近,这是太阳极区周围近几十年来观测到最大冕洞。(罗辑/编译)
2015年03月19日07:06腾讯太空

 
 
 



2/6
太阳南极附近出现的冕洞面积最大,占太阳表面积的6%至8%,北极附近的冕洞相对较小,呈细长状,覆盖面积较小。科学家发现冕洞附近拥有极为强大而杂乱的磁场环境,在这里太阳磁场开始出现分支并延伸向宇宙空间,因此粒子可沿着太阳磁场的方向向外“逃窜”,而不会束缚在太阳表面附近。图中显示的为太阳表面高能X射线的释放。
2015年03月19日07:06腾讯太空

 
 



3/6
进一步的观测显示,太阳极区发生的冕洞可保持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其形状会不断发生改变。根据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的解释,太阳冕洞的密度和温度会比外层大气其他地方更低一些,冕洞可形成强大的太阳风并向地球袭来。这是因为冕洞附近的磁场方向朝外,粒子随着磁场线向外运动。图为2003年太阳黑子区释放的强大耀斑,造成北美无线电通讯受到影响。
2015年03月19日07:06腾讯太空
 
 
 


 
4/6
早在1973年至1974年间,美国宇航局的天空实验室就拍摄到冕洞的图像,这也是第一次对冕洞进行观测研究。冕洞出现后并不会很快消失,一般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形状会发生变化,本次位于极区附近的冕洞可保持五年以上的时间。冕洞产生的高速粒子流是日地天气变化的重要作用因素,其中带电粒子流范·艾伦辐射带中被进一步加速。图为巨大的耀斑释放场景。
 2015年03月19日07:06腾讯太空

 
 
 


 
5/6
图为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在2015年1月1日对冕洞的观测图像,显示了太阳南极附近存在的“黑暗区域”。随着太阳第24周期逐渐进入尾声,耀斑发生的频次会逐渐降低,因此科学家试图通过对冕洞的研究预报空间天气。
 2015年03月19日07:06腾讯太空

 
 



6/6
美国宇航局的核频谱望远镜阵也加入了对冕洞的观测,该空间望远镜可观测到冕洞活动中释放的高能X射线。科学家发现冕洞存在时太阳风的速度可快速提升到每秒800公里,是平时速度的2倍,因此冕洞对地球附近空间天气的影响是显著的。
2015年03月19日07:06腾讯太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