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丨国学重在童子功

 凡客康康 2015-03-26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讲,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实用性。



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可分三个阶段走:

(一)从孩童四五岁识字并诵读和背诵《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浅显易懂的内容。

(二)八岁入小学开始诵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三)读完《四书》并积累了一定量的汉字后,读《史》和《子》部及古典名著。


国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结合“儿童成长发育四大阶段”的科学研究成果,可将国学教育分四阶段进行:

(甲)儿童三岁以前,正值智慧孕育的时期,也是性格奠基时期。此时主要进行听、看两大感官的教育,可多播放积极性的古典音乐及经典诵读,同时辅以汉字图案以培养视角能力;

(乙)三岁至六岁,此时期的儿童智力开始发育,需要不断利用知识充实自己。该时期内的儿童,就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开始培育读说能力及记忆能力,则应当常读诸家经典;

(丙)七岁至十二岁,在既定的性格,及对知识的初步记忆基础之上,需要大人用言行对儿童进行引导,因为儿童已经进入认识世界的阶段,而不再只是记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开始了模仿学习,因此,除言行引导外,还需要更多地通过实践,如社会生活等,让儿童对前期记忆下来的知识进行充分的消化,理解;

(丁)十三岁以後的儿童,对外界的认识,不再只是认识、模仿,更多的是探索,研究。此时期之後,儿童已经步入青年阶段,应当开始对诸家经典进行研究,并发展。


(整理自网络)


如何把这篇好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

点击文章右上角的→“分享到朋友圈”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恩您的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更多内容,喜欢此文请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