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说“129 安尼施·卡普尔 Anish Kapoor

 九日图书1976 2015-03-26

Anish Kapoor

Born in Bombay (India) in 1954.
Lives and works in London
1973-77 Hornsey College of Art, London
1977-78 Chelsea School of Art, London
1979 Taught at Wolverhampton Polytechnic
1982 Artist in Residence - Walker Art Gallery, Liverpool
1990 Awarded ‘Premio Duemila’ at the Venice Biennale
1991 Turner Prize Award
1997 Awarded an Honorary Doctorate at the London Institute and Leeds University
1999 Awarded an Honorary Fellowship at the 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

安尼施·卡普尔是当代雕塑范畴里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也是一位获得极大国际声誉的艺术家。Kapoor 1954年出生于印度孟买。70年代初他到了伦敦,开始学习艺术,后来就在伦敦工作和生活。因为这样的经历,他的作品被视为是印度和西方精神的结合。


他创作过不锈钢反射雕塑,以反映或扭曲观众和周围环境镜子的形式出现。 比如他创作的一系列命名为“非物体”的不锈钢作品,“非物体(门)”,“非物体(杆)”,和“晕眩”等作品都是在08年创作的。Kapoor愿意称呼自己的雕塑为“非物体”,他希望自己的作品体现出一种超常的状态,这个非物体的功能是Kapoor对另外一个层次的空间和观念进行延伸的途径。Kapoor最知名的作品是大型雕塑,这些雕塑往往以简单的曲线结合凹洞和凹陷的方式出现。Kapoor用简单的造型和庞大的尺寸营造出一种让人凝神的氛围,作品凹处所营造的黑暗地带唤起了观众的神秘感受。带有触感的表面像是一种邀请,反射所营造的魅力也是无穷的。他在芝加哥千年公园和Cloud Gate的作品很好的体现了这些特点。位于芝加哥世纪公园的“Cloud Gate(云门)”是Kapoor的一件代表性作品。芝加哥人把它称之为“豆子”,因为它的外形酷似一颗豆子,这颗豆子是由多块不锈钢板高度抛光焊接而成的,整个雕塑高达33英尺,重量为110吨。

“记忆”(Memory)是Kapoor的另外一件代表作品, 一个大型的橄榄球状物体在不同的房间里以不同的方式出现,铁锈的球体符合人们心中记忆的样式,但观众却无法在一个房间里看到这个球体的全部,这让观看者们充满了好奇心,想知道这件物体在屋子之外是怎样的一幅样子,这让人联想到边界的问题,记忆有边界吗?是开放式的还是被分隔在一个一个的房间里?我们走出了一个房间的边界,又进入了另外一个有边界的房间,或者我们在精神领域的探索就是这样的一个景况,从一个房间走出,又进入了另外一个房间。突破和重新被界定永远是相伴相生的。

Kapoor的作品常常出现鲜红色,红色对他有特别的感受,Kapoor说: “红色具有某种含蓄和主动的性征,这让我着迷,我总是想用红色创作作品”。在所有运用红色的作品中,“Svayambh”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Svayambh“是Kapoor在2007年推出的作品,作品主体是一个1.5米的巨大红色蜡块,蜡块像车厢一样被安放在一个红色移动轨道上,这个红色蜡块以一种几乎感觉不到的速度移动。”Svayambh“的外观让人是让人联想到火车车厢,Kapoor一直迷恋Andrei Konchalovsky的电影“逃亡火车”,在火车上,两名越狱的罪犯登上一列开往阿拉斯加的火车,结果他们就要成功的时候,火车车长病逝,车上只剩下一位女助手,他们被困在火车上,火车没有刹车,也没有人驾驶,三人在彼此身份透露之后,决定同舟共济,渡过难关,但追捕的警察赶到,这辆火车只能走向一个车毁人亡的前方。'Svayambh”在梵语里是自我生成或者自动生成的意思。这个红色蜡烛块像是那面墙上产生出的一个1.5米高的裂块,一个自我生成的创伤。这个作品打开了一个另外的精神反射空间,用简单有力的方式实现了一种极具震撼的感觉,Kapoor说,“一个真实的物体往往能导致一个非物质的感受”, “Svayambh”营造出来的景象超出了眼见的范畴,进入了另外一个精神层面,这是现象和精神之间进行的对话。

“我思考那些像神话一样的世界建筑奇迹,比如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和通天塔。似乎一个集体意志的东西总是会和个体产生共振,这感觉类似于神话。我把这个模式纳入了自己的思考方式。艺术可以实践那样的景况,我想占领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是一个由想法和思维方式贯穿起来而产生的一个对象。我一直在做的是表现这个世界里并不在场的一面,是一个幻想的空间,它来自于心智和灵魂的一面,用雕塑把感知到的这一面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一直试图在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