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手汇02期】再利用之包内收纳袋

 谁懂离别之痛 2015-03-27

 今天是端午假日的第一天,从昨天下午开始,城市里出城的道路上车辆开始多了起来,很多地方出城的主要路口变得拥堵不堪,引发很多网友的抱怨。但是在抱怨中,绝大多数朋友还是坚持出城,或是回老家看望父母,或是出城去旅游,总之这个端午节小长假是一定要过的。

    端午节并非中国独有,但是这种文化基因则是发源于中国的。无论韩国人如何在世界上为端午节“正名”,端午节的来历和其精神内涵他们是永远抢不走的。当年屈原老先生跳进汨罗江,并激发此后数以千年计的中华儿女爱国、爱民族的传统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忧国忧民、爱国爱民,这种精神数千年来激励中国人刻苦读书、为国奉献,无论战争年代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还是和平年代“勤俭建国”,中国人的爱国情愫中一定是继承了屈原的某种精神。

 

详情复制网址查看:http:///jSqG

 


必看:内部巨资注入拉升6%,请广大朋友跟踪验证!

 

详情复制网址查看:http:///jSqG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尽管其载体千差万别,但是其内核则是永远都不会变革的。以节日为例,中国人几千年来坚持下来,并在今天成为法定假日的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作为中国最重要节日的春节自不必说;清明节祭祖、祭奠先辈,不忘祖宗教诲和创业艰辛,教育国人牢记历史;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告诉后人爱国行为人人尊重,每个人必须要热爱自己“大家庭”;中秋节大家庆祝丰收,一家人团聚,让国人无论身在何处,始终都要秉承传统基因,热爱小家、孝敬长辈。此外,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等等,还有很多文化传传统的基因数千年来,我们都在继承和发扬。

    中国人或是世界上对本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最为深刻的民族,我们民族骨子里对于本民族的认同高度一致。这具体体现在像粽子、月饼、元宵,龙舟、武术等,都是非常“固执”的载体。中国人讲究吃,“吃了吗”成为最为传统的问候语便是典型特征,在大江南北尽管粽子的形状、大小甚至馅料很不一致,但是粽子本身所能传达的精神却是出奇的一致。并不识字的妈妈在小时候就告诉我们“吃粽子是纪念一个人”“一个爱国爱家的人”,这种启蒙教育对于文化的传承是非常必要的。每个幼童从小就把“爱国爱家”作为精神支柱牢牢固定在心灵的最深处,以此强化对本民族的认同。

    端午节作为一个法定假日,从客观上增强了人们对端午节、吃粽子的认识,从更深的层次来讲,这种客观认识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否则这个假日会变得毫无意义。而作为民族基因中的很多文化传承,客观的载体逐渐会被快节奏的生活淡化,其精神内核应该寻找更为强大和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的方式和载体,这或是任何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点,更是中华民族传承文化基因的要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