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萨奈尔1972年生于波兰塔尔努夫。画家,电影制作者。1992-1994年在克拉科夫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学,1994-1999年在克拉科夫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1995-2001年成为“adnie ”团体的创始成员。他不仅是激情的画家,而且也是才华出众的电影制作者。他是一个对周遭世界有着独特敏感力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受到漫画、海报、照片、视频、音乐和电影等方面的影响,折射出当代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的特点。他的绘画保持着一种简约、平面化倾向,重视画意的传达,摒弃细节上的雕琢和粉饰,但并不流于抽象。 威廉·萨奈尔的题材没有限制,差不多凡是日常生活中各方面平庸的主题:历史人物的肖像、克拉科夫的风景、亲友的照片或者网络等媒体上的图片等等,都是他绘画意象的原本,这些看似乏味、却充满寓意的主题,往往是清晰可感的时间符号,因而他同时成了一个“现代年史”的作者,把凡是他感兴趣的和着迷的东西,都变成绘画。
他还作为电影导演身份,拍电影和绘画实践相平行,他带着孤独、沉寂和隐私性的绘画图像,来和观者保持交流。在早期的绘画作品中,他就描绘了很多他那一时代人的审美体验物:唱片、漫画、自行车、T恤等等,也有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媒体中播报的大灾难,从公共到个人的事件,他和妻子在海滨的度假日以及当代艺术家等,所以,要想对他的绘画进行分类,不啻要接纳整个大众媒体。
威廉·萨奈尔的绘画看似简洁,但有时每幅画会被修改四五次,在他看来,失误是不可避免的,每次在绘画中他都尝试发现新的东西,并因此特别在绘画中依赖直觉的作用。在2004年11月美国的《艺术论坛》期刊中,评论家乔丹·坎特曾写了一篇标题为《图伊曼斯的影响》的文章,文中解读威廉·萨奈尔的绘画为来自图伊曼斯模式。对此,威廉·萨奈尔并不以为然,他说自己是依靠自己来绘画的,不是在图伊曼斯的影响下,并且他用不同的媒介方式来绘画。在他看来,图伊曼斯是个非常认真谨慎的人,他和他的作品之间没有任何距离,并且自己也喜欢他的绘画。但是自己和作品之间有一个距离,自己也被色彩的焦虑所困惑,从而走上一条极少色彩的绘画之路。而画家格哈德·里希特、西格玛·波尔克和波兰本土画家安德烈莱夫斯基都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威廉·萨奈尔的绘画通过图像作品展示了今天绘画在各种媒体的影响下自身突围的可能性,并立足于对社会、文化和生活的思考,不断地挖掘视觉形象的潜在性。他这种汲汲努力,是用略显零碎片断式的、同时又是简洁鲜明的绘画艺术所缀联而成的,这就是他的艺术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