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典故 二十七

 相逢就是缘 2015-03-27

成语典故 二十七


 

  东 山 再 起


 

 

“东山再起”这句成语,出自东晋谢安的故事。

谢安,字安石,是晋武帝(司马曜)的大臣。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颇有雅士的修养和风度,年轻时就很有名声。扬州刺使庾冰请他去做官,屡次敦促,他都不愿意;最后实在无法推托,只得勉强上任。可是,才一个多月,便告假回家了。后来,升他的官职,他也不干。吏部尚书范汪存举他为吏部郎,他回信拒绝,并且随即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的东山(一说在今上虞县境)隐居起来,表示坚决不参加政治活动。

当时,被封为“南郡公”的桓温,统握军事大权,威势烜赫,不可一世。他要谢安做他的部下,谢安这才出山,担任了桓温军府的司马。桓温死后,谢安升为尚书仆射,位同宰相。北方秦的国王符坚领兵南侵的时候,谢安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和他的侄子、建武将军谢玄,大破秦军百万于肥水。这次战役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由于谢安曾隐退东山,后来再度登上政治舞台,而且声望极高,因此,退而再出者,就叫做“东山再起”。比喻失败之后,卷土重来,也可以叫做“东山再起”。


 

 

 独 当 一 面
                          

 

形容独立担当一个方面或一个部门的任务,人们往往说是“独当一面”。

这句成语,较早出现于《汉书*张良传》。张良是汉王刘邦的得力助手之一。在刘邦同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张良出过很多主意,他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当刘邦从他的根据地关中(今陕西南部一带)率领大军向东进击项羽之初,军事进展还比较顺利,很快就攻下了彭城(楚都,今江苏徐州市)。但是项羽立刻组织反攻,大破汉军,汉军伤亡惨重,狼狈而逃。刘邦吃了败仗,意志消沉,情绪很坏。途中下马休息的时候,气愤地对张良说:“只要有人能替我出这口气,我情愿把函谷以东的地方分给他!你看谁是最理想的人才,可以立此大功?”(函谷关,秦时故关,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

张良答道:“'九江王’黥布非常勇猛(九江王的地盘在今江西省以及安徽的淮南一带),他本是楚将,但他同项羽向来不睦;拥有万余人马的彭越,正受自封为'齐王’的田荣致使,在梁地起兵反楚(梁地,泛指从前魏国的境界;魏也称梁,因为魏国都城在大梁,即今河南开封)。这两处可以赶快派人去联络。至于您汉王自已部下的将领中'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您如果要把关东之地分给替您立功的人,那么这三个人倒是理想的对象,他们可以打败项羽。”

张良所说的“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只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他能独立担当一个方面的重任)”这句话,就是后来的成语“独当一面”的出处。刘邦当时采纳了张良的建议,立即联络黥布、彭越,并重用韩信,还许诺他们:破楚之后一定分地封王。据说楚、汉战争之到底以刘胜项亡告终,这三个人确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至于“独当一面”这句成语,后来大约至少在唐或五代时就已经形成了。例如后晋刘昫等所撰的《旧唐书》,在《张濬传》的一段记载中,就有这句成语:

    复恭戏曰:“相公握禁兵,拥大斾,独当一面,不领复恭

意作面子耶?”

唐朝末年,张濬被任命为讨伐李克用的统帅即将向太原进军。在离京出发前的宴会上,杨复恭向张濬敬酒。这杨复恭本是权势很大的一个太监,张濬便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可是这时杨复恭已经不得势了,张濬的地位比他更高,因此瞧不起他。张濬对于他敬的酒,竟拒绝不饮。杨复恭很觉难堪,又不敢翻脸,只得半开玩笑地说了下面的一句话:“相公掌握大军,高举帅旗,独当一面,难道不领我杨复恭的情意,给我点面子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