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汕头路名咋来的?身为汕头人你了解吗?

 南山关山书屋 2015-03-28

汕头的路名除了一些是用来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之外,有的表露了不同年代的政治色彩、有的是借用不同时期的人文景观、有的是依据地理的特征等等。有人说,路名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和名片,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民俗等多种社会和自然现象的忠实记录,我非常认同这种说法。

说路名离不开路的辟筑,早在汕头列为通商口岸时,居民区已逐渐向西南面的海滩呈扇形扩展,形成升平路以南的路网呈环形放射式,以北呈棋盘式,但人们可走的多为小街窄巷。到了民国中后期,地方政府着手规划改建,拓宽铺筑马路,把老市区与石奇碌连成一片,扩展了市区面积,出现了“建筑业之兴起,盛极一时”的现象。原有的小街窄巷被逐步拓宽为马路,先后出现了福合路(1921年筑),升平路(1923年筑),外马路、南海路、同平路、福平路(1924年筑),国平路、至平路、福平路(1925年筑),镇平路、利安路、安平路、公园路(1926年筑),火车路、新兴路、居平路、海平路(1928年筑),商平路(1929年筑),镇邦路、永泰路(1930年筑),五福路(1932年筑),共和路、大华路、华坞路、博爱路、德兴路(1934年筑),同益路(1935年筑),利安路(1936年筑),饶平路(1947年筑)等马路……时至今日,汕头中心城区的马路不少于二百条。有马路就有路名,通过对路名的溯源探隐时发现,汕头中心城区的路名除了一些是用来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之外,有的表露了不同年代的政治色彩、有的是借用不同时期的人文景观、有的是依据地理的特征等等,若将这些路名串联在一起,其实就是一部城市的发展史。


表露不同年代的政治色彩

在今市印刷厂前面一段路为韩堤路,其名固然有一定的地理特征,但更大的意义在于纪念备受潮汕人民崇敬的韩愈。韩愈被贬潮州期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百姓奉若神灵,“从此江山改姓韩”,由此韩堤路如同潮州的韩祠路、昌黎路一样,都是为纪念韩愈而定名。

1925年,孙中山去世,为了表达对这位革命领袖的纪念,广州国民革命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建设中的道路、公园、学校以“孙中山”命名。从此“中山路”开始出现。不过由于当时北伐战争尚未开始,广州政府控制的区域有限,最早的“中山路”还都集中在广东和海南岛两地。在南粤一隅,1926年由汕头市政厅辟建的中山路,从它建成之日起就以“中山路”冠名,在当时国内以此命名的路名还为数不多。现在的大华路原称“逸仙路”同样也是为了纪念孙中山(逸仙是孙中山的号)。1928年铺筑的新马路、中马路,后在1947年前后为宣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民族、民权和民生),分别改称为民族路、民权路,至于民生路则是原名。1931年和1935年分别筑成的共和路、博爱路,也是以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取名的。

外马路1946年曾改名中正路(中正是蒋介石的名,介石是字),与其时国内出现的众多以“中正”命名的建筑及路名一样,那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达其政治目的而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一命名迅速被更改,外马路也得以复名。

大学路是汕头市区西北部的主干道,50年来竟然改了几次路名,理论上说是时代的需要。昔年的乡间土路,1959年开始铺筑沙土路面,适逢全国正掀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运动,所以路建成后被命名为社会主义大道;1976年重新扩大路基,此时“走五·七道路”成了一种时髦,鮀浦与莲塘一带建起了学农基地和五七干校,所以改名为五七路;1980年路面再次拓建后,有着“文革”烙印的五七路改称鮀浦路;1985年以后,在鮀浦地界内崛起了汕头大学这座高等学府,因而在1986619日被命名为大学路。

地处葱陇的红领巾路始筑于1959年,在筑路时发动小学生、少先队员参加义务劳动,因此建成之后便命名为红领巾路。此路在1982年拓建,还在与大华路交界环岛安置一座“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雕塑,有不知情者竟称是“有了雕塑之后才将那条路改名红领巾路”。

在“文革”期间,汕头也和其它城市一样,不少路名因属“四旧”被改掉,取而代之则是“政治贴纸”,于是就有了东方红大道(外马路)、人民大道(安平路)、解放大道(民族路)、反修大道(大华路)、反帝大道(西堤路)、赤卫路(德兴路)、新红路(镇平路)、红旗西路(杏花路)、延安路(至平路)、延安横路(居平路)、文革路(镇邦路)、东风路(升平路)、向东路(商平路)、卫东路(永平路)、胜利路(同平路)、新华路(利安路)、红卫路(公园路)、永红路(永泰路)、新风路(杉排路)、五星路(五福路)、立新路(福平路)、红桥二路(二马路)、爱民路(瑞平路)、红亭路(民生路)、先锋路(海平路)、红阳路(国平路)、红建路(光华路)、八一路(民权路)、爱国路(同益路北段)、五一路(同益路南段)、爱华路(博爱路)、红专路(饶平路)、华武路(华坞路)、红阳前路(褔合路)等,直到1980年后,才逐步恢复原名。当然也有例外,如招商路,“文革”时改名南海路后便一直沿用至今。

借用不同时期的人文景观

每个城市对马路命名,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汕头老城区有些马路,是借用不同时期的人文景观来命名的。永平路的得名来自该地段的永平酒楼,后来成为永平路2号的永平酒楼是一座四层楼建筑物,建于1922年,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的汕头埠可算得上是地标性建筑物,所以隔年在辟路时便以此建筑物作路名。

旧公园前路所在地原为洪厝花园,后来成为惠潮嘉巡道行署属地,1921年行署前空地被辟为“第一公园”。1931年,公园地皮被卖,建起了成片民宅。此后附近的小公园逐步成型,“第一公园”之名被旧公园取代,因而后来拓建的街路,仍保留旧公园地名。

中山路花园里,原名花园路,因为在民国时期筑建时,当时的花园路5号是汕头九大私家花园之一的物竞园,故借花园命名。

公园路的出处来自于中山公园,1926年中山公园奠基兴建的同时,进入公园这段路(公园正门至外马路以北)也在铺筑。1971年又建成外马路以南路段,将中山公园与人民广场“串”起来。

1924年以后,汕头石砲台改为“惩教场”(即监狱)。故此,碕碌通往石砲台的路就叫“惩教路”,1953年拓建后仍称此名,1980年地名普查时才改为新陵路

1928年铺筑的迴澜路,因为地处迴澜新溪而得名。迴澜路的一侧便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华侨投资兴建的纯商办铁路——潮汕铁路汕头站,故此后改称为火车(站)路。同样以潮汕铁路命名的还有潮汕路,它是潮汕铁路在汕头市区的一段路基,1982年和1989年分别拓建。而汕樟路的得名,则缘于1923年修筑的汕樟轻便铁路(即汕头至樟林),1933年停办后便留下汕樟路路名。

德记前路、德记后路名来自于英国人德谪1862年在海土乾内街614号开设“德记洋行”,后来称洋行正面的海滩和篷棚屋为德记前路,洋行后面为德记后路。


饶平路是纪念饶平英烈。陈涌波和余永泰两位烈士的遗体安葬在现在的汕头中心医院地盘内。后来,这片土地被开辟为孤儿院,两烈士的坟茔就被迁到乌桥岛了。饶平路是因为有这两位饶平籍的烈士之墓在其境内而命名的。


海关路,建于上世纪20年代,因所在区域为海关属地(市民称为海关前),有海关钟楼、验货厂及职员住宅,故名海关路。

位于陵海村的三让路,其路名的出处有不同的说法。依据《汕头地名志》的说法是取“礼让三先”之意。但原住民却有另外说法。1907年吴氏后人在此创建三让堂,纪念先祖吴复古,供吴氏子弟读书。三让堂在汕头沦陷时被拆,吴氏后人便把学堂附近的灰路顶称为“三让路”。

光华路,其得名来自于1916年此地(原称作鬼仔埠)开设的耀华火柴厂(后更名光华火柴厂)而演化为光华埠,再到1951年在此开办的光华农场,故此1957年筑路后便顺其自然以“光华”命名。

华侨新村路缘于华侨新村的形成,此处原是华坞乡涂田耕地,1955年市政府在此建设3幢华侨公寓,随后华侨私人购建住房23座,形成华侨新村住宅区,后来建成的马路就以此命名。


见证不同年代的地理特征

此外,还有一些路名是按照地理位置而定名的,我们仅从路名便可看到老汕头地理变化的影子。

盐埕路、盐埕后路以及华坞路、华坞村大路的命名都与昔年这里盛产海盐有关。清乾隆年间,这里己有盐民和渔民定居,每当晒盐时,盐埕一望仿似皑皑雪花,古文“华”的意思就是花。沧海桑田,后来修建了马路就以此命名。

杉排路得名始于杉排街,杉排路是杉排街向海滩延伸的见证。从有关资料中可看到,杉排街在未成街之前,是江海交汇的塭地,曾是粤东的杉排集散地,因而在上世纪30年代先建成杉棑街,之后再延建杉排路。同样,永泰路也是永泰街的延续。

外马路1924年开建前是小土路,因紧靠海岸边缘,沿路以南是滔滔海潮,故称外马路。与其平行、相邻的另一条路顺理成章地叫内马路。

跃进路的前身是海滨路,是因上世纪40年代初建时濒临海边而定名。抗战胜利后,这里是国民党政府审判厅驻地,因而改称审判路,1957年才改为今名。

长平路,始筑于1929年,时为通往汕头飞机场的主干道之一。上世纪70年代中期拓建,因在长厦村与平原村之间,各取首字定名为长平路。

护堤路,因沿梅溪西堤而筑;西堤路地处老城区西部海边,路沿海堤而筑,故分别称为护堤路和西堤路。汕头人至爱的海滨路,因为临汕头港海滨,故名。南滨路位于市区南岸,与北岸的海滨路隔海相望,建成后定名南滨路。杏花路,早年开建时因路南有杏花村,故取村名为路名。春杏路,原称妈宫前,因处于迎春桥与杏花桥之间,1980年更名春杏路。新美路因东接金新北路,路中段有美术印刷厂,故名。金陵路,因处于金砂与陵海之间,故取两地名首字为路名。金港路、金埕路与金丰路,都因处金砂村内而以“金”字冠首。

大约在上世纪末起,由原来的沙地和填海建成东区马路,市规划部门作了统一的命名,东西走向的以“水”命名,如长江路、黄河路、浦江路、练江路、榕江路、珠江路、韩江路等;南北走向的以“山”命名,如嵩山路、黄山路、衡山路、泰山路、华山路、庐山路、天山路、大北山路、大南山路、凤凰山路等为了显现潮汕地区亲密度,规划中的马路还有潮安路、丰顺路、揭阳路、潮阳路、惠来路、普宁路、澄海路、大埔路等,所有路名见证了汕头中心城区地理的变化和市政的发展。



(信息来源:潮汕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