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旬老人巧手做“盘鹰”让芜湖风筝越飞越高

 洁洁赢 2015-03-28

王师傅正在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

  春天的天空是风筝的世界,清明时节放风筝的习俗在我国流传久远。又是一年清明到,在鸠兹广场、奥体公园等地,飞舞的风筝成为芜湖春天的一景。会放风筝不稀奇,巧手制鸢才是真本事,在芜湖,就有这样一群会做各式风筝的达人,王鸿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芜湖一景 风和日丽“风筝舞”
  每天清晨,奥体公园的上空时常飞舞着造型各异的风筝。传统的静态风筝、在空中“跳舞”的动态风筝、更有俯冲盘旋、霸气十足的“盘鹰”风筝,引来观者一阵惊呼。“盘鹰”风筝,顾名思义,就是能在天上盘旋俯冲的老鹰风筝。据了解,以一根提线就能操纵各种动作和飞行方法的“盘鹰”,在我国已经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
  芜湖上空飞舞的“盘鹰风筝”不少都出自一位老人之手,他就是今年72岁的王鸿炳。从60岁退休时开始,王鸿炳就迷上了风筝,一玩就是12年。如今,“老来乐”也玩出了专业范,王鸿炳不仅是芜湖风筝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还是风筝项目国家二级裁判,更是一名风筝制作的高手。
  巧手制鸢 让芜湖风筝玩出名气
  最近,王鸿炳很忙,他除了每天清晨与好友们一同放风筝外,就在自家储藏室改成的小小工作室里做风筝,为即将开展的风筝活动准备新风筝。3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王鸿炳的工作室,小小的工作间内,悬挂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最多的要数“盘鹰”风筝,墙上大大小小的鹰身有十来个。王鸿炳拿起一个描绘着栩栩如生的黑金色羽毛的“盘鹰”风筝介绍起来,“它到了天上就像活了一样,不仅能老鹰捉小鸡一样地俯冲盘旋姿势,还能低空临水飞行,放飞这样的风筝,放的人和观看的人都有惊心动魄的感觉。”要达到老鹰盘旋的效果,王鸿炳表示,优质的“盘鹰”风筝和熟练的手法缺一不可,单是放飞手法和技术就需要至少一、二年的积淀。
  而亲手制作“盘鹰”风筝,却是更不容易。为了做好风筝,他前后去了潍坊、天津、杭州等诸多城市,拜访名师,自学和钻研风筝制作技巧,从骨架选材、绑扎、造型彩绘、后期调试,每一个步骤都要一丝不苟。做好这样一只风筝,往往要花去他几个月的时间。“最难的是后期调试,再好看的风筝,如果平衡度和弹性调试不好,飞不起来都是前功尽弃。”
  王老至今已经亲手做了近百只各类风筝,说起为什么会想起自己制作风筝,王鸿炳介绍说,2011年,他和几位老朋友组织成立了芜湖市风筝协会,并代表芜湖参加各地的风筝比赛。“买来的风筝,是没有资格参赛的,为了让芜湖的风筝也玩出名气,我们才开始自己研究制作风筝。”如今,每年王鸿炳和风筝协会的老朋友们都会外出几次参加各类比赛,在风筝业界也小有名气。
  鸢者长寿 身心健康老来乐
  中国古语说:“鸢者长寿”,意思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72岁的王鸿炳看起来十分精神,他介绍说,放好风筝,不仅需要体力的配合,还需要智力的操控,放风筝时需要动用手、腕、肘、臂、腰、腿等各个部位,从引飞风筝开始,人体的各个部位就开始不停地运动。在郊野中奔跑呼吸新鲜的空气,还可以使气血循环加快,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有利于健康。他认为放风筝还是一种修身养性之道。看着风筝扶摇直上,在天空翱翔,会让人心胸开阔,烦恼、压力也一股脑儿被风筝带入云际烟消云散。
  最初几个成员的风筝协会,如今已经吸纳了50多名会员,年龄层次从20多岁到80多岁都涵盖在内,“原来爱打麻将的老伙伴们,迷上风筝后,牌瘾也戒了,身体更好了,心情也舒畅了,他们的爱人和儿女看到我都感谢我呢。”王鸿炳对于将风筝这项运动爱好介绍给更多人感到自豪,“我希望年轻的朋友们可以在工作之余,加入我们,享受这项古老运动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