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隔姜灸止自汗

 杏林脉香 2015-03-28

隔姜灸止自汗

于川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

患者孙某,男,50岁。201312日初诊。

患者自汗2月余,遇冷加剧,常汗出湿透棉衣,畏寒肢冷,偶觉头晕,气短,口唇干燥,面目不华,观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诊断:汗证,证属阳虚失固。治则:益气温阳,固本止汗。治法:取关元、气海两穴,操作: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5厘米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小艾炷,放在上述两穴位上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每穴灸5~7壮。每日1次。7次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汗出明显减少,畏寒肢冷减轻,面色较前有光泽,舌苔由腻转薄。

此患者遇冷而自汗加剧乃阳虚不敛所致。《内经》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现患者阳失固摄,腠理大开,故汗出;畏寒肢冷、头晕面色不华均为阳气虚衰,气血不足之表现。灸法是以艾草为施灸材料治疗疾病的方法,其适应症以虚证、寒证为主,生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气海、关元均为任脉穴,有益气助阳,培补元气之功,隔姜灸此二穴则可达温散寒邪,温通经络,固脱止汗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