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了么?点击标题下‘琅沐创意年代’一键关注 『“禅”品 』日本设计大师杉浦康平的“禅”释杂志设计 杉浦康平是日本战后设计的核心人物之一,是现代书籍实验的创始人,在日本被誉为设计界的巨人,艺术设计的先行者。他将欧洲的设计表现手法融入东方哲理和美学思维之中,赋予设计全新的东方文化精神和理念。他在书籍、杂志设计中注入现代编辑设计概念,以疾风迅雷般的创造力和不可思议的旺盛实验精神,设计出大量的精彩杂志,形成引领平面信息载体独树一帜的杉浦设计语言,对日本、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平面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杉浦康平认为,杂志,顾名思义,杂,表示杂然、杂乱,聚集、集结、混杂;志,义为记载。记载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即成杂志。他认为“杂”是主角,不能小看。他喜欢用五色相会这个取自佛教的词汇来形容杂志的封面。他说,象征五种物质的地、水、火、风、空五大作用相遇相容,也就是五色相会,然后就变成光彩夺目的曼陀罗。五色相会变成美丽的曼陀罗,杂志设计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杉浦康平1979年设计的书籍《全宇宙志》 原研哉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我很喜欢的杉浦康平的设计理念对我一生都影响很大。第一次看到杉浦先生设计的图表我就被深深地打动了。那是一种非常鬼魅、神奇而又充满韵味的设计图案。这种设计意图曾经一度深深嵌入我的脑海,甚至在大学时代我的设计都在刻意模仿他。” 从可视的封面到可读的封面 杉浦先生一直在尝试可读性的封面,最初的尝试出现在1966年1月的SD杂志中。SD是一本构思新颖的杂志,立足于艺术、设计、空间概念。1960年代,SD刚创刊时,日本主要杂志的艺术设计案例都是放大绘画和照片,把刊头放在上面,刊头固定在一定位置上。通过实图、照片和绘画吸引人的眼球,基本属于可视设计的封面。突然有一天,在它们中间出现了以封面可读见长的SD,新SD的出现,抓住了很多人的眼球。当时的杉浦先生就意识到,从可视的封面到可读的封面的转变,并产生了封面即脸的想法。杉浦先生对中国的相术很有研究。他说,面对一个人,观其相可知其五脏之运行,而创意可读的设计,就可以从封面读到杂志内容,封面是杂志的面相。他认为,SD正是实践这种做法的平台。与此同时,杉浦还尝试了在封面排列文字信息,挖掘从可视到可读转轨的具体方式。在封面排列目录,甚而列出杂志内容的文本信息,热闹的编辑手法用来表现文字块,四色套印只用在封面上端一小块,这都是他当初对SD所作的改变。尽管当时这种做法遭到编辑部非议,但杉浦先生一再坚持,事实也证明此设计很受读者欢迎。 以前的杂志封面设计追求可视,从SD开始追求可读,到《银花季刊》则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银花季刊》的封面排列强有力的大字,东方式编排,用眼睛跟踪文字,能产生一种不自觉念出声的冲动。杉浦先生在封面文字的排列上力求“想读出声的话语排列”。他希望尝试那种与不自觉想念出声音相呼应的设计,看见就想读出来,不过,这需要文字编辑有很强的文学感悟。 《都市住宅》是一本探索宏观空间与微观空间的建筑杂志。杉浦康平在1969年的封面中尝试了微缩胶片一样的极限信息压缩,排列的文字不超过1.5毫米,极小,封面可以收录10000字。把1.5毫米的文字贴上去,这是电脑时代难以想象的工作。杉浦先生还尝试着将短篇小说直接变成封面。 进入1970年代,杂志A+U诞生了,它主要介绍国外设计思潮。在对这本杂志的设计上,杉浦先生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不著一字。“A+U”做刊头十分醒目,铅字标识,或者让点燃的烟花在周围跳跃,或者用磁体表现磁力的喧腾。通过这样的尝试,杉浦认为文字的内部气力得到了很好的释放。他认为,文字不仅仅是记号,还有象征意思,看到字形都能够感到字意。 往来于混沌与秩序之间 可以说,杉浦康平的设计最本质的源泉是汉字。他说,汉字在图象、文字、噪声之间给予他极大的启示,只要在背后把汉字往前推一把,就能回到绘画中,回归绘画诞生的渊源象征性,从而变成了单纯的“噪声+文字+图象”的意象关系。而这种意象关系又摇摆不定,互相往返,充满美丽的文字群,交织缠绕。在杉浦看来,汉字不仅是创造声音的记号,也跟宇宙观联系在一起。而今天的IT和电脑数字化时代的文字则被批判为有问题的文字记号,日本的许多设计家都不喜欢这种喧闹。杉浦先生一直比较喜欢汉字带来的层次不齐的可爱感。他还发现,汉字的笔划孕育着某种不同寻常的声音脉动,汉字或日本的文字,虽符号化而并非均制化。从分割走向融合,文字以前的造型和现在的造型混杂在一起就形成了文字的宇宙。 有意象之梦的突破性设计 杉浦康平在摆放封面图片和文字的时候进行了突破性创新,那就是倾斜23.5度。在他设计的《银花季刊》上,封面照片文字出现大幅度倾斜,每个图倾斜23.5度。杉浦认为,地球绕太阳转的倾斜度是23.5度,桌上随便放的一本书也是倾斜23.5度,没有人能解释清楚这一点,除了设计师。通过倾斜可以让图片和文字产生疾步如飞的感觉,好像要跑起来,一切都在动,还可以从23.5度角衍生出23.5度的一半,一半的一半。杉浦先生这种多视点视线的尝试,成就了一个从各个方向可看可读的封面。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纸张、印刷和装帧技术都在提高,但是精度的管理却仍不到位,题字的误差还比较明显。杉浦康平对装饰极限的挑战设计,从封面到封底,裁切都被降低到几毫米,稍微差错就会被裁掉。 书脊是信息的重要空间 杉浦康平在他的杂志设计中非常重视书脊的利用和设计,这和他建筑学专业出身有很大关系。杉浦把杂志视为立体物,立体物的所有空间都可以用来设计。但是,其他很多杂志设计师对书脊往往视而不见或不屑一顾。而杉浦则把它看作重要阵地,把设计之手伸向书脊。SD的1月号可以说是杉浦对书脊严密思索的最初尝试;《真知》杂志的书脊设计采用每期依次展现彩虹的效果。当时的日本杂志设计市场,对书脊的设计还属空白,所以杉浦先生的设计非常抢眼,《真知》一字排列,强调了一种存在感。五十多年来,杉浦康平在杂志设计方面进行了很多出人意料的尝试,他不断指出,杂志不是杂然而志,而是五色相会的曼陀罗,是品牌。他认为“杂志是梦,出人意表,承载祝祭”,可以迸发许多思想的火花。 注:琅沐整理编排,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搜索您想查看的内容? 在琅沐平台回复栏内输入要查找的相关内容,前面须加'搜'字,如:搜中国 | 搜中国风 | 搜传统艺术 | 搜佛 | 搜禅 | 搜茶 | 搜壶 | 搜陶瓷 | 搜陶艺 | 搜陶艺家 | 搜侘寂 | 搜木 | 搜竹 | 搜铜 | 搜铁 | 搜混凝土 | 搜软木 | 搜艺术 | 搜色彩 | 搜画 | 搜油画 | 搜国画 | 搜水彩 | 搜雕塑 | 搜浮雕 | 搜木雕 | 搜手工 | 搜纸雕 |搜细节 | 搜材料 | 搜设计语言 | 搜3D打印 | 搜汽车 | 搜建筑 | 搜北欧 | 搜家居 | 搜榫卯 | 搜极简 | 搜设计 | 搜手绘 | 搜设计师 | 搜毕业设计 | 搜食物 | 搜创意 | 搜包装 | 搜平面 | 搜排版 | 搜广告 | 搜VI设计 | 搜logo | 搜简历 | 搜摄影 | 搜风景 | 搜时尚 | 搜服装 | 搜旗袍 | 搜美女 | 搜人体 | 搜模特 |搜珠宝 | 搜饰品 | 搜访谈 | 搜明星等等·······快来试试吧! 在回复栏里输入1-580,任意数字可查看往期内容。 延伸阅读,点击下边阅读原文可查看『 经典回顾 』宜家家居IKEA目录册(1951-2014)都收集齐了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