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中国近代名画 2015-03-27 山西邮政 新中国从1978年开始发行中国近代名画邮票,因其兼具邮票和名画的艺术性,且便于收藏,深受邮票收藏者的青睐。 1978年的《奔马》问世,发行量250万套。一套11枚,包括1枚小型张,称得上是气势恢宏的大套票。邮票为常用票幅,画面以白色衬底,只是用寥寥几笔略微勾勒出草地,10匹英姿飒爽、形态各异的骏马在草地上纵横驰骋,雄姿英发,蔚为壮观,前6枚为竖式票幅,后4枚为横式票幅,构图简洁明了,小型张题为“群奔马”,画面上有5匹骏马相互照应着在草地上奔驰,绘画技巧十分高超,显得大气磅礴,小型张以浅灰色花纹作边饰,形成了一种古典美与现代感的有机结合。
1980年的《齐白石作品选》,这套邮票共16枚,邮票仅仅发行了200万套,小型张为25万枚。票幅为19.25×62毫米,在新中国邮票中,独一无二。除此之外,另发行了1枚小型张。是我国邮坛屈指可数的几套特大规模邮票之一。邮票和小型张的设计,都出自邵柏林之手。该票画面内容丰富,山水、花鸟、动植物、食品一应俱全,让人大开眼界,清澈的山泉、灵巧的松鼠、高洁的梅花、悠闲的对虾、机警的翠鸟、可口的白酒、娇嫩的白菜、美丽的荷花,都使人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乐不思归,大师的技艺使画作意境顿现,美不胜收,狭长的票幅将画作原汁原味地表现了出来,小型张选用“祖国万岁”为主图,票幅依旧为狭长型,左边附有大师的生平简介,并配有大师的线描画像,搭配起来相得益彰,在我国的小型张中这种设计方式是独一无二的。
1984年恰逢吴昌硕诞生140周年,吴昌硕作品选由此隆重推出。其中6枚为“双桃”、“芙蓉”、“紫藤”、“牡丹”、“秋菊”、“梅花”等传统花卉,另2枚分别为书法和篆刻,为配合国画艺术的特点,邮票采用竖长票型,设计成国画“一色装”的装裱形式,将银色花绫仅用在天、地头,这样既突出了画芯的作品,又增强了字画的古朴高雅。这套邮票面值1.32元。相比于“齐白石作品选”,它有3个明显变化,一是票幅变宽变短,为25×60毫米;二是枚数减少,只有前者的一半(8枚),且没有小型张;三是发行量加大,为644万套,较之前款上升257.69%。
1992年开始的编年邮票,加大了名家画作题材的挖掘,截至目前总发行8套。 1993年问世的《郑板桥作品选》,进一步突破创新,首次引入扇面画,且有一枚为扇面书法题词,其余5枚以兰花和竹子为主,邮票采用册页形式装裱,内容以“竹石扇面”、“兰花册页”、“兰竹石大中堂”、“竹石图轴”、“瓶菊册页”、“书法扇面”为主,边纹为浅棕色,邮票下方标有票名字样。全套6枚,面值2.90元,发行量3053万套。
1994年推出的是《傅抱石作品选》,该套邮票以人物为主要内容,“听泉图”、“大涤草堂图”、“虎跑”以自然景物衬托为主,在远景的渲染下不难体味出人的思想境界,“洗手图”、“擘阮图”、“山阴道上”以人物写实画为主,表情生动,形象丰满,刻画得淋漓尽致,画作放在票面右侧,底纹为浅灰色。全套6枚,面值2.40元,发行量为3501万套。
1996年的《黄宾虹作品选》,以山水画为主,“山水”、“青城山中坐雨”、“西泠远望”和“设色山水”构图严谨,线条饱和,墨色运用恰到好处,其余2枚为“书法”和“点染写花”,前者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书法邮票之一,后者的画面十分美观,纤纤画笔描绘出了花的娇媚与艳丽,画作置于票面正中间,面值用金色油墨印制,看上去端庄大方,熠熠生辉。该套邮票同样是6枚,面值提高到了4.10元。从1994年开始邮票发行开始减量,到1996年发行量已经达到并略低于1992年水平,此套邮票发行量为2169万套。
1997年的《潘天寿作品选》,仍然6枚套,面值6元。票幅有所增大,更加突出了画作的原汁原味,“黄山松图”、“朝霞图”、“梅雨初晴图”、“菊竹图”、“睡猫图”、“灵岩涧一角图”设色鲜艳,视角开阔,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动物生灵尽数融入其中,盖天地万物之精华,意味深长的境地自然而然地流露而出,画作稳放于票面上方,给人以稳重厚实之感。此套邮票的发行量为2573万套,这也是编年邮票中惟一没有当选“最佳邮票”的“名家画作”邮票。
1998年,《何香凝国画作品》发行,这套邮票一改过去老套式,只安排了3枚邮票,分别为“虎”、“狮”、“梅”,分别以一横两竖的顺序排列,原画占满了整个票面,威猛的兽中之王尽显其王者风范,一剪寒梅傲立于风雪之中,使人感到一种坚强、孤傲的意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票首次采用了椭圆形异型齿孔印制,称得上是一大创新。该套邮票面值3元,发行量3255万套。
2002年国家邮政局恢复发行名画邮票,2012年1月20日《八大山人作品选》亮相,该套邮票全套6枚,面值8.40元,发行量1350万套。此前,由于市场暗淡,“名家画作”系列一度中断,《八大山人作品选》邮票再次延续了该系列的固有风格,“双鹰图”、“孤松图”、“墨荷图”、“瓶菊图”、“双鹊大石图”和“仿董源山水图”反映了自号“八大山人”的朱耷对花鸟、山水等自然事物的理解以及描摹他人画作的透视能力,且该票的设计较以往系列更有突破,画作放置与票面左上角,右侧则是朱耷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哭之、笑之”的书写模式手创“八大山人”的题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邮票面值和画家落款则是用红色荧光防伪油墨印制,另外,该票的版式设计颇有新意,整版15枚,左上角是“八大山人”的题字,右下角设计有他的画像,这样一来,全张票就成为了集邮者收藏、研究的重点。其中单枚最高“仿董源山水图”,面值达到2.80元。
2007年3月,《李可染作品选》问世,全套6枚,面值7.2元,此套邮票的发行量并不大,为997万,邮票图名分别是:松下观瀑图、万山红遍、观画图、放鹤亭、浅塘渡牛图、春雨江南图。其中“松下观瀑图”与“万山红遍”以亮色为主,“放鹤亭”与“春雨江南图”则用暗色调,山水作品借助于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浓重浑厚,深邃茂密。“观画图”表现老、中、青三人展阅一幅画,阅历、爱好、领悟不同,面部表情各异。“钱塘渡牛图”寥寥数笔,将垂柳之下儿童牧牛涉水的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最妙的是对于塘中之水未着一笔,却让人浮想联翩。
2009年3月22日发行《石涛作品选》邮票一套6枚,全套面值6.8元,发行量1020万,由著名邮票设计家王虎鸣设计。 《石涛作品选》6枚邮票均表现石涛的立轴作品。本套邮票质朴自然,清新大气。“邮中有画,画带邮韵”在方寸间彰显中国古代画作的古韵和神采。6枚邮票题材广泛,给人各个角度的享受,诠释出石涛在各个时期和审美情趣。湖水静谧,泉水清冽,柔菊飘香、竹梅相傍,人马共行,幽蓬伴缘。动静对比,墨白相对,有自然风景还有生活气息,不仅有视觉的美感似乎又有听觉的享受。《巢湖图》、《听泉图》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对菊图》、《梅竹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人马图》现藏于江苏无锡市博物馆。《墨荷图》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邮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