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文学史讲稿-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金品之文集 2015-03-28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17世纪,这是欧洲历史上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学响应这场运动,提倡表现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也就是人文主义文学。

13世纪末、14世纪初开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在意大利和地中海沿海一带的地方有了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有了商业经济,就有了资产阶级。15世纪末,哥伦布(14511506)发现了美洲大陆,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资产阶级通过各种经济活动,成了一支富有经济实力的社会力量,并开始与以分封制和世袭制为特征的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封建的生产关系和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督教思想体系已严重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拜占廷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话是革命导师说的,这里的“幽灵”就是封建文化的幽灵。新兴资产阶级于是打出“回到希腊去”的旗号,企图“再生”或“复兴”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所谓的“复兴”,指的就是这份怀旧情结。

正因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同时需要文化的变革,在灿烂的古代文化面前,中世纪的文化显然那么死气沉沉,缺乏生气,文艺复兴运动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新兴的资产阶级是用什么方法去颠覆落后的封建文化呢?他们从两条战线向教会和封建势力发动了进攻:内部的一条战线是路德的宗教改革;外部的一条战线是世俗文化对宗教文化的全面冲击,包括哲学、教育、文学、艺术各个领域。

人文主义文学的文学品格,表现在文学的精神内核上,反对以神为本,主张以人为本。颂扬人的理性和力量,提出“人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的口号,坚信人就是巨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反映在文学的主题上,反对禁欲主义,反对蒙昧主义,肯定人的理性和天性。教会要求人克制情欲,禁欲苦修,以神的意志为意志;人文主义者针锋相对,认为人有追求现世幸福与个人自由的权利。体现在文学的艺术风格上,抛弃死气沉沉的说教,表现活生生人的情感;抛弃“寓意”“象征”等表现手法,采取写实主义。

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早期(14世纪初-15中),从感性的角度反对基督教文化,强调个性解放,歌颂世俗生活。代表作家是薄伽丘和乔叟;中期(15世纪下半叶-16世纪上半叶),从理性的角度反对基督教文化,歌颂人的伟大力量和巨人风采。代表作家是拉伯雷。晚期(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上半叶),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全盛期,特点是:对人的歌颂趋向理性:既讴歌人的伟大,同时又揭露人性的弱点。代表作家是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

下面以国别分述欧洲的人文主义文学。

 

1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但丁要求国家统一,揭露教会的黑暗,同情世俗的爱情,他的作品已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他与彼得拉克、薄伽丘一起被称为“佛罗伦萨文坛三杰”。

彼得拉克(13041374),后人称之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第一个提出“人学”这一概念,来与神学相对抗。他的《歌集》,抒发他对女友罗拉的真挚的爱情,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和幸福观。主要作品还有《没有收信人的信》和叙事诗《阿非利加》。他还发明了一种以14诗行为一诗节的新诗体,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彼得拉克十四行诗”,押韵格式为ABBAABBA CDECDE

 

薄伽丘(1313-1375)

 

薄伽丘是一个私生子,父亲是佛罗伦萨一个商人,母亲是一法国女人。幼年时生母去世,随父亲来到佛罗伦萨。童年时代缺少关爱。年轻时从商,并秉承父意学习法律。后来他自作主张研究文学。著有长篇小说《菲洛哥罗》、长诗《菲拉斯特洛》、心理小说《痴情的菲亚美达》。他最重要的作品是《十日谈》。

《十日谈》

 1348年,佛罗伦萨爆发了一场大瘟疫。三男七女为了躲避这场瘟疫前往乡村别墅避难。玩赏风景,欢宴歌舞之余,他们开了个故事会,规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题由轮流执政的“女王”和“国王”提出。他们一共讲了十天,共得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

100个故事大致表现了以下三个主题:

其一,抨击教会的腐败堕落和僧侣的男盗女娼――意在从根本上否定神学。如第3天第8个故事:某修道院院长表面上装成一个虔诚的出家人,“语言举止都十分圣洁”,“始终被人看作是清心寡欲的大圣人,”暗地里他却奸污一个农民的妻子,用药酒把那农民麻醉,关进地窖,还令修士毒打他。农民问起挨打的原因,院长说他因生前犯了嫉妒罪,如今正在炼狱修炼。后来农民的妻子肚子一天天大了,为了掩人耳目,院长又让他“复活”当爸爸。那农民还感激院长的活命之恩,从此任他自由出入他的家,让他任意享用他的妻子。

其二,反对禁欲主义,认为人天生有享受爱情幸福的权利。如第四天的一则小故事:某隐士吓唬儿子说:“女人都是祸水”,“邪恶的东西,”并称她们为“绿鹅”。儿子自幼与世隔绝,不知女人为何物。但他平生第一次见到“绿鹅”时,还是觉得她们比天使的画像还美得多,并坚持要带一只绿鹅回去。――这个故事说明,神学上的清规戒律挡不住人性的冲击。适令男女追求爱情的幸福是天然合理的。

其三,反对门第观念,提倡平民意识:如一名叫伊莎贝尔的女子不顾门第观念,爱上了店铺伙计。她的三个富商兄长发现了他们的私情后,谋杀了那位出身贫寒的店铺伙计。伊莎贝尔纪念自己的情人,将他的头颅埋进一个花盆里。三兄弟后来又偷走了那个花盆,致使妹妹伤心而死。

《十日谈》采用框架结构,这种结构最早出现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薄伽丘为《十日谈》设计一个故事框,很可能受了《一千零一夜》的启发。《十日谈》的语言吸收了口语的特点,平易、流畅,不再像他早期的作品那样刻意雕琢,卖弄知识,标志着薄伽丘语言艺术的成熟。

《十日谈》的文学地位可与《神曲》比美,是“人曲”。但丁批判教会,但不否定神;薄伽丘批判教会,意在否定神。这是薄伽丘比但丁进步的地方。

由于《十日谈》的巨大影响,后人竟相模仿,写出了形形色色的《后十日谈》。这些仿作为性写性,一味以性取乐,张扬色情,这与薄伽丘以弘扬人性为宗旨的《十日谈》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

 

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具有两种倾向:贵族的和平民的。贵族倾向的代表是七星诗社。他们的诗歌歌颂爱情,反对禁欲主义,但艺术上追求典雅,只迎合文人雅士的欣赏口味。平民倾向的人文主义文学用日常的口语写作,更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拉伯雷是其中的代表。他的《巨人传》将人写成巨人,是对人的伟大与力量的一曲赞歌。

拉伯雷(约14941553

拉伯雷,出生于法国都兰省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年轻时做过圣芳济修道院的修道士,1530年进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此人博学多才,掌握法律、数学、天文、地理、植物、考古、哲学、音乐等多门知识。行医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受一部民间故事《高大硕伟的巨人卡冈都亚大事记》的启发,创作出《巨人传》,共5卷,最后一卷在他逝世后的1564年才出版。

《巨人传》

故事写两位巨人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的事迹。卡冈都亚的母亲因牛肠吃得太多,生孩子卡冈都亚时弄破了胞衣。卡冈都亚从母亲的耳朵里钻出,一出世便大声喊叫“喝吧,喝吧,喝吧!”他是个天生的巨人,一次要喝一万多头母牛产的奶。一泡尿能冲死260418人。卡冈都亚这名字的意思就是大肚量。他的儿子庞大固埃体型比他还要大。庞大固埃一个响屁能震动方园八九里地面。有一次,外族入侵他们的国家,庞大固埃一人大战300个巨人,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后来,他陪同自己的好友巴汝奇去海外寻找神瓶,想得到巴汝奇该不该结婚的答案。一路上他们遇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历险。终于见到了神瓶,并听见神瓶发出一个声音:“喝吧!”

《巨人传》的故事是荒唐的,但荒唐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极其严肃的主题:人就是顶天立地的巨人,人的力量可以与神等量齐观。拉伯雷通过对人的歌颂,实际上是对神的否定。如果说神的意志是自由的话,人的意志也应该是自由的。卡冈都亚修建了一座修道院,院规只有一条:做你愿意做的事。这条院规的含意就是:既然神有一个自由的王国,人也应该有这样一个王国。

首尾相应的两声“喝吧”是什么意思呢?这drink一词即是意志自由的人呼声。法国作家法朗士对此曾作过解释:“请你们畅饮吧!请你们到知识的源泉那里去――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吧!”这一解释得到学界普遍的认同。

 

    西班牙的人文主义文学

 

16世纪初的西班牙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强盛。它的强大主要表现在海上的军事实力,他们拥有一支号称无敌天下的舰队。无敌舰队后来被英国人打败,西班牙的强盛也就随之结束。

16世纪中叶,西班牙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颖别致的文学品种,即流浪汉小说,这种小说描写的是一些无业游民的生活,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描写他们的生活状况本身就有批判现实的意义。流浪汉小说通常通过主人公的漫游来展开情节,因此,与别的类型的小说不同,它的人物,尤其是次要人物,可以是随机的,场景也可以是随机的。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是《小癞子》,全名为《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作者不详。小说由主人公小癞子自述他的经历:他从小就离开了贫穷的家庭,供人驱使:最初给一个瞎子领路,后来侍候一个吝啬的教士。他的第三个主人衣冠楚楚,却得靠他乞食供养。以后他的主人有教士,僧侣,公差,神父等等,他们一个个贪婪吝啬,靠欺诈为生。受他们的影响,小癞子后来也变成了一个不顾廉耻的人,靠妻子与人私通过上富裕的日子。

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塞万提斯,代表作是《堂吉诃德》。另一位杰出的代表是维加(15621635),人称“西班牙戏剧之父”。他的代表作《羊泉村》,写羊泉村人反抗封建暴虐的故事。

 

塞万提斯(15471616

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学黄金时代的作家。我们还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塞万提斯,西班牙文学才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等人誉他为“现代小说之父”。

塞万提斯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沧桑。他最早的创作是一首赞美王后的十四行诗,水平不高。后来,塞万提斯去了意大利,并于1569年在那里参加了军队。1571年参加了一次著名的海战,由于表现英雄,被称为雷托邦海战的独臂人。此后还多次受到嘉奖。1575年,他随身带着国王的弟弟写给国王的举荐信回国,却在海上遭到海盗的袭击,被劫持到阿尔及尔。土耳其人将他当作重要人物,向他索取巨额赎金。他在阿尔及尔被关押了六年,1580年被家人和三位一体会赎回。回国后,由于西班牙国内极不景气,塞万提斯仕途无望,一贫如洗。此时他开始文学创作,但没有获得成功。1584年与一农家女结了婚,婚姻并不美满。1587年,他去无敌舰队当了一名粮油征购员;1594年,当上税收员。在这期间,他还数度因莫须有的罪名入狱。大约在监狱里,他开始构思《堂吉诃德》。1605年,上卷出版,获得空前的成功,一年内再版七次,并译成多种文字。1615年,下卷出版。

除了《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还写过田园小说、剧本、中篇小说和一些短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集》是《堂吉诃德》以外最好的作品。他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他的生活却依然贫困潦倒,直至1616年去世。

《堂吉诃德》

一位名叫吉哈达的破落乡绅中了罗曼史的邪,一心想做一位锄强扶弱、仗义行侠的骑士。他为自己取了个堂吉诃德的名字,穿上一副破盔甲,骑上一匹瘦马,离开自己的家乡,外出寻求骑士的冒险生活。为了做一位真正的骑士,他还物色了邻村一个养猪的姑娘为自己的意中人,决心为她效劳。他先后三次出门游侠。第一次,他单枪匹马来到一家被他认作城堡的客店,求“城堡主”敕封他为骑士。离开城堡后,他解救了一位被人绑在树上鞭打的牧童,但当他自以为救了人扬长而去时,那牧童却被主人打得死去活来。之后,他遇见六位商人,把他们当成一伙骑士,要与他们比武,结果被打得遍体鳞伤,被人送回家乡。第二次,他找了同村的农民桑丘做他的侍从,再次外出游侠。这一次他把风车当成无法无天的巨人,拍马冲上前去与之厮杀,结果被猛转的风车掀翻在地。后来,他又将羊群当成两支对垒的军队,把装酒的皮囊当成巨人,闹出许多笑话。最后被人骗进笼子,抬上牛车,送回家乡。第三次,为了治好他的疯病,他的朋友同意他第三次出门游侠。他在林中遇见一位自称镜子骑士的人,两人大战了一场,结果那骑士被堂吉诃德打败了。此人其实是他的朋友装扮的,本意想打败堂吉诃德,迫使他回家养伤。得胜后的堂吉诃德不可一世,又经历了一次次离奇的历险。最后,他又遇见一位号称白月骑士的人,这一次他被白月骑士打败了,并遵照誓约,只得回乡养病。这白月骑士其实又是他的朋友装扮的。堂吉诃德回家后一病不起,临终前终于觉悟到罗曼史的危害,并嘱咐他的外甥女不许嫁给骑士,否则得不到他的遗产。口诉了遗嘱后,堂吉诃德与世长辞。

塞万提斯写这部小说的本意是想“让世人厌恶荒诞的罗曼史,并把罗曼史的那一套扫除干净。”他的初衷真的实现了:自《堂吉诃德》问世以后,再没有人敢写罗曼史。由于《堂吉诃德》的影响,这种向壁虚构、情节离奇、脱离现实的文体从此在文坛上销声匿迹。

《堂吉诃德》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堂吉诃德这个人,这是一位荒诞可笑的好人,被歌颂骑士的罗曼史弄得神魂颠倒,一心想做一个匡扶正义的英雄。通过他的愚蠢行为,我们能从他身上发现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堂吉诃德是一个与社会恶势力孤军作战的英雄,他的精神将永远活着!

他的侍从桑丘也是个可爱的人物,与堂吉诃德是互补的。堂吉诃德是个疯子,桑丘是个傻子。在这一疯一傻一对主仆身上,焕发的是美好人性的光辉。受主人崇高的思想的感染,小农意识浓重的桑丘后来也变得心胸豁达起来。在他出任某海岛的总督期间,他居然成了一个执法严明、光明磊落的好总督。作者这样安排情节,表明他具有平民意识。人文主义认为,人不应该有贵贱之分,这一先进的思想借桑丘这个傻子得到了弘扬。

 

  

        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

 

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在14世纪就已曙光初露。我在译介十四、十五世纪流行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民间谣曲时,就发现这些由普通民众创作的诗歌作品中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可以证明一味强调人文主义思想从意大利策源,再渐次传播到法国、英国的说法是片面的:外因的作用固然不可抹杀,但内因的作用才是根本。没有英国民众的思想基础,很难想象一种外来的思想能在一个国家轰轰烈烈传播开去。

从文学作家方面去考查,最早传布人文主义思想的应该是“诗歌之父”乔叟,他的《坎特伯雷故事》已经称得上人文主义文学的杰作。16世纪时,又出现莫尔、斯宾塞、莎士比亚等一批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尤其是莎士比亚,他创作的戏剧和诗歌标志着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顶峰,超越了一切的时代,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乔叟(13401400

 

乔叟生于一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祖先是法国人,父亲是有地位的酒商。受过良好的教育。1359年,随英王出征法国被俘,其父化了240英镑赎回,其中国王捐助了16英镑。在这以前,国王还为赎回他的马付了60英镑。这以后他在宫廷里担任过多项职务,多次出使欧洲大陆。死后埋在西敏寺诗人角(Poets’ Corner)

乔叟一生的创作可分三个时期:法国时期,作品有《公爵夫人之死》;意大利时期,作品有《声誉之宫》、《百鸟会议》、《特罗伊勒斯与克莱西德》;英国时期,作品有《好女人的传说》和《坎特伯雷故事集》。

《坎特伯雷故事集》

四月的一个傍晚,乔叟和一队朝圣者投宿泰巴旅店。他们一共29人,职业各不相同,有骑士、扈从,跟班、修女院院长、修女、教士、商人、学士、律师、平民地主、木匠、织工、厨师、海员医生、磨坊主、管家、卖赎罪卷者,等等。中世纪英国各行各业的人,这里几乎应有尽有。这些香客约定在路上以讲故事作为消遣。规定每人在去的路上讲二个,回来的路上再讲两个。如按原计划讲完,应有120个故事,但实际上只讲了24个故事。

24个故事,按故事与故事之间的关系,可分罗曼史、传说、法布罗、寓言、动物故事和劝喻文等六个类别。

第一类 罗曼史(包括莱歌):5篇:《骑士的故事》、《托帕斯爵士的故事》、《巴斯妇的故事》、《骑士侍从的故事》和《平民地主的故事》。

《骑士的故事》2249行):底比斯城被雅典国王忒修斯攻破,两位王室子弟帕拉蒙和阿赛特做了俘虏,被关进塔楼。但两人同时爱上了忒修斯的姨妹艾米莉。阿赛特后因朋友的帮忙获得释放,为了得到自己的心上人,他隐姓埋名混入宫廷,做了艾米莉的仆人。七年后,帕拉蒙也从牢里逃出。两人相遇在一片树林里,为了爱情进行殊死决斗。忒修斯打猎路过那里,正好撞见。国王为他俩主持了一次比武大会,以决定艾米莉的归属。比武大会上,阿赛特一方的骑士打败了帕拉蒙一方的骑士,国王宣布阿赛特是爱情的胜利者。但此时冥界的统治者普路同却出来干涉:他派出恶鬼显身在阿赛特面前,使他的战马受惊,阿赛特从马背上摔下,死于非命。最后,帕拉蒙如愿以偿,得到了自己的心上人。

这个故事后来被莎士比亚所采用,写出了他的传奇戏剧《两个高贵的亲戚》。

第二类 传说:6篇:《律师的故事》、《修女院院长的故事》、《修道士的故事》、《医生的故事》、《学士的故事》和《第二个修女的故事》。

第三类 法布罗:8篇:《磨坊主的故事》、《管家的故事》、《厨师的故事》、《海员的故事》、《托钵修士的故事》、《差役的故事》、《商人的故事》和《教士跟班的故事》。

《磨坊主的故事》(667行):牛津有位做木匠行当的守财奴,娶了年轻漂亮的艾丽森为妻。牛津学士尼古拉租住在他家,并与他的妻子勾搭成奸。一次,尼古拉欺骗木匠说,一场比挪亚时代那场大洪水还大的大水灾即将发生,他让愚蠢的木匠预备下三只大木桶以防不测。每天晚上,等木匠坐进木桶,尼古拉便偷偷地从所坐的木桶里下来,与木匠的妻子偷欢。教堂管事阿伯沙朗也一直暗恋艾丽森,他以为木匠不在家,来敲艾丽森的窗口,哀求她吻他一吻。艾丽森恶作剧,趁黑夜让他吻了自己的屁股。为了报仇雪恨,阿伯沙朗找来一把火熨的犁刀。当尼古拉也像艾丽森那样伸出屁股让他亲吻时,阿伯沙朗的犁刀刺到了他的屁股,痛得他大喊“救命!”睡在木桶里的木匠以为洪水来了,赶紧用斧子砍断木桶上的绳子,结果木桶从挂着的地方掉下,木匠摔得昏死过去。左邻右舍听见呼救声赶了过来,见了这个场面都禁不住哈哈大笑。

第四类 寓言:1篇:《卖赎罪券教士的故事》。

第五类 动物故事诗:2篇:《修女院教士的故事》和《伙食采购人的故事》。

第六类 劝喻文:共2篇:《梅利别斯的故事》和《教区牧师的故事》。

从故事的分布看,法布罗是最多的,共8篇,正好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法布罗是中世纪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些内容“粗俗”、“色情”,为下里巴人喜闻乐见的说唱文学。乔叟自己明明知道,在宗教文化一统天下的中世纪,即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法布罗这种“粗俗”的文学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他敢竭力为之张扬,足以见出他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这些法布罗故事是所有故事中最具现实意义的那一部分,有的甚至直接来自于现实生活。正是因为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刻画了那么多活生生的说故事的人,从而提供了一幅中世纪人物的百相图,再加上这些故事人,尤其是讲述法布罗故事的这一部分人,用他们生动有趣的故事反映了时代的现实,乔叟才为自己赢得“现实的诗人”的称号。 

乔叟以后,到了16世纪,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进入了繁荣期。托马斯·莫尔(14781535)写出了一部政论体的小说《乌托邦》,这部宣扬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分上下两卷。上卷揭露圈地运动的危害,即所谓的羊吃人;下卷描绘了乌托邦国的美好图景。诗人斯宾塞(15521599)写出了长诗《仙后》,此诗借歌颂仙后格罗丽亚娜为名,实际上歌颂的是伊丽莎白女王。《仙后》特别讲究韵律,后人因此称斯宾塞为“诗人的诗人。”大学才子派诗人马洛(15641593)写出过诗剧《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与后来德国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形成诗歌艺术上的呼应。戏剧家本·琼生创作了许多风俗喜剧,如《炼金者》、《福尔蓬奈》、《个性互异》、《巴索洛缪市场》等,所有这些作品都为人文主义文学宝库增添了光辉的篇章。当然,他们当中最伟大的一位,是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

 

莎士比亚于1564年出生于斯特拉福特镇上一富裕的市民家庭。父亲当过镇长。镇上有一文法学校,莎士比亚早年在那里受过教育。镇附近有一所教堂,莎翁去世后就安息在那里。

莎士比亚最初如何离开家乡,只身前往伦敦,从此开始他的戏剧生涯,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他偷猎了某贵族的红鹿,为避难去了伦敦。初到戏院时,莎士比亚只是个跑龙套的角色。1590年前后开始戏剧创作,引起大学才子的惊恐,诗人格林说他是“一只披着我们作家的漂亮羽毛的自命不凡的乌鸦。”但就是这只乌鸦,后来成了一只金凤凰。

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过39个剧本,2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若干短诗。他的创作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为历史剧和喜剧创作时期;第二时期(16011607)为悲剧创作时期;第三时期(16081612),是传奇剧创作时期。

历史剧(11部):2个四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和《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和《亨利五世》。再加《约翰王》、《亨利八世》和《爱德华三世》。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主要取材于《英格兰和苏格兰编年史》、《兰开斯特与约克两大家族的联合》等历史著作。历史剧的基本主题是:歌颂明君,谴责昏君;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王权。最被作者看好的理想君主是亨利五世。在他还是王子的时候,整天与福斯塔夫(一个生性乐观、厚颜无耻、不讲信义的没落贵族的典型)等人鬼混,俨然是一个不肯学好的浪子的形象。但他一当上国王,便痛改前非,成了一个贤明公正的君主。

喜剧13部:其中闹剧2部:《错误的喜剧》和《驯悍记》;浪漫喜剧4部:《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仲夏夜之梦》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讽刺喜剧1部:《威尼斯商人》;欢快喜剧3部:《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阴暗喜剧3部:《特洛伊罗斯与克莱西德》、《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

喜剧的基本主题是:歌颂爱情的力量,反对禁欲主义。《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是喜剧的代表作。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向犹太人夏洛克借了三千块钱。夏洛克是个高利贷者,因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收利息损害了他的利益,因此对他怀恨在心,想利用此事报复安东尼奥。他与安东尼奥签订了借约:规定借期为三个月,届时如还不清本金,夏洛克就可以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一磅肉。三个月过去,安东尼奥的商船据传在海上遇难,安东尼奥无力偿还向夏洛克借的钱。夏洛克坚持要割一磅肉。安东尼奥的朋友和未婚妻鲍西娅设法营救,答应加倍偿还所借的钱。但夏洛克不肯放弃残忍的要求。最后鲍西娅乔装成法官在威尼斯法庭审理了此案。法官向夏洛克宣布了判决的结果:夏洛克可以按借约上的规定割一磅肉,但不能流一滴血。要是流一滴血,他的财产将全部充公。夏洛克不仅没有打赢这场官司,最后还落得被没收财产的下场。

《威尼斯商人》的主题是人性中善与恶的冲突。安东尼奥代表善,夏洛克代表恶。造成夏洛克的恶的根源是金钱。夏洛克这个人物形象已成为世界文学中性格复杂的艺术典型:他是个高利贷者,具有贪婪、吝啬、凶狠、残暴的性格特征。对于他恶的一面,莎士比亚给予无情的揭露。但作为犹太人,他又受到别人的歧视和欺凌,对于这种不公正,作者又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夏洛克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就在于性格特征的多样性和可信性。  

莎士比亚的喜剧歌颂爱情,赞美人的力量和价值,肯定进步的、新生的事物,这是他喜剧的基调。喜剧的最大成功在于创造了众多优美绝伦,生动活泼的女性形象。艺术表现上是抒情与写景有机结合,使喜剧场景充满了诗情画意。他的语言形象生动、机智风趣,极大地抬高了作品的文学品位。

悲剧10部:其中爱情悲剧3部:《罗密欧与朱丽叶》、《奥瑟罗》和《安东尼和克勒佩特拉》;其他悲剧7部:《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哈姆莱特》、《科利奥兰纳斯》、《裘力斯-凯撒》、《李尔王》、《麦克白》和《雅典的泰门》。其中《哈》《奥》《李》《麦》又称“四大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意大利维洛那城有两个世代宿仇的家族: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但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偏偏爱上了仇家之女朱丽叶。两人对着月光海誓山盟,私定婚约,并在劳伦斯神父的主持下偷偷举行了婚礼。就在两人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中时,两个家族发生了争斗,罗密欧上前规劝,并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这场纷争的发起者朱丽叶的表哥。罗密欧因此被放逐。罗密欧被放逐后不久,朱丽叶的父亲强迫女儿嫁给一贵族。就在婚礼前一天晚上,朱丽叶喝下神父给的药水装死,以逃避这场违心的婚姻。放逐在外的罗密欧以为自己的爱人真的已死,即买上毒药,赶到朱丽叶的墓地,准备以死殉情。在朱丽叶的墓前,罗密欧杀死了那位准备娶朱丽叶为妻的帕里斯伯爵,并喝下预先准备好的毒药自杀。朱丽叶在墓中醒来,见爱人已死,便用罗密欧的宝剑自刎。两个世代宿仇的家族为两位青年的爱情所感动,最后握手言好。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爱情的力量足以战胜封建家族的世仇。我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这里存在文化的差异:在爱情挫折面前,罗密欧与朱丽叶千方百计想办法获得爱情的幸福,在一切努力均无效后再以死殉情;粱山伯与祝英台则屈从封建礼教的淫威,在不作任何反抗的情况下就认命自杀。

《哈姆莱特》: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但他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在父亲去世后一个月就匆匆改嫁给了继承了王位的叔父克劳狄斯。在一个阴森恐怖的黑夜,丹麦老王的鬼魂出现,告诉哈姆莱特自己如何在花园午睡时被兄弟克劳狄斯谋杀,并要求哈姆莱特为他报仇。为了迷惑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装疯卖傻。他和国王都在想方设法试探对方。国王先后安排了哈姆莱特少年时代的同学和恋人奥菲利娅进行试探,均被哈姆莱特识破。哈姆莱特则让王宫里的戏班子演出情节与叔父杀兄篡位相似的戏剧试探国王,证实了他的罪行。克劳狄斯受良心谴责,在私室里忏悔,被哈姆莱特看到。他本想马上进去刺杀他,但又担心忏悔后的灵魂会升天堂而作罢。克劳狄斯授意王后把哈姆莱特召进王宫谈话,并安排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躲在帏幕后偷听。哈姆莱特以为是国王,拔剑将他刺死。克劳狄斯闻讯后十分害怕,连忙派人护送哈姆莱特出使英国,并密书英王将哈姆莱特处死。哈姆莱特在去英国的路上遇到海盗,获释后返回丹麦。奥菲利娅因情人发疯,父亲被情人刺死发了真疯,溺水而亡。在法国读书的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听到父亲的死讯赶回丹麦,克劳狄斯告诉他杀死他父亲的凶手是哈姆莱特,并纵恿他与哈姆莱特比剑决斗。为了置哈姆莱特于死地,国王让雷欧提斯在剑头上涂了毒药,还备下了毒酒。比剑时哈姆莱特占了上风,王后高兴得喝下了那杯毒酒。雷欧提斯趁哈姆莱特不备,用毒剑刺伤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夺过毒剑回刺雷欧提斯。此时,王后酒毒发作,倒地而死。雷欧提斯剑毒发作,临死前揭发了国王的阴谋。哈姆莱特用毒剑刺死万恶不赦的奸王,自己也因剑伤而死。临死前他要求他的好友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世人,让人们明辨是非,伸张正义。

《哈姆莱特》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悲剧作品。它具有一个宏大的主题:反思人文主义,关注人的命运。

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已不像他的前辈和他自己的早期那样只一味歌颂人的伟大和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随着资本主义原始结累的开始,莎士比亚已清楚地看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及其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与哈姆莱特一样,他的心路历程已从一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走向了悲观的怀疑论者。对人的价值已从“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礼赞转变到“这个泥塑的生命算得了什么?”的质疑。在这里,作者与哈姆莱特已经合二为一。也就是说,作者塑造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是借一个艺术典型来反思人本主义。

反思的结果怎么样呢?莎士比亚从克劳狄斯等人(当然也包括李尔王的女儿,麦克白,伊阿古,夏洛克)身上,发现了人的奸诈、虚伪、自私、贪婪、吝啬、凶狠、残暴等等恶劣的品德。而具有这些对社会秩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的恶劣品格的人又正好是人文主义运动中冒出来的一代新人。当这样一代新人掌握了国家的权力后,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作者于是不得不关心起人(大写的人)的命运。《哈姆莱特》至所以成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品就在于它关注了人的命运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

传奇剧5部:《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和《两个高贵的亲戚》。

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是以乌托邦式的场景,离奇的情节和人物,演绎人文主义的人生理想。我们可以这样来描绘莎士比亚的创作心迹:写历史剧的喜剧时,他对世界的态度是乐观的。与早期的人文主义者一样,他更多地看到了人性中善的一面,因此着力歌颂了人的伟大,肯定人追求现世幸福的合理性;写悲剧时,他对世界的态度从乐观转向了悲观,因为这时候他更多地发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而这恶的人性正是一切罪恶和人类悲剧的根源。人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理想世界呢?人应该怎样克服自身的恶,与他人和美地生活在一起呢?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也就是他创作传奇剧的开始。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那么一块净土,他因此将场景转移到了世外桃园;同时,在现实世界中也很难出现那样由恶变善的大好事,他于是借助了超自然力,让精灵神怪出现在他的作品里。

《暴风雨》

故事发生在一个仙岛上。仙岛的洞室里住着一位米兰公爵,他是十二年前被人流放到这里的。这一天他利用魔法使海上起了暴风雨,将一艘那不勒斯的航船刮到仙岛上。这船上有他的仇人那不勒斯王。米兰公爵的有一个女儿,叫米兰达,她爱上了船上那不勒斯王的儿子腓迪南。中了魔法的贵族的变疯,有的在哭,这些人虽然都是米兰公爵的仇人,但他见他们愁苦的样子于心不忍,解除了魔力,并与那不勒斯王阿隆佐拥抱言和。米兰公爵还宽恕了当年用卑劣的手段想置他于死地的兄弟安东尼奥。最后,大家高高兴兴返回那不勒斯,去参加那不勒斯王的儿子腓迪南和米兰公爵的女儿米兰达的婚礼。

《暴风雨》的主题是:宽容、博爱能化解仇恨,变敌为友,能使人间变成美好的乐园。这也是莎士比亚的理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