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观让你一改颓废

 昵称535749 2015-03-28
译者: sytbom 原作者:Ornish Living

发表时间:2015-03-27


不管你哭还是笑,生活都在继续,既然都是活,为何不乐观的活。跌倒的时候,其他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选择爬起来还是继续倒在地上。(译言第四篇)

 

在我经历生活种种困难的过程中,一个好朋友给我寄了一张贺卡,我一直都放在桌子上,保存完好,上面写着“生活不在于你跑的多快或爬得多高,而是在于你恢复的有多好”。有些人说,绝望的反义词不是快乐,而是韧性。就像James Brown唱的“Get On Up”(动起来),这是一种百折不挠的能力。要学会在生活的各种打击面前保持活力。

Al Siebert博士写了一本书《韧性 : 寻找压力之下的韧性,在逆境中反弹》,书中阐明,形成韧性的东西正是丰富了生活的东西,包括身处逆境时的坦然与灵活变通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韧性包括一个人在逆境反弹中展现出的自信,Al Siebert博士认为抵抗压力的勇气是可以学习的。

Barbara Fredrickson博士在她的书(《积极性》)中确定,即使在挑战性的环境下,那些积极有韧性的一类人对积极或消极的情绪都能有所包容。当坏事发生,无法挽回时,这类人即使深陷囵圄也还在找补救的方法 。她认为,我们可以从这些人身上学习培养两个心理因素:乐观与韧性。“思维形态会触发情感形态,有些情况下,我们不能把事情想得太糟糕。”

我们可以打断那些消极的自我暗示,这些重复的不经意间的想法会削减我们的自信心。我们可以用相反的方式去训练自己,在特定情况下,我们要搞清楚自己有什么,别人有什么。要是忽视掉这一点,我们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而且总是看到消极的一面。

心理学家Martin Seligman是研究激励与韧性方面的专家,他写了《学会乐观:活出最乐观的自己》(1990),还有最近出版的《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 Being》(《持续的幸福》),他提出,我们不需要天生活泼才培养得起坚韧与幸福。Fredrickson认为这是策略问题,他提出在逆境当中要运用ABC模型(Adversity, Beliefs and Consequences,前因,信念,后果),在这个模型中,决定我们情感的并不只是前因,对前因的信念也会影响我们最终的感受。这个模型有助于建立起我们的希望。当前发生了什么(前因)以及会做出什么反应(后果),我们要重新导向自己的信念,把两者分离开来。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也就能以一种全新的更加平衡积极的方式去理解当前的形势。

学习化悲愤为力量,把消极的思维转化为积极有效的思维,这样会抵消掉那种绝望跟无助感。Seligman和他的团队研究了韧性思维所产生的效果,并说明了研究方法。“我们要找出那些心理强大,从不感到无助的人,然后制造一些不良事件,系统地观察人们的反应。我们发现一类人不会变的无助,他们相信挫折的产生只是暂时的,是能够改变的,而且是局部的,不会影响大局。当在实验室中收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噪音刺激或者自己的关爱被拒绝时,他们会想‘这很快就会过去,事情仅仅如此而已,我还可以做些事’这类人很快能从逆境中爬起来。相反的,另一类人就会变得很无助,他们会习惯性的想‘事情已经定型了,以后就这样了,我做什么都没用了’,他们无法很快的从打击中跳出来。”

Seligman坚信,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加乐观,更加坚韧。停止那些妄自菲薄的自我暗示,辨清那些消极的信仰。我们可以把他提到的这些东西转化成我们自己的解释性的风格,当事情发生时,我们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解释清楚事情发生的缘由。我们可以悲观的阐释一件事,它是长久的,发生在个人身上的个例,已经定型的不能再改变了,或者,乐观的去阐释,它是暂时的,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可以战胜的。

我们要学着乐观,当然不是一张笑脸这么简单,而是要学习一大堆的认知技能,比如ABC模型。生命中化消极为积极的潜力都在于我们自身。我们先前消极无益的思维习惯可以改变的。过去30年当中,在心理学领域一项关于生活改变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人是可以选择他的思维方式的。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不是你倒下去了,而是你要站起来。乐观与坚韧不是盲目乐观,不是一副伪装的笑脸,恰恰相反,它是坦然接受生活的勇气,即使身处逆境,仍然抱着信心,希望,仍然能够重新焕发出活力。

当不幸到来,是什么帮助你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