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以靶向目标导学为抓手 “减负增效”课堂实践研究
2015-03-28 | 阅:  转:  |  分享 
  
以靶向目标导学为抓手“减负增效”课堂实践研究

饶阳县学校宋璞玉

一、1、本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以靶向目标导学为抓手“减负增效”课堂实践研究究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设计直接针对学习目标,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直接反馈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提供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空间和平台,提高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我校教师以“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代替以往传统的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针对教学实践,我校认为“借助导学案,提高靶向目标达成度”有如下几点意义:

“靶向目标导学”模式尊重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理念。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主导”地位也被充分显现。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控制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环节,利用课堂内的资源及对问题的讨论、分析与拓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把学习目标、内容在45分钟的课堂内分步实施完成,这种模式与要求课前预习的“学案导学”模式相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减轻了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其环节简单、流程清晰,与教师的常规教学环节也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又与新课改教材的教学流程基本相似,适合新教材教法。但如何使该模式成为高效课堂,必须进行进深化实践运用研究、行动研究。研究本课题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结合各学科、各章节内容特点,实施“靶向目标导学”模式教学,并探索、总结出适合该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案例,深化该模式的教学研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我校多数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我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另外四是指导学生自我反馈。课后作业的反馈,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可对每一分导学案中的作业分两次,一次是学生做作业,第二次是学生改正的作业。

五是指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重要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并及时总结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后续学习数学时使用,也是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导学案靶向目标”的设计,更多地关注了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在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把学生的“不等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设计自己归纳、概括、推理、发现规律,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导学案”教学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我们向往追求的“有效学习”,甚至是“高效学习”!

2、课题界定:

(1)靶向目标导学,就是始终以“靶向学习目标”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注重老师的“导”,更注重学生的“学”。

(2)、对“减负增效”的界定

“减负增效”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作业的繁重性而言的。“减负增效”就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堂教学增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3)对“课堂实践”的界定

“课堂实践”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取得教学经验,利用经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的教学行为。3、本课题省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靶向目标教学”的影子。不管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其实都是对“目标教学”的完善和发展。但是这些模式都很笼统,没有细化,过于注重理论,不易操作。

从近年来学生整体发展角度分析,要想真正意义的上升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的层面,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实际运用,认为实施以“靶向目标导学”为核心的减负增效的教学实践研究,开展以“目标认知——激趣导学——阶段性目标检测和评价”的目标过程管理,是问题研究的关键所在,而其中的立足点就是落实在编写人致力于“靶向目标导学稿”的编制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建构在“目标导学、课时训练、阶段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提升在靶向目标导学的评价体系中。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自由成长,不断在目标激励中取得进步,这才是本课题真正的研究价值所在。

4.创新之处

(1) 对基于用靶向目标导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实践与研究无疑将会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探索出新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2)为课堂教与学策略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增效减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了策略上典型范例。

二、 课题研究策略

1、课题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3)、新课程理论: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核心任务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对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指导,以及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感悟。为了很好贯彻这一理念,而进行“目标导学”模式教学实践,构建高校课堂。

(4)、自主合作教育理论:自主合作教育理论是目前国内外的主体性教育理论。学生以教师的“导学案”为指导,进行自主、合作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方法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等。

3、研究目标

(1)在调查、分析基础上,以“靶向目标导学稿”为载体,使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堂消化、课外巩固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2)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围绕“靶向目标导学稿”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形成“靶向目标导学、课时训练、阶段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

(3)开展课堂教学制度和评价策略研究,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勤学、乐学的学习品质,努力彰显“减负增效”。

4、研究内容

(1)靶向学习目标形成策略研究:包括认知目标,运用认知学习策略,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推理、总结等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包括能力目标,通过目标导学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反思、合作、交流;包括情感目标,通过目标认知和激励,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强力的求知欲。

(2)课堂教学模式策略研究:以“靶向目标导学稿”为载体,加强教学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性,通过导学稿的编制和完善,更好地嫁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形成“靶向目标导学、课时训练、阶段检测”课堂教学模式。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师生互动型的当堂课时训练为基本形态,以阶段检测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激励、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品质。

(3)“靶向目标导学稿”制度、内容和形式的研究: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互相协调,以课时内容为单位编制导学讲义,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当天课堂及时消化,形成制度化。内容上是把课前预习、教师教案、学生学案、作业优化等组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文稿;形式上分基础题、中等题、拓展题三部分,关注全面为核心,兼顾分层为辅助。“靶向目标导学稿”的出台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一是当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能力缺乏;二是整体提高和部分拔尖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日常教学效果检测过于注重甄别,偏难、偏繁。

(4)基于“靶向目标导学稿”的评价策略研究:①《成长记录册》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和发展历程,发挥成长记录册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③阶段评估的优化设计,以科学灵活的评价制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实施思路

(1)召开专门会议,成立组织,统筹课题研究进程。

(2)注重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出台《骨干教师培养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研组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靶向目标导学稿制度》,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提高管理效能。

(3)创设科学合理的活动机制。学校在期初、期中、期末分别制定教研组、课题组、学科组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些目标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主题化的活动设置。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分层施教、考后分层表彰的措施,创新评价机制把减负渗透到教学检测中,进一步发挥了考试的激励功能。

(4)编制“靶向目标导学稿”。“靶向目标导学稿”的设计充分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融课前预习、教师教案、学生学案、作业设计于一体,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进行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作业、自主复习,提高学习时效。

(5)实施“三严”管理策略。实施“减负增效”的前提是有一支观念新、教法活、乐钻研的教师队伍。学校对教师教学“五认真”、教研活动过程管理、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等三个方面严格要求。

(6)狠抓课堂“三精”教学。要求广大教师关注课堂细节,狠抓“三精”教学,即课前准备“精心化”,课堂教学“精美化”,课堂作业“精简化”,对课堂教学诸环节提出严格要求,从而使45分钟课堂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

(7)社会、学校、家庭互动,建立家校联系平台。在“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的未来”理念指导下,努力争取家长支持,加强家校合作。

6、研究步骤和方法

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

1.组织校课题组人员学习、研讨,确定研究方案,做好开题准备。

2.讨论并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3.学习各种现代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精髓。

实验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

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研究(通过比照分析、课堂观察、问卷调查、阶段学习目标检测等方式进行)

2.开展课题组专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整理收集相关材料。

3.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并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论证,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和阶段分析会,进行专题调研。

总结阶段(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

总结有关材料,形成实践研究成果,写成研究报告。

主要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基础:

1.课题主持人主持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做为主研人参与了“十一五”立项课题《农村寄宿生学习时间掌控及学习策略的研究》的研究工作,现均已结题,在2013年分别被评为首届衡水市优秀课题一等奖和二等奖。另有多篇科研论文发表或获奖。

2.课题组核心成员分别来自教学第一线,被评为,在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市级一等奖,具备很好的教学素质,并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可以带动身边的教师一起参与研究。

3、成果应用情况:《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成果显著,初步在尹村镇中学应用,进而被推广到全镇、全县中小学应用。该成果能有效指导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将“大美术观”从理论转变为实践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此研究成果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加快了校本课程的发展进程。县电视台在第十一期《校园风采》栏目中对该课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姓名 年龄 专业 职务 研究专长 备注

课题研究时间:2015年5月---2017年12月,研究时间为两年半。

课题研究保障条件?人力资源保障:我们特邀教育专家做我们此项课题的实施指导专家;同时我们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型教师构成的课题组,主要有学科骨干和科研带头人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对课题组的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着重组织他们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及教育科研方法,促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提高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能力。为本课题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物质资源保障:学校划拨作为本课题的研究经费,专款专用,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时间保障:本课题计划时间完成,已列入学校科研规划。?、制度的保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在时间、人员及课堂教学等方面予以保证,建立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与措施。?以有效使用学案为抓手,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策略初探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以内)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5.5—2017.6 导学案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变式 导学案集 2 2015.5—2017.6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调查报告 3 2015.5—2017.6 教学活动展示 观摩课 4 2016.5-2016.12 有的放矢,构建动态教学巧用活动单呈现动态教学目标 5 2016.5-2016.12 导学为主线的教学研究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2项,须含研究报告)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7.7—2017.12 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2 2017.7—2017.12 成果汇编 论文集

献花(0)
+1
(本文系书香润人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