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家(下部)】

 已矣无 2015-03-28

 



51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选:《菜根谭》

【注解】

黜(c hù):降职或罢免。

【译文】

宁可保持淳朴自然的本性,抛弃心机巧诈的聪明,也要留些浩然正气还给大自然;宁可谢绝富丽繁华的诱惑,甘心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也要留个清白的名声在世间。

【评说】

当转过身去,有人在背影当中暗挑大指,这比在面前信誓旦旦强之百倍;当离开人世, 有人依依不舍和深切怀念,这远比生前前呼后拥更为安然。完名关节,不宜独任,


52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其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选:《菜根谭》

【译文】

荣誉与赞美,不能独自占有,应当与他人一同分享,这样就可以远离祸害;耻辱与污名,不能全部推掉,揽一些于自己身上,可以修养德行。

【评说】

荣誉不是偶然,耻辱不是意外。有挣出的荣誉,必有意外的耻辱。进退有度,才不至于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宠辱不惊。


53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选:《围炉夜话》

【译文】

懂得以往行为中有不对的地方, 那么学习每天都会有进步;与人交往觉得他们可取的地方多,那么自己的品德每天都会有进步。

【评说】

人的一生应在学习和修德中度过。见人家优秀,便努力借取,化为己用;见人家不足, 就应反省自己,有无过失。


54飞蛾死于明火,故有奇智者,必有奇殃;游鱼死于芳纶,故有美嗜者,必有美毒。

选:《格言联璧》

【注解】

纶(lún):整理丝线,引申为游动的渔线。

嗜(shì):贪求的东西。

【译文】

飞蛾死于明亮的火光,所以特别聪明的人必然有特别的灾殃;水中的鱼死于芳香的渔线,所以偏好美味的人必遭美味的毒害。

【评说】

一切诱惑的开始从来都是那么的称心,所以贪心容易占据人的心灵;一切骗局的开始从来总是那么的悦耳,所以欺骗就被人开始欣赏。


55富贵家不肯从宽,必遭横祸。聪明人不肯学厚,必夭天年。

选:《格言联璧》

【译文】

富贵人家不肯宽厚待人,必将遭遇意外的祸害。聪明人不肯学习厚道,必使寿命夭折。

【评说】

幸福总和宽厚的人相伴,

财富总与好学的人同行。


56暗里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儿孙;空中造谤者,造的是本身罪孽。

选:《格言联璧》

【译文】

暗地里算计别人,算计的将是自己的子孙;无中生有地毁谤别人,是为自己以后造孽。

【评说】

地球是圆的,生活也是圆的。

所有的人无论做善事和恶事都是做给自己的,最终都要终点回到起点。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因果


5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选:《论语·季氏》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 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 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评说】

少年必须戒性。不少人中、老年时的疾病都是青少年时期纵欲过度而埋下的病根。

壮年时争强斗胜,时时处处都想打垮人家,出人头地,高人一等, 一时间把钱和权力当做目标,以致搞错了奋斗方向。

老年若贪得无厌、骄奢淫逸, 致使晚节不保,葬送一生。


58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

选:《庄子·大宗师》

【注解】

呴():慢慢呼气。

【译文】

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借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 成语相濡以沫源出于此。

【评说】

相濡以沫彼此拥有的厮守, 相忘江湖是胸怀大爱的豁达, 似乎哪种状态都无可非议。但终归情会老,爱会逝,生命到尽头。再塑一个你我,从新游走于大道,该有多么欢畅!


59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

选:《庄子·天地》

【译文】

孝敬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 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

【评说】

古人讲究外圆内方,处理事情掌握尺度。但我们的内心永远都要保持诚实忠厚,无论何时、何地、何角色!


60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选:《庄子·田子方》

【译文】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评说】

人具有生、死两种本能: 生本能追求美好,死本能渴望破坏;牢骚抱怨代表生的期待, 精神颓废是对死的向往。


61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选:《庄子·外物》

【注解】

荃(quán):捕鱼用的竹器。

蹄:兔网,捕兔的工具。

【译文】

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

成语得鱼忘筌源出于此。

【评说】

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人走了,茶不凉,是人生境界。

不要期待别人吃水不忘打井人,也不要愤恨他人卸磨杀驴。关键是自己这头 有没有可持续价值。


62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选:《庄子·骈(pián)拇》

【注解】

凫():水鸟、俗称野鸭。

胫(Jìng):小腿。

【译文】

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 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它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

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源于此处。

【评说】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在你眼中,只要用心就能捕捉;就在你掌心,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就在你脚上,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可很多时候,我们望眼欲穿、苦苦挽留、东奔西走,却总是感觉幸福很遥远。是因为我们看错了方向,握错了手, 走错了路,不属于自己的不要强求,已经得到的应好好珍惜。


6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选:《庄子·山木》

注解】

醴():甜酒。

【译文】

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 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评说】

挚友三品:

一如粥。粥之一品,暖身暖心。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你失意时,灰心时给予帮助与觉悟;

二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热烈,不张扬,默默相伴,若即若离亦不弃;

三如茶。茶之一味,清雅, 高洁。如茶之友能陶冶你,提升你,彼此缘于品,敬于德,惺惺相惜,无须言语亦能相知相融。


6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选:《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

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向在手掌上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评说】

君正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妻贤、兄友弟恭,此四者奉行,国富民安。一旦背离,天下大乱。


65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选:《韩非子·解老篇》

【译文】

所谓仁,是说人从心底里快乐地爱人。

【评说】

去爱别人,别人就来爱你;

去尊敬别人,别人也自然尊敬你。

如此一改变,整个世界便都是你的了。


6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选:《周易·系辞上》

【译文】

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 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评说】

团结,不单是力量,更是真情的考验。那是两个人无须言语也心领神会地交流。


67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选:《围炉夜话》

【注解】

惕厉(tì lì): 警惕,戒惧。

【译文】

教导子弟要从幼时开始,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勉励的修养。

【评说】

父母勤奋,孩子就知道努力;父母艰辛,孩子就学会珍惜; 父母冷静,孩子就学会观察; 父母认真,孩子就严格要求自己;父母宽容,孩子计较的事就少;父母尽责,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担当;父母开怀,孩子眼里快乐的事就多了;父母仁爱,孩子的心一定是宽广、善良、充满阳光。


68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选:《荀子·性恶篇》

【注解】

悖(bèi ):有两种解释, 此处为混乱,相冲突之意。莫读成()。

【译文】

人没有礼仪就会混乱,不知礼仪就会违背人性,甚至混乱、冲突。

【评说】

儿子、女儿去父母家吃饭。爷爷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话,但孩子们不是拿手机玩游戏就是刷微博。老人受冷落,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一怒离席。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种无礼看似平常,实则涌动着中国的教育、文化、伦理、责任诸多问题。


6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选:《左传》

【注解】

辅:颊骨。

车:齿床。

【译文】

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两者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命运紧密,互相依存。

【评说】

为爱人着想既是助人又是为己,因为他(她)离去后将没有人再为你遮寒挡风。


70子曰:天子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选:《孝经》

【注解】

争(zhèng):通,诤谏、规劝。

令名:美名。

【译文】

帝王有直言进谏的三个大臣,即使糊涂失道,也不至于失去江山。普通人,若有真心相劝的良友,好名声就不会丧失。

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力争的儿女, 父亲就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

【评说】

如果谄言蜜语不绝于耳, 就离酿造悲剧不远了!


71曾子曰:夫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后也;忠,德之正也。

选:《曾子·子思子》

【注解】

悌():敬重兄长,兄弟笃爱和睦。

【译文】

曾子说:孝,是道德修养的起点;悌,是继孝之后的道德修养次序;信,是体现道德的敦厚;忠,是体现道德的纯正。

【评说】

自古妻子先助丈夫尽孝悌之道,再助丈夫成德:

1. 夫治学,当助其勤学好问,志在成圣成贤,立身行道,扬名显亲;

2. 夫从农,当助其勤俭治家,早起晚眠,使五谷收成多,奉养好长辈;

3. 夫在职场,当助其工作精良,忠于老板;

4. 夫从商,当助其货真价实,以义为利;

5. 夫为官,当助其清廉为政,为民做主。


72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选:《礼记·檀弓上》

【译文】

曾子说:君子对人好(特指朋友)是以自己的德行感化他,而小人对人好(也指朋友) 却是以自己对朋友错误的姑息来偏袒。

成语爱人以德姑息养奸源出于此。

【评说】

好朋友的标准:正直,诚信,宽容,知识广博,有错误当面指出。

坏朋友的标准:谄媚逢迎, 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善于花言巧语,对朋友过失偏私偏爱。


73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

选:《孝经》

【译文】

总的来说,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敬父母,长大成人就要爱岗敬业、忠诚于祖国, 最终就是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

【评说】

父母的四种含义:

1. 生养我们并一生奉献、不求回报的父母;

2. 含辛茹苦的老师教我们学习与做人,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3. 提供工作机会与创造生活财富的单位、领导和客户,他们是衣食父母

4. 国家和所在的城市也是父母。为国家和所在的城市作出贡献,是大孝与大爱。


74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选:《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心存恭敬,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说】

为父母买吃、买穿、买礼物,是他们真的需要,还是我们认为他们需要?

不能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体味他们切身感受的孝敬, 叫自私!


7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选:《大学》

【注解】

贪戾():如同贪利

【译文】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 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污腐败,一国就会犯上作乱。

【评说】

企业家准备投资建厂。应邀考察时没直接拜见市长,而是到大街上擦鞋。擦鞋女擦完了第一只便要求企业家付钱。

企业家诧异,问:为何不擦完再收钱?

擦鞋女:怕您跑了。

企业家:为何不提前收?

擦鞋女:怕您不擦。

企业家思考:中途收钱,是怕客人不付帐跑掉,说明这地方市民有欺骗。不提前告知顾客,也不提前收费。说明擦鞋女有欺骗。

于是,毅然决定,不在此投资。


76子曰:君子之事亲孝, 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选:《孝经》

【译文】

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人孝敬父母, 一定具备爱心和忠诚,必能忠于领导和事业。

能友爱兄弟,必具备和悦态度。就会把和悦态度转移到长辈和领导身上。

居家过日子,能处理得有条有理, 治理事物的本领就很出色。所以用在处理公务上,也会办得头头是道。

【评说】

一个人,在家中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忠诚伴侣和料理家务、执掌财物的人,一定是可用的人才!


77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选:《孝经》

【译文】

能恭敬他人的父亲,那他的儿女, 一定是很喜悦的。恭敬他人的兄长,那他的弟弟一定很喜悦。恭敬他人的领导, 那他的部下和老百姓,也是很喜悦的。

这一个敬字,只是敬一个人,而喜悦的人,何止千万人呢?这不就是最关键的大道吗!

【评说】

礼的本质,就是一个敬字。

所敬者,只是父、兄、领导,而喜悦的却是子弟、部下和大多数的人。何乐而不为?


7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选:《朱子家训》

【译文】

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评说】

勤俭不是吝啬,而是生活之根,性命之本。自古至今,哪个浪费奢靡的人有好下场?


79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选:《尚书·大禹谟》

【注解】

: 尽可能。

【译文】

为国家做事要尽可能勤勉,主持家务要尽量节俭。

【评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如勤俭败由奢”。

对于一个人而言,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勤俭节约是兴旺和谐的关键;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勤俭节约是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

是任何时候都必须秉承和弘扬的优良传统。


80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选:《朱子家训》

【注释】

三姑六婆: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

婢():被役使的女子。

【译文】

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乱和盗窃的媒介;漂亮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未必是家庭的幸福。

【评说】

一个人只有一份精力。总被美色围绕,哪还有时间齐家、治国?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皇帝也难抵挡诱惑,难怪落马的贪官都与女人有关!


81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选:《朱子家训》

【译文】

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 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 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他援助。

【评说】

小生意人把斤斤计较当作喜悦,大格局的人把坦荡助人看成人生。

寒冷的冬夜,看到老太太或大学生在卖报纸或其他什么, 花几十元钱都买了,让其早些回家温暖吧。


82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选:《曾国藩家书》

【译文】

曾国藩教育孩子最首要的是立志。因为人有了方向,才知道路在何方;其次要广泛接触事物。扩大见闻,有了见识才能有正确地作出判断和提高认知能力。

一定要打造持久的耐心和坚定的毅力,如此才可将大事做成。

【评说】

方向是资本。为坚持方向, 完成使命而随圆就方,是在锻造性格。

把走的弯路、错失的良机、经历的风雨看成是淡定与从容,叫阅历。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坚持下去,就是成功。


83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选:《朱子家训》

【注释】

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译文】

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评说】

为孩子留下财产,却没树立道德和管理的法则,如同送给他一辆豪华的汽车上路。可是,他却没学过开车。


84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选:《韩非子·正法》

【译文】

现在欺骗孩子,这就是教孩子撒谎,以后他也去欺骗别人。

【评说】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儿子跟在后面哭。便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给你宰一头猪吃。

妻子回来,曾子正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阻止:我不过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不能跟小孩开玩笑啊。孩子小,把父母当作老师,听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撒谎。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以后就难以教导他了。

于是一家人杀猪做菜。


85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 上恤孤而民不倍。

选:《大学》

【注释】

悌():敬爱哥姐,引申为顺从长(zhǎng )上。

恤()孤:慰问、救济孤弱的人。

倍:背弃,背叛。

【译文】

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孝敬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慰问、救济孤弱的人,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

【评说】

齐景公在广场上射箭。每当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靶心,文武百官也高声喝彩:好呀!妙呀! 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齐景公很苦恼,把这事对臣子弦章说了一番。

弦章说:这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讲上行而后下效。 国王喜欢什么,臣子还不做什么? 您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齐景公听了弦章话,欣然改正。


86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 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选:《呻吟语》

【译文】

作为子女侍奉父母,重要的是关怀父母的心意,其次是照料父母的身体。

最不好的是虽然照料父母的身体但并不体谅其心意,更坏的是只讲空话而没有照料父母的行为。

【评说】

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面孩子的生活迹象一点点消失。洗漱台上不再摆着你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你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 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爸、妈妈时猛然回头却只是茫然张望。

总有一天父母会老去,他们不再理解你所学的东西。所以,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就像小时候他们对我们那样。


87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选:《朱子家训》

【注解】

饔飧(yōng sūn):饔,早饭。飧,晚饭。

馀():同。 国课:国家赋税。

囊橐(náng tuó):口袋。

【译文】

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欢畅;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评说】

权力、金钱、鲜花、掌声和荣誉固然可贵,若后院起火、家庭不宁,或者偷税漏税、寝食难安,谁的内心能清净?这种豪华的生活要它何用?


88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选:《曾国藩家书》

【评说】

透支繁华,贪图安逸,骄傲自满。何谈修身齐家,怎能建功立业?


89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选:《围炉夜话》

【评说】

对待儿女要严格一些,严肃是责任,也是爱。

对待小人就不同了,要敬, 而且敬而远之。小人,就像没有烧透的煤球,碰碰,才会燃烧, 晾着,自然就灭了。


90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

选:《颜氏家训》

【译文】

兄弟要是不和睦,儿子、侄子之间就不相爱;儿子、侄子要是不相爱,家族里的下一辈就疏远、欠亲密。

【评说】

有的人能结交天下之士, 相互之间都快乐友爱,而对自己的哥哥却缺乏敬意,为什么对多数人可做到的,对少数人却不行呢!

有人统领几万军队,能使部属以死效力,而对自己的弟弟却缺乏恩爱,为什么对关系疏远的人能做到的,对关系亲密的人却不行呢!

当过往路人都可以随意欺辱他们,谁能够救助他们呢?


91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 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

选:《颜氏家训》

【注解】

娣姒(dì sì):妯娌。兄妻为姒,弟妻为娣。

(xiǎn):少。

【译文】

妯娌间易产生纠纷。即使亲姐妹成为妯娌,也不如住远一点好。她们反而会因四季交替、霜露降临而互相思念,仰观日月而遥相盼望。

【评说】

妯娌之间矛盾大多来自公婆和孩子。如果能使自己宽恕、原谅对方,把对方的孩子像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抚,把公婆像自己父母一样对待,也就不会发生什么口角和是非了。


92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选:《论语·子路》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 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肯定。最好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 人都厌恶他。

【评说】

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评价, 不应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依据。


93子曰:君子周急不济富。

选:《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

【评说】

买二套住房、换好车、旅游甚至享受,去向亲戚朋友借钱,你觉得合适吗?


9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论语·学而》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问是不是复习了呢?

【评说】

在生活中反省,在反省中生活。生活不息,反省不止。


95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选:《大学》

【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做领导)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因为管教不好自己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

【评说】

开始管教别人时,先考虑自己做得怎么样。若自己没有做好,还是先修养自己,再去管教别人。

咆哮的爱不是爱,是伤害; 咆哮的管教不是管教,是失态。


96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选:《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 要尽心尽力地侍奉他们;去世后,要按礼数礼法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说】

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基本概念,用狭义的礼貌来解释还远远不够。不仅在父母生前事之以礼,父母去世以后更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自始至终都以相待。

父母年迈,儿女要尽赡养之责; 父母患病,儿女要及时求医、尽心护理;父母亡故,要认真处理后事, 要按照民族的习俗,进行祭祀,以追念父母生养教导之恩。


97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 焉得知?

选:《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相处、居住才是美好的,若无原则地乱选择(工作、交友、居住) 你还是个明智的人吗?

【评说】

与优秀的人为伍,向道德的人学习。

让自信与诚实、责任和忠诚、孝悌与感恩的情愫围绕我们左右,这是人成功的正能量。

如坐有损友,居有恶邻。该警醒了!


98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选:《论语·为政》

【注释】

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服劳:服侍。 先生:指长者或父母。

馔(zhuàn):饮食、吃喝。

【译文】

子说:(当子女尽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 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说】

你对父母说过这些话吗?

1. 好了,知道,真罗嗦!

2. 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

3. 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4. 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 做又做不好。

5. 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6. 叫你别收拾我的房间,你看, 东西找都找不到!

7. 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挟了!

8. 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老说了, 烦不烦 !


99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选:《论语·子路》

【注解】

处(c hù):地方。

【译文】

孔子说:日常起居要态度端庄, 执行工作要恭敬、谨慎、认真,和人交往要忠心诚恳。

【评说】

立身处事切记:

修己持恭,归正自心;

处事持敬,依理行事;

待人持忠,宽恕仁厚。


100子之所慎:齐、战、疾。

选:《论语·述而》

【注释】

齐(zhāi):同,斋戒。

古人在祭祀前要沐浴更衣,达到虔诚的心境,叫做斋戒。所谓斋戒沐浴就是清心寡欲。并不像现在的人,称吃素为吃斋,这是其实是错误的。古人讲的斋重在心而不在食,重在思想不在形式。

【译文】

孔子所谨慎对待的:斋戒、战争和疾病。

【评说】

净化心灵,清除杂念,去除过多欲望,对所要祭祀的对象怀有最真诚的敬意。所以孔子对非常敬慎小心。

孔子深知战争的功用和危害, 特别是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给人类文明成果带来的破坏。所以才不轻言战争。

孔子慎重于卫生、保健,这是养生之道。他非常注意自己身体健康,重视对疾病的治理,同时也非常关心他人的疾患与健康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