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进现实的理想与悲情

 指间飞歌 2015-03-29

照进现实的理想与悲情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年代,正值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学世界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难能可贵的是,在这部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作品中,路遥完全没有理会当时风头正劲的各种现代文学思潮,而坚持以现实主义手法完成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鸿篇巨制。正如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所说:“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他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却并非沿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而是在对广阔现实展开全景式描写的基础上,将他关于如何战胜苦难实现理想人生的思考,以及他对于美好爱情与幸福婚姻总难两全的悲情体验,照进坎坷不断却又充满希望的平凡生活中。而这一切,都使得这部现实主义巨著与其他现实主义作品呈现出诸多差异。

  路遥坚信,“在现有的历史范畴和以后相当长的时代里,现实主义仍然会有蓬勃的生命力”(《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也是他在《人生》发表后出现的大量关于其创作手法已经过时的评论中,依然能够坚持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主要原因。然而,当我们认真梳理关于这部一向被称作现实主义巨著的各种评价时,却发现很多人更多地强调了它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处境的人们精神与思想方面的激励和震动。在这部被作者宣称用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长篇小说中,路遥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的富于道德情感和雄性气质的人格理想,以及他对于美好爱情必将走向幸福婚姻的深度怀疑,都浓墨重彩地呈现在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掩卷深思,不得不承认,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展现出来的,远非一幅客观的生活画卷;而是将一群他或者钟爱或者蔑视乃至憎恨的人物,性格分明地描绘出来;甚至,他还根据人物的道德水准,为其安排一个恰如其分的结局。在这部作品中,路遥的存在就像上帝,为了表达他自己的某种观念,不惜让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显得脸谱化;为了传达自己对于现实的真实感受,不惜刻意安排作品中人物的命运。甚至,为了清晰表达自己关于某些问题的看法,不惜大量运用旁白的手法直陈自己的意见。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这些做法其实是不够明智的。无论是对时代背景的刻画还是对人性深度的揭示,《平凡的世界》产生的影响甚至不如先前问世的中篇小说《人生》。《人生》中的高加林,虽非大奸大恶,但也绝不是一个道德感强烈的人,路遥在作品中很好地刻画出这个人物面对各种现实诱惑的摇摆和痛苦,最后在一场类似于灰姑娘丢失水晶鞋一般的闹剧中,被打回了原形。某种意义上,《人生》就像《红与黑》,路遥的笔触虽然不如司汤达那般入木三分,也算是新时期伊始难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就这一意义而言,《平凡的世界》实际上并没有在刻画现实或者揭示人性方面超越《人生》。

  但作为一位对生活和爱情充满激情的作家,路遥并不满意于《人生》取得的成绩,他要实现自己年少时的一个梦想:四十岁之前,写一本“自己感动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于是有了《平凡的世界》。当然,这不仅仅是一部规模巨大的书,书中还寄寓着路遥关于理想人生的种种思考。路遥是一个道德感极强的人,而《人生》中的高加林显然不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他要在一部更为恢宏的巨著中,塑造一系列相对完美的人物形象。于是,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毫不吝啬地赋予他的理想人物以相对完美的人格,比如孙氏兄弟的勤劳、善良、富于责任感,不同的是少平读书多,因而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而少安则更加稳重、保守,容易安于现状。兄弟二人就像两块璞玉,虽处社会底层,但却因为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品性,赢得了周围人们的尊重,也赢得了各自爱慕对象的芳心。同时,路遥在作品中也毫不客气地贬斥各种反面人物的丑恶言行,比如“二流子”王满银的好吃懒做,“新派诗人”古风铃的荒淫无耻。显然,对于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来说,这种脸谱化的创作倾向并不利于塑造更为丰满的人物,但却因此使这部作品具有了某种理想化的色彩。

  与《人生》相似的是,《平凡的世界》也围绕着作品的主人公展现了种种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悲欢离合。然而,稍加分析便可看出,路遥对于他所珍视的爱情与婚姻,却并未如对他的小说人物一样赋予理想化的光辉,而是始终保持一种深度的怀疑:美好的爱情总是与幸福婚姻擦肩而过,与爱情无关的家庭却不乏浓浓的亲情;苦心经营的婚姻未必幸福,而幸福的家庭却又蕴藏着莫名的危机。因为身份的差异,孙少安被迫离开深爱的田润叶,却在不经意间收获了与农家女子贺秀莲的亲情,而在他们的婚姻生活渐入佳境时却忽然发现妻子罹患癌症;同样因为家庭的贫困,孙少平先是被初恋郝红梅理性地放弃,后来虽在与田晓霞的思想交流中情感逐渐升温,却在好事渐近之时,因为晓霞的骤然离世戛然而止。孙家长女兰花爱上了罐子村的“逛鬼”王满银,却在婚后很快就陷入常年独自一人拖儿带女支撑家庭的窘境;少平的好朋友金波因为与藏族女子相恋被迫退伍,多年思念之后,毅然返回青海寻找心爱的姑娘,却在一番辛劳之后无功而返;金波的妹妹金秀爱慕少平,却在大胆告白之后被少平委婉而坚定地拒绝。田润叶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孙少安而不肯与丈夫李向前共同生活,却在向前截肢后毅然回归家庭,却也因此尽享人伦之乐;郝红梅在爱情方面挑肥拣瘦,却在最落魄之时偶遇一直未曾留意的老同学田润生,从此步入了安稳的婚姻生活。轰轰烈烈的爱情总是无缘进入婚姻,看似甜蜜的婚姻却又往往与爱情无关。书里书外,路遥显然都曾相信并热切向往爱情的美好,却总是将这种美好压抑在萌芽状态,不肯将之带入幸福的婚姻生活。从而使他的作品中关于爱情婚姻的书写总是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情迷雾。

  在《平凡的世界》中执著追求理想人格的路遥,却总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如此悲观,不是没有原因的。作为一个思想深刻、情感丰富的作家,路遥非常珍视以思想交流为基础的爱情,他自己也曾深陷其中,却不得不一再面对爱情无果、婚姻无爱的凄惶局面。这样的情感经历既造成了路遥对爱情的珍视,也使他对婚姻陷入深深的怀疑,于是,我们在这部富于理想化色彩的现实主义巨著中,却无缘得见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悲凉之雾始终笼罩着痴情的男男女女,经久不散。少平与晓霞的两年之约,就像一个转瞬即逝的美丽泡影,打破了书里书外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既没有引起人们对作品所描写时代的深刻反思,也未能引起人们对那个新旧更替时代中人性裂变的透彻思考,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然而,我们并不应据此否认这部凝聚着路遥毕生心血作品的价值。正如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所说:“现实主义在文学中的表现,绝不仅仅是一个创作方法问题,而主要应该是一种精神。”在作品中,路遥通过种种情节的设置和情境的渲染引导人们不断地追问:什么是完美的人格,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如何面对苦难的人生,如何对待爱情和婚姻……也正是这种遍布全篇的激情书写,激励着无数身处逆境却又不甘沉沦的人们。就此而言,这部小说所取得的成就又远非同时代的其他现实主义作品可比。

  时间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文学作品不仅要写得好看,还要有相应的思想深度,如此方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不朽的痕迹。正如路遥在谈到他创作《平凡的世界》 的经历时所说:“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方法创作,而在于作家如何克服思想和艺术的平庸。”(《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致力于克服平庸的作品,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部产生于新时期之初的现实主义作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其中渗透的路遥关于社会人生和爱情婚姻的思考,却使得这部作品超越了单纯的现实主义手法,透射出耀眼的理想主义光辉,感染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并通过他们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路遥直陈,他的创作“不面对文学界,不面对批评界,而直接面对读者”,凝聚着路遥毕生心血的《平凡的世界》也因此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并藉此进入20世纪中国伟大文学作品的行列。

  (本文作者系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