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爨底下村

 昵称3545243 2015-03-29

行在北京

走进爨底下村

特约撰稿 而已 《 青年商旅报 》( 2015年03月13日   14 版)

    在爨底下村口,有一块一人多高的黄色花岗岩,一个巨大的“爨”字书写其上。

    爨底下村的一线天。

    古香古色的石板路。

    因为电影《投名状》的取景,北京门头沟的“爨”(读cuàn)底下村就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导演陈可辛来到这里,为这里的景象所深深吸引,“我找到了一个中国古代的山城,那里都是石头,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景色。”

    如果不是有这么个坐落在京西深山峡谷中的叫做爨底下的古村落,也许我永远不会认识这个“爨”字。“爨”原有灶的意思,当年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却有躲避严寒及战乱之意。观景寓意,这里曾是一片世外桃源。

    北京郊区很难再找到这么一个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得如此恰到好处的地方:群山环抱的村落,袅袅飘升的炊烟,俨然让人体会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土田园情怀;古老的门窗,斑驳的石墙,足以让你触摸到明清京西古道上的每一份繁华与沧桑。在爨底下沐浴着午后的阳光,可以任思绪随意流淌,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你会发觉这样的休闲时光也是一份难得的幸福。

    依山傍水的109国道前身是明清时期赫赫有名的京西古道,是京城连接边关的重要军事通道,爨底下村就是当年古道上的一处繁荣的商品交易场所,是昔日商旅休息和货物转运的地方,因此造就了这个村落完整的民居客栈格局和沉甸甸的历史分量。

    在爨底下村口,有一块一人多高的黄色花岗岩,一个巨大的“爨”字书写其上。村子并不大,游人完全不必走马观花,不管你推开谁家的院门,主人都不会介意,他们是这里的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古村落里,过着恬静、慵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他们本身就是这个村庄的一道风景。村子最顶端居中的一个院落是财主院,院落虽不奢华,但也算讲究,砖石木雕齐全、厅堂高且宽敞,仓房、地窖俱备,通过建筑设施可以看出此间主人虽富足,但却简朴的生活。

    村中家家提供农家饭菜餐饮服务,一般都很便宜,两三个人一顿下来三十多块钱。随便走进每户人家,主人会问你要不要吃饭,若征得同意他们便会欣然生火搭灶;即便你不想在这里吃,他们也会热情地摆上茶水,和你一起拉拉家常,绝不会因一顿饭的生意而冷落你,足见本村淳朴厚道的乡情。村里的菜多为当地产的各种农家蛋禽和野菜。

    爨底下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全村很少看到狗,在这里留宿不会受到犬吠的打扰!另一个特点是在整个村庄所有手机均无任何信号!你可以暂且摆脱来自城市的所有束缚放心睡眠。

    爨底下每一户都被编上了号,有许多农宅白天给人参观夜晚给人住宿。山村确实古旧,古旧得许多农房遗址只是一堆废墟,随着一队游客,听着用斋堂本地方言串讲着本地历史的爨底下原村长的导游词,我们继续参观着爨底下村的旧屋、旧院。同时也似乎体会到了山村人家因为他们的古旧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感到满足和自豪。所以,虽然有不多不少的游客在疑惑地看着、望着,他们仍然在旁若无人地使用水泥、砖头维修着他们的破旧和远古。

    一个山民经过我们的时候,因为我们的漫不经心引起她非常关心的神情说:“你们快听他讲呀,这是你们的福气吆,他可是我们村导游大奖赛的冠军吆”。

    日落西山,被夕阳映红的村落里飘起了缕缕炊烟。我们回到驿站,推开房门,一股暖流扑面,好客的房东早已在土炕里燃起了柴火。吃过晚饭,我和热情的房东攀谈起来,谈着老屋的历史、村里的人、客栈的生意以及往日的生活。房东善谈,给房东敬了支烟后,他还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起来他在摄制组当群众演员时的轶事,穿什么戏装、吃什么盒饭、道具怎样的逼真、化妆车怎样的豪华……

    吃过早饭,我们驱车来到了距村1.2公里的一处叫做“一线天”的景点,这里的一线天不同于我以前见过的许多亦叫做“一线天”的地方,这里的“一线天”不需要攀爬,它是一条在两山之间长约150米的道路,大道腹内宽窄不一、形态各异,有如石阵、有如奇洞,而向上仰望,两山之间由下至上、由宽至窄形成了一道别开生面的一线天。

    时至中午,我们向热情的房东道了谢,告了别,然后带着对这个古村落的深深眷恋离开了爨底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