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响一声”不止吸费那么简单-头条网

 唯我英才 2015-03-29

媒体:长春晚报

本报综合消息

几乎所有手机用户都接到过骚扰电话,有些用户有时一天要接好几个甚至十几个骚扰电话,让人不胜其烦。在众多的骚扰电话中,有一类骚扰电话所占比例最高,手法也最为隐蔽,它就是“响一声”。日前,央视《新闻30分》节目针对“响一声”骚扰电话进行了揭秘。

■ 调查

骚扰电话中占半数是“响一声”

目的不止为吸费

根据某信息安全公司公布的2014年手机安全报告显示,骚扰电话中“响一声”电话占到50%。响一声电话在人们的印象中,大都是吸费电话,但记者调查后发现,吸费已经不再是响一声电话的主要目的了。

“目前来看,主要目的是通过拨打来‘报活’,就是看你号码是不是存在。”手机安全专家陈冲表示,这种“报活”业务在行业内被叫做“空号检测”,或者是“语音筛号”。

■ 揭秘

电话营销多购买“响一声”服务

每日可呼百万次

“空号检测”的原理是通过电话自动呼叫用户,根据用户端返回的语音信号,包括回铃音、空号、占线、无人接听、传真等等,来判断这个号码是否是空号。那么筛选是否空号有什么用?谁会购买这项服务呢?

据了解,购买空号检测服务的企业大都从事短信群发、电话营销、保险代理房屋中介等行业。“空号检测”一天处理的数据量有多少?某空号检测公司负责人表示“几十万算少的了,一天基本上一百万左右”。

■ 专家

筛选电话行为已构成侵权

对于这种筛选电话号码的行为,专家认为已经构成侵权。“对于这种采取了隔空筛选的方式,刺探消费者电话号码的行为,应当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它侵害了消费者隐私权,消费者电话号码存在不存在?是哪个号码?消费者应该有自己选择权。

此外,这种拨打骚扰电话行为,虽然铃声只有一声,但是消费者在工作学习或者进入睡眠状态时,都会严重侵害消费者安宁权、休息权,这种恶意呼叫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电信资源,更有可能让手机用户上当受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