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
2015-03-30 | 阅:  转:  |  分享 
  
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

朱长超

木文通过对古文字诞生的基拙、形态特征及其含义的分析研究,认为古

文字是先民的思维成果,也是原始思维的凝结,因此可以从古文字追溯原始

思维的特点,从古文字的演化迫溯原始思维发展的踩迹。文章认为,原始思

维的特点是形象性、具体性和多样性原始思维是在其体—抽象—具

体,个别—概括—个别的反复过程中发展的。在这个辫证过程中,原

始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不断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也不断地由低级向高

级发展,并使文字也相应地不断发生演变和进化。

作者朱长超,年生,上海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哲学室研究人

一、古文字是思维的考古工具

原始思维,是童年时代人类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低级阶段,具有与现代思

维不同的特点和方式。了解原始思维的特点和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原始宗教、原始

艺术、原始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而且,了解原始思维的发展脉络,还有助于正确认识人类思

维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

原始思维的研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通常有考古学、民俗学、人类学、神话学、

儿童心理学等方法。除此之外,古文字的研究也是探索原始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

实,也是思维交流最重要的工具。所谓“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

宇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象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

雄的特点。如同可以从古代语言的痕迹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

从占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

始思维。从古文字的内容来考察原始思维的内容,从古文’笋的结构和范畴的概括抽象水平来

考察原始思维的方式和特点,从古文字的演变考察人类思维的历史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

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文字是原始人类的创造物,是原始思维的一项重要成果。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创一盆文

字的时间虽然稍有先后,但都是近万年内的事。中国的古丈字是在大约年前诞生的。在

西安半坡遗址的仰韶文化中,发现了刻划符号个,形状规则,笔划简一单。郭沫若认为,

“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刻划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

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年前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仆此可见,古文字是先民的思维凝结

物,反映着原始思维的能力、特点和方式。

古文字还记录着思维发展的大致线索。首先,古文字祝生的时代是原始思维向前飞速发

展的时代,是野蛮向文明发展的时代,古文字必然反映着思维的变化过程。古文字的创造者

既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又缺乏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那就不可能把事物的形象与事物本身分开,不可能创立文字,也不可能对文字符号“视而可

识,察而见意。”但是,当时的抽象思维能力毕竟还比较低,所以古文字中会留下思维的新日

交替过程的某些痕迹。其次,古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不是一下子就创造出全

部文字,而是由少到多逐步创造的人类不是马上就创造出高级的形声文字的,而是从图画

文字开始逐步创造的人类也不是一次就把全部意义赋予每个文字,而是在历史过程中不断

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字创造、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也二猜思维发展过程的历史的重演,就

象儿童思维发展史是人类思维发展史的重演一样。

那么,我们从古文字中所看到原始思维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呢

二、原始思维的形象性

古代人类主要是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代的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

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

没有的。形象思维曾是古代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

步发展起来的。原始思维的这个特点,在古文字中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

那么,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有些什么特点呢

第一,原始思维的特点在于它的形象性。从文字的创造过程看,文字是用形象来表示的。

中国古‘代文字是从图画文字开始的。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通过相似形象的勾画来指物指事。《易经》记载我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创造者们是这样思维的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说,是

通过对天地鸟兽等外界事物及对自身的观察、模拟而创造的。纳西族流传的传说也说,纳西

先民创造象形文字东巴文是“见木画木,见石画石”,是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描绘来创造文字

的。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代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

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宇的。古埃及的希罗格里菲文就是一种原始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靠简单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年第期

的笔画形象地描绘事物的图形来表示某个概念,如山字画成峰形,水字画成波形,太阳画成

圆形,中心再加一点,月字画成新月形。动词也用形象来表示,如一前一后两条腿表示“走

路”手指放在嘴里表示“吃”。年代十分久远的古巴比伦的苏美尔楔形文字也是一种象形文字。

年意大利考古队在塔勒燮尔迪特村发现的古代泥板书,就有不少文字是象形文字,如画

波形表示“水”,画上下的牙齿表示“吃”等。直到近代,一些少数民族还用图画来表示某种意思。

例如,印第安人某个酋长的墓志铭上刻着一头鹿,表示它是个猎鹿能手。印第安人写给美国

总统的信也是一些图画,这种图画还不能称为文字。因为形、音、义三要素还不甚明确或完

全,只能称为前文字。从古文字的起源可以看到,文字起源于图画,是从象形开始的。文字

的意义在其产生之初,都是用形象来表示的。图画文字、象形文字主要是形象思维的外化,

说明在文字创造时代,先民的思维形式中,形象思维占着主要的地位。

古文字的形态,富有生动、直观的形象感。中国古代甲骨文的一些代表动物名称的文

字,简直就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无论是象人、象物、象工的文字,都具有这个特点。

象物的文字,或象山,或象水,或象日等,都很形象。象人的文字,无论是正面的,侧而

的,也都很有形象感。象工的文字,如鼎字、刀字、斧字等都象人类创造的某种工具的形

象,十。分逼真生动。就是一些含义较复杂的字,也都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的。如,甲骨

文中的监字,就是一幅临水照形的形象,字的下边的器皿表示水,上边一人躬腰临视,水中

还隐约有倒影。纳西东巴文字中的浴字,画有水、人、盆三种形状凿字的象形是一人手持

工具凿石,凿下的碎块放在箕中,是一幅凿石的劳动过程的图画,形象十分生动。这就说

明,古代人的思维,形象是意义的基础,形象思维是创造文字的思维基础。

第二,是它的多样性。由于古文字是通过形象来表达的,必然造成文字的形象丰富多

样。首先,同一名词的象形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人字,在古代甲骨文中并没有一种规范化的

表示人的形象,各种各样人的形象都可以表示人。人的形象有正而的,有侧面的,有举手

的,有提物的,有一手上举、一手下垂的等等。据文字学家康殷统计,古代的“人”字象形不

十儿种。表示妇女的女字,也是用各种女性形象来表示的。如有双手放在腹前的形象,有

带发的形象,有画眉毛的形象,有突出双乳的形象,有哺乳的形象等等。甲骨文中的羊字,

有种写法。不同的羊字,很可能是代表各种具体的羊,原始人还没有概括出羊的共同特

性。鱼字的写法也很多,有的象卿鱼,有的象纺鱼,有的象鲤鱼,各有各的形态,人们还没

有概括出鱼的一般的形象来。就连由鱼字衍生而来的鲁字,上边那个鱼字的形状也各不相

同。其次,动词的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跳舞的舞字,古代就有三种形象来表示,一种象一

人双手拿着树枝之类在舞蹈,一种象拿着瓦缸在跳舞,第三种象是拿着火把在跳舞。甲骨文

中,对不同的动物的啼叫用不同的动词,如虎啸、马嘶、狼嚎、牛牟、羊吁、犬吠、狮吼、鹿鸣、鸡

啼、鹤映等等,其听觉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

这种文字形象的多样性,是由当时人们的思维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人们虽然

已经开始从众多的形象中抽取一般性的东西,但是这种抽象能力还较差,还不能从多样性中

抽象出共同性。加上社会交往不够,刘一同一事物,人们往往构成不同的形象,并用不同的形

象加以表示。

倒第三,是它的具体性。这是原始思维的又一个特点人们较多地思考个别事物的特点和规

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

律,对于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和属性则缺乏认识,人们的思维还缺乏这种概括的能力。

思维的具体性表现在名词、动词的专有性。甲骨文字中专有名词特别多,而概括性的名

词却很少。在甲骨文字中和其他一些古代文字中,对牛的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司颜色,

都有专门名一词,例如,把二岁牛写作肺,一三岁牛写作惨,四岁牛写作铡。不同用途的牛也有

不同的文字。如辖,表示睐牛牲,指祭祀用的全牛,曦是指宗庙祭祀用的牛。不同特征的

牛也用不同的名词。如颜色杂驳的牛叫荤,颜色如星星的牛叫抨,黄自色的牛日镰、纯色牛

”峨栓。牛生不同的病,也有不同的名称,如生牛舌病的牛叫料。牛的不同性状也有不同的名

词。如用投表示牛徐行,用擎表示牛的呼吸声等等。对马的专有名字在古代也很多,如躺

表示青黑色的马,骆表示赤色马,蝉表示鳞状黑斑纹的马,貌表示浅黑色的马,骡表示全

身淡黄、粟色、尾毛白色的马,马息表示青白色的马,喊表示赤黑色的马等等,其数相当可观。

不同动物的同一类属性也用不同的同来表达,比如说性别,我们现在用公牛、公马,公

猪、母牛、母马、母猪来表示。但在古文字中则用不同的名词,公牛是牡,公猪是狠,公羊

是抵,母牛是扎,母鹿是鹿,一母犬是起。一占代似乎还没有概括出公畜、母畜的共同特征,没

有能创造出具有一般意义的公字与母字来表示性别。不同的动物的圈栏一也’专用名词,如牛

是牛棚,马是马厩,羊是羊栏,猪是猪圈等等。

动词也有具体性。不仅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动词,就是相同的动作,由于对象不同,动

作时间不同,往往用不同的动词表示。概括性动词很缺乏。如古代没有表示一般意义的杀字

和屠字,杀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劝词‘。杀猪用州字,杀羊用判字,杀牛用物字。狩猎一

词,在古代也有专门的词表示,不同季节狩猎有不同的司。据《尔雅·释天》的解释,“春猎为

茧,夏猎为苗,秋猎为弥,冬猎为狩。”赶羊、驱马、放牛都有专门名词,还没有概括出放

牧一词。

古文字中,较高层次的类名司特别缺乏。庄甲骨文字’住,有多种多样的动物文字。虎、

龙、羊、牛、鹿等应有尽有,但是却没有表示一般意义的件字。虽然有了这个字,但却不是

兽类动物的概括,而是狩猎的意思。在甲骨文中,兽字的写法是叉与犬的复体,有的是叉、

网、犬的复体,这些物品都是狩猎工具,含有捕捉动物之意,作动词用。后来,文字在发展过

程中,兽字才逐渐转化为一类动物的类名。

与兽字相比,鸟字的产生比较早,’亡是鸟类动物的总称。而对一兽类、鸟类、人类的进一

步概括,在很长时间内都是空白。动物一同是很久以后才产生的。

概括性名同、概括性动词的产生标志着原始思维概括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实际应用

中,即使产生了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动词和名词,人们还是常常更多地使用具体名词和具体

动词,如甲骨文中开始用猪来概括公猪哮猪大猪小猪。但是,在《诗经》中虽然有许多诗描写

猪,却一次也没有出现过猪字。出现的有毅字,系指一岁小猪,如“一发五积”。召南·验

虞出现的有把,即母猪,如“一发五把”。有研,指三岁的大猪,如“献研于公”。《幽风·七月》

《淮南子》中提到猪的地方称稀,是指大野猪。《左传·隐公十一年》中提到猪的地方用豚,即

小猪。可见,即使有了一般性的概括名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较多使用的,仍然是具体名

词。这表明,思维具有历史继承性,一代人的思维方式的基础是前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因而

具有强大的历史」瞬性。这也表明,思维的进步是一个困难而漫长的过程,是人类无数世代物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年第期

质活动成果的内化。

三、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今天的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人们已习惯于通过理性思维来把握世界,寻

找此界内部的规律。然而,这种抽象思维的能力不是天赋的,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在形象

思维的纂础逐步发展起米的。文字的发展记录了人类思维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步伐,

记录着抽象思维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步伐。从这个意义讲,文字是思维的考占学。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

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

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

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

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表现在古文‘护土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弃词、数词的极端贫乏。从

甲什文看,形容词数清相火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沃等为数不多的形齐

词。形吝问是对井物性质的抽象。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

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卜。因此,形吝词的产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

能力刁‘有「丁能。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还没有产生形弃词,要说热,只能说“象火一

样”。

在一占代义户卜,数最词也比较少。数最一与事物总是连在一起的,原始时代的先民只接触

一只猪、‘匹马之类的具体事物。囚此,古代中国人的一文‘“扫,在相当一段时问里数量和事

物是联在起的,例如二人是仁,五人是伍,一卜人是什,三匹马是骏,四匹马是驯。在现代

某些少数民族那里还有这种情况。如波利尼西亚人说一百只独木舟和一百只椰子用两个不同

的词,还没有抽象出一百这个数量概念。数词的贫乏也是抽象思维不发达的一种表现。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从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看,古代人类进行抽象思维还末

摆脱对事物的依附,还需建筑在形象的雄础上。春夏秋冬的意义比动物名词要抽象一些。创

造时间名问需要把时间与景物联系起来,需要抽象出与时间相联系的景物特征来。古代汉丫

在表达时问名词时也采用形象化方法。如用春草生长之形代表春,用日出地平线表示旦,用

日在草木中表示暮。在纳西族古文字中,傍晚是日落西山时的景象,中午是象太阳在中午时

光芒四射之形。春天一词以天底下的风来丧示,因为当地春天是风季夏天一词用天底下的

雨丝来表示,因为当地夏大多雨秋季以天底下的花朵米表示,因为当地秋季是鲜花盛开的

季节冬季则用天底下的雪花来表示,因为冬天多雪。

形容词也是从形象中抽象出米的。汉字的自宁,形似白色谷米厚字,是建筑物坚实的

样子明宇,是日月光辉的样子光字,是人头点火燃烧之状丽宇,是鹿皮身上的斑斑点

点的形象关犷,是古代妇女头上插一鸟的羽毛的样子好字,是女子多子的样子,古代人一认

为多子为好。

数词,也是依靠形象的描绘来表达的。汉笋中的一、人一三、四,一占代分别是一指到四

·,

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

指的象形。五字在古代作丫,六字作八,七字作十,八字件人,都是代表两指交错的不同姿

势。九‘二在古代象手臂形。一卜竺字作,是竖一指的象形。廿,什,四十作日、山、叨,象竖

二折、三指、四指的形象。一占代人用手指计算,手是人类的第一代计算机,因此,最早的数

词也是模拟手指的手势形成的。万字,古代人写成象一种多足类动物,有头有尾,有众多的

足,以此来丧达万的概念。

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不断发展。从古文‘字的演化史,一可以清楚地

看到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历史。

一首先,抽象能力的提高表现在文字山整体象形现特征性形象的象形土。早期文字,牛宇

就是一只全牛,羊宇就是一只全羊。后来,古人逐渐用牛头表示牛,用羊头表示羊,把局部

从整体中分割开来《,用典型特征来代替一般特征,这需要较离的抽象能力,特别是分析的思

维能力。在迸行这种思维时,大脑中撇开了众多的牛、羊的形象,而代之以抽象的牛、羊的

形象撇开牛、羊的全体,而抽象出牛、羊的局部,以局部来代表整体。

其次,抽象能力的提高还表现在复才率文字的诞生。单体义字只代表一个事物。要代表人

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时,就需要抽象出两件事物之间的联系。例如’古人用两人

并认衷示“并”‘芥,用人骑马上表示“骑”宇,用两人夹辅一人之状来表示“夹’宇,用人倚树旁

来表示“休’字复体文’多的创造过程中,比较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它需要综合的思

维能力。缺乏这种思维能力,两件事物无法抽象出合理的联系,也无法从联系中抽象出新的

意义。

一于其次,几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表现在抽象性程度较高的文护的不断诞生。中国古代先

民最早创造的方丈字是一些实体名词。它们有具休形象叮以描绘。例如虎、象、鱼等。随着

抽象能力的发展,人们又进一步创造了一些比较抽象的名词,例如春、夏、秋、冬、旦、暮

等一卜全间名词。时间名词,抽象性程度就相当高。因为时间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从

事物的运动中感觉到,从一草木的兴衰中感觉到,从太阳、月亮的运行中感觉到。因此,这些

名词的产生说明先民们已从日月运动中抽象出了时间的概念,这是抽象思维的一个很大的成

就。此外,原始先民还创造了抽象程度较高的动词、形容词、数词。抽象性较强的词类的诞

生是抽象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最后,抽象能力的提高还特别表现在文字意义的抽象化程度的增加。有些文字本身尽吟

很早就产生了,它的结构和形状也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它的内容扩大了,深化了。我们可以

从扩大和深化了的内容中,看到抽象化程度的提高和抽象能力的发展。例如,“物”字在甲骨文

时代就已经创造了,但那时专指杂色牛。殷周时代多用杂色牛来祭祀。《诗·小雅·鸿雁》上

说“二二一维物,尔性则具”,这里的“物‘,就是指条花色牛。后来,专指杂色牛的“物”逐渐

扩大到代表同种属的东西去,使具体概念转化为抽象概念,进一步又把物的意义扩展为表

达万物共同属性的高级抽象概念。如《诗。小雅·鹿鸣》“物其多矣,··…,物其有旨矣,……物

其有矣。”还有了“一耳物”“万物”的概念,成为抽象化程度极高的词。抽象能力达到这一水平,

作为人类思维中最抽象的哲学思维一也就萌芽了。

今天,抽象思维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得心应手的工具,而这个工具的形成,帅经经听过

无数人类的怂维磨炼,它是一项人类思维的辉烨的历史威果。

弓上海让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妞年第用

四、概括能力的发展

今天人类的思维具有高度发达的概括能力。正是有了这种较高的概括能力,我们的思维

刁‘能从个别上升为一般,从有限认识到无限。否则就没有分类,也不会有科学。

原始先民的概括能力比较低。他们的思维方式,带有极大的具体性。概括能力象抽象能

力一样,也是思维历史发展的结果。这个历史过程,也反映在古文字的演化史上。

首先,文字在它的历史发展中,个别的形象越术越变成一般的形象,概括性程度不断提

高。早期文’了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

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人”的象形文宇,也是多种多样,后来演化出人的侧身

象形来代表各种各样的人。早期文‘户,,儿乎每个文宇都经历了这洋的概括过程。没有这种

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犷。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的特

征,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护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其次,高级的概括性词类不断诞生。古一迈字中只有桑树等具体的树名,只有麦、黍等具

体的庄稼名词。后来刁‘用“木”代表各种树木,用“禾”代表各种农作物。木、禾等词都是对一

类事物的较高的概括。

第三,某些文字的意义不断具有更概括的合义。不少动司虽然宇没有变,但意义却由个

别扩大为一般,概括性程度有了扩展。例如,“悬”代,原来是指用绳索把牛角扫在树之状,

它专指悬挂牛角,后来演变为挂一切东西都称为悬。“侵”’戒,原来是专指夺牛的行为,牛一

度是人们的重要财产,因而夺牛用专门动词“浸”来表示。后来,把夺羊、夺地等行为都称为

浸,使之具有了比较广泛和一般的含义。这一类动词,在古文犷中也是不少的。

在抽象和概括能力发展的卜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一方而,形象思维从自

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另一方面,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代人类从

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

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从火光、日光中抽

象出了,’刃”竺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又创造了新的具体的形象,如“明子”戈透明状的树脂,

“明火”指用阳隧映「所生、用于祭祀占卜的火、,“明水”祭祀用的净水,“明烛”祭祀用火

炬。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犷、

镜土护,在抽象出了’妇”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代人类从众多的个别

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一甘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例如,

创立了羊字后,又进一步创立了揭字,揭是去势的公羊,去势技术产生稍晚,揭字的产生也

就晚于羊字。总之,我们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

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

够更探更广地认识世界。这也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共同规律。

本文责任编样郑开琪、史文熊

献花(0)
+1
(本文系赤子夏日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