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让心若水 于 2014-12-2 16:25 编辑
+ {2 C0 r% w' c. x) s3 Z: \
你在我背后开一枪,我依然相信是枪走了火 4 L9 A3 W' b- }+ ?
这是最近网络很流行的一个故事:
二战期间, 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发生激战, 最后两名士兵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这两名士兵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 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小镇。 他们在森林中艰难跋涉, 互相鼓励和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 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
/ U1 {6 `0 [! o* I
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 依靠鹿肉,又能度过几日了。 也许是因为战争的原因, 森林中的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 除了那只鹿, 他们再也没有看到任何动物, 仅剩下的一点鹿肉, 背在年龄较小的那位士兵身上。 一天,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 经过一番激战, 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
, ~ I# R! f6 N$ S
就在他们自以为安全的时候, 只听一声枪响, 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中了一枪, 幸运的是仅仅肩膀受了伤。 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过来, 害怕得语无伦次, 抱着伙伴痛哭不止。 1 |5 i& q7 n) o* T: ~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 两眼直直的。 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 身边的鹿肉也没有动。 谁也不知道, 他们那晚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第二天,部队找到了他们。
* ^7 r9 I- T% }6 z# e- y& d, l
事隔30年, 那位受伤的士兵说: “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 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 在他抱住我的时候, 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 但是当晚我原谅了他, 我知道他是想独自占有鹿肉活下来, 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
* }% @7 X, i6 \ x% _# V
此后30年, 我装着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也从不提及。 战争太残酷了, 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家。 战争结束后, 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 他在他母亲的遗像前跪下来, 请求我的原谅。 我没有让他说下去, 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 我没有理由不原谅他。 % r9 p6 I3 Z8 ^ g
一个人, 能容忍别人的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傲慢无礼、 狂妄无知要靠极大的心量。 受不了恶意诽谤, 纠结于此, 只能对自己造成致命的伤害。 以德报怨说着很简单, 但与其说是回归仁慈、 友善与祥和, 不如说是放过了自己。
$ r% { y* p- S! d- [) {
安乐吉祥的生活从何而来? 是:忍辱。 大多数人际关系中, 痛苦往往来自于身边最亲近和信任的人 伤害了自己 (事实上这是头脑的错觉。 同等的伤害,我们会因为关系越亲近, 在情绪上显得更难以承受而已)。
但真正的问题是: 即使事情已经过去很久, 受害者都还记忆犹新、反复回味…… 于是,当意识聚焦于痛苦与怨恨时, 自然失去了向前看、拨出泥淖的力量。 结果楞是让别人的一次过失, 惩罚了自己一辈子! 是啊,干嘛不放过自己呢?! ! i/ x, g* r$ x) H T9 t
读到此, 相信你会和我有同感: 这是个震撼心灵的故事! 人生不过这短短的几十年, 我们到底该如何度过呢?
4 ^' m! Q. A6 A7 h" ? K& M
有些人,遇到一些事, 就把自己的心锁在“牢笼”之中, 整天愁眉紧锁,甚至苦大仇深, 甚至生不如死...... 人生的一切人事物, 只有一个目的, 提醒你成为更有智慧、 更有爱心、 更有创造力量的人...... 放下别人的错, 解脱自己的心。
- u5 @- R5 _' s0 g3 X
正如文中年轻的士兵, 他居然能够在当晚原谅、 当晚放下! 看起来是原谅别人, 其实是放过自己。 是的,真正伤害你的, 往往不是事情本身, 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
9 p! u7 U6 K. n
与其怀恨在心、终苦一生, 不如立即放下! 人生原来可以如此美好! 最后想起一句话: 信任是什么? 信任就是你拿枪打了我, 我仍然相信那只是枪走火了 5 r6 I# S3 V; ~& L
, Q F( P, A9 ~! z. w- u
. \* h# N9 u' m$ ~9 `( m8 R8 u
% G7 {# E- s7 U1 ?" t4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