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TC的问题出在哪里(图)

 方珺逸 2015-03-30
                   转型期间,最忌讳的就是管理层人员流动频繁,人心不稳。业绩下滑不可怕,可怕的是经营管理者本身看不到转好的希望,失去信心。而这一点,在HTC身上出现了。转型一年未见实质性效果,HTC对高管降薪。2011年HTC 主要高管薪酬总额约合5000万美元,而2012年仅有2200万美元,下降一半还多。发展的压力与激励机制的减弱,导致了高管流动性的加大。

3 月20 日,HTC 宣布换帅。创始人、董事长王雪红出任公司CEO,原CEO 周永明先生则隐身幕后,专注于面向未来的产品和技术研发。王雪红直接出任CEO,更大程度上是为了稳住人心。实际上,2013年底王雪红就已经复出,主管认为HTC最大的短板在于市场营销。在其管理下,HTC 略有恢复元气之势,但仍有高管离开。换帅举措对于王雪红来说,在管理内容上没有变化,但可以起到一个作用,给投资者一个信号,也给管理人员和全体 员工一个信号—公司是下了最大决心转型的。

除了给出一个信号,暂时增强信心外,目前看不到更大的作用。对于久病之人,一针强心剂能起到多大作用呢?笔者认为,HTC高层更应该关注一下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HTC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很多离职高管向媒体抱怨周永明的管理风格,认为他是HTC复兴的“绊脚石”,这未免有些太武断。殊不知,周永明在CEO 的位置上10 余年,HTC最风光的时刻,同样是在他的带领下,而且周永明的管理风格是王雪红所认可的,也是HTC 一直以来没有变化的。那么,HTC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第一,产品定位问题。2012年业绩下滑幅度最大的时候,HTC 高层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产品,于是有从机海战术到精品进行过战略转型尝试。机海战术是三星模式,精品战略是苹果模式,两者都一直在坚持,模式本身都没有问题,转型后的摇疑不定给HTC 带来大麻烦,无论是双旗舰战略还是忽高忽低的定价模式,都直接反应出一个问题,没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在中国本土市场上,HTC 更是欠考虑。中国的手机产业已非当年,手机质量在不断提高。HTC需要认清对手是谁。不屑与华为、小米为伍,却又赶不上苹果、三星,如果一直这么纠结下去,就始终找不到自己的路。中端市场本身是良好的切入点,一直以来竞争并不是很大,HTC 本身也做得到,需要的只是对自己的承认或者向现实“妥协”。

第二 ,营销依然是大问题。王雪红自己都如此说,“营销做得很差,非常不好。”笔者始终觉得HTC 产品做工很不错,有匠人精神,能够拿下几乎每一个最佳智能手机奖项,但现在的手机市场,已经不是拼配置、让产品自身说话的时代,要么是大手笔的宣传推广,要么是持续不断的互联网营销。2013年开始,尽管HTC 加大了营销投入,但仍显不足,与三星的116亿美元相比,HTC 的8.4 美元显得过于吝啬与单薄。在中国市场上,当HTC在传统营销上发力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中国市场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已经大大改变传统的手机营销方式,战略上不屑小米,但战术上还是要重视的。离用户太远,最终容易被用户忘记。

第三,渠道布局始终慢半拍。主要体现在中国市场上。当苹果、三星甚至中华酷联加大与运营商合作力度的时候,HTC还在忙于社会渠道。意识到运营商重要并开始加大布局的时候,各大手机厂商已经开始了“去运营商化”“电商化”运动。在渠道策略上,HTC 一直是慢了半拍,对形势的判断,以及应对能力明显不足。现在更值得HTC思考的是,在渠道销售上溢价能力不断走低的情况下,渠道策略该怎么走?

HTC 的CEO 无论是周永明还是王雪红,其实在管理风格上不会有多大的变化,能否复兴,不在此举,而是要对产业发展形势有正确的判断和灵活的应对,在产品定位、营销互动、渠道布局上有更加有效的举措,并且尽量保持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如果这些做不好,复兴只是空谈。(雪花)

作者:雪花

(来源:经济导报)

netease 本文来源:大众网-经济导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