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化”治理推进基层善治

 庸庸学馆 2015-03-30

“六化”治理推进基层善治

作者:陈奕威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2982

古往今来,良法善治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命题、当政者共同的追求。基层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许多社会矛盾的源头,创新社会治理,推进良法善治,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惠州坚持“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治”,初步构建以人本化、民主化、法治化、源头化、立体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基层治理体系,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保持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走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创新协同推进的路子。成功夺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蝉联“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连续5年获评“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
  突出人本化,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社会治理问题,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问题,以人为本是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各项社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都要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惠州以民生民愿为方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努力使本地人有自豪感,外地人在惠有归宿感。强化普惠性,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惠州坚持“人本立市”理念,以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为目标,率先在全省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经过3年来的试点探索,编织了一张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有效缩小了城乡、县区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重视差异性,做好各类群体精细化服务管理。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创建“特色之家”,对不同群体实行精准服务、有效管理,在全国率先成立“复退军人之家”,实现市、县(区)、镇(街)全覆盖,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复退军人服务管理网络,使复退军人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活动有场所。近年来,全市10万多名复退军人没有一个人进京上访。此外,还先后成立“流动商户之家”“出租车司机之家”“外来工之家”等特色之家,搭建各类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帮助的平台,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特定群体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突出民主化,将“由民做主”落到实处。现在基层的矛盾问题,有相当部分是因为政府“为民做主”大包大揽,决策不问实际情况,办事不问群众需求,工作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吃力不讨好”。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实现基层善治,必须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激发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惠州倡导践行“由民作主”理念,创新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推动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在全市农村创新推行“四民主工作法”,实行“民主提事、民主决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真正让群众唱主角,有效预防了基层干部腐败不公引发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办群众最想办的事、急需办的事。通过媒体征集、群众“海选”,确定每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在城市社区,探索实行“社区约请”制度,社区居民自主约请市、县(区)相关部门现场办公、集中办事,做到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说了算”。
  突出法治化,筑牢基层依法治理的基础。法治是实现基层善治的根本保障。惠州以推进“法治之城”建设为载体,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规矩意识,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打造以“法制副主任”制度为代表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创新推行村(居)“法制副主任”制度,由市、县(区)统一聘请法律专业人员担任,实现全市村(居)全覆盖,为村(居)委会和村(居)民提供普法宣传教育、法律文书起草、依法调处矛盾等法律服务。全市“法制副主任”每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上千宗,在促进基层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探索推行“法制副校长”“法制副厂长”制度,在博罗县试点“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工作,在龙门县未设法庭的乡镇设立“司法惠民工作站”,将法律援助、司法服务延伸到基层,不断健全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化解基层矛盾,解决基层问题,既要讲“情理”,更要讲“法理”,以法为纲,才能让群众信服。
  突出源头化,“小题大做”化解基层矛盾。近年来,惠州坚持坚持源头防范、滚动排查和依法化解相结合,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科学决策抓防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落实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定期研判抓排查。坚持社会形势分析会制度,市每季度召开一次,县(区)每月一次,镇(街)每周一次,对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研判、早化解。探索建立“大数据督查网络”,完善矛盾排查分级台账,实行滚动排查、动态跟踪,确保及时发现新苗头、有效化解旧积案,避免形成新的积案。
  突出立体化,织密平安建设“三张网”。惠州通过筑平台、建机制、强队伍、重技防,着力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健全“工作网”。率先在县(区)、镇(街)均建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村(居)和千人以上企业、学校建立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健全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推动形成“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司法主办、部门参与、联合调处”的大调处、大综治、大化解工作新模式,做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打造“群防网”。在加强警队建设、推动警力下沉的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壮大“平安志愿者”、义务安全员等“红袖章”“黄马甲”队伍,全市现有各类群防群治队伍33万多人,实现了“大巡防”向“大群防”升级。织好“技防网”。坚持人防与技防并举,初步构建起全覆盖、全天候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与此同时,坚持打防结合,对各种违法犯罪敢于亮剑,重拳出击,每年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全市“两抢一盗”等刑事案件下降,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突出信息化,推动社会治理迈向“大数据”时代。惠州注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手段实现对海量信息数据的快速收集、研判、处理与共享,有效提高了服务管理中的科学决策、准确预判、快速处理能力,推动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更富成效。建立“社情民意库”,最大限度收集民意,最高效率解决治理难题。群众以网民身份通过互联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已成为一种趋势,就惠州来说,仅市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平均每年收到网民有效来信3万件,这些海量、及时、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惠州为此整合现有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惠民在线”论坛、“向书记说说心里话”论坛、党政领导信箱等各网络问政后台资源,搭建起“社情民意库”,建立了涵盖网民来信、领导批示、部门处理、督办跟进等全流程的工作机制,对社情民意实行综合归集、分类归口办理,有效减少重复和提高效率,并及时提交民意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真正做到了群众“有地方说话”“说了不白说”。建设智慧城市,让社会治理搭上“信息化高铁”。依托云计算技术,建起了“横向覆盖部门,纵向延伸县(区)”的一体化网上办事大厅,同时在农村推行“掌上村务”,建设“三资”监管等平台,把农村社会治理也纳入信息化轨道。以获批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为契机,突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重点,打破“信息孤岛”现象,推动各系统、各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建设一个高效便捷、全面覆盖的智慧应用服务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全面进入信息化、现代化时代。
  (作者系广东省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