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夜晚外出,要点燃烛火 男子进入内宅,要庄重大方,不能声容有异,骇人视听。男子,夜晚行路,要点燃烛火。女子,夜晚行路,就更要点燃烛火,因为,只有这么做,才能远暗昧、避嫌疑。走路的时候,男人行右边,女人走左边,相遇的时候,男由右边避开女。 ◇夫妇之道,非常重要 夫妇,乃是一个小天地,天地,乃是一对大夫妇,所以,人民间,各种事态、各种变化的根源,都来自于家庭。儒家所讲的伦理道德,如“五典”、“五礼”,皆从男女间开始,因为,有了男女,才会有夫妇,有了夫妇,才会有父子,有了父子,在封建社会,才会有皇帝和臣子,有了皇帝和臣子,才会有上下等级的分别,有了上下等级的分别,然后,各种礼节、各种规矩,才能有所安排,可见,夫妇之道是多么的重要。 ◇同姓不可通婚 既属同姓,在大祠堂里,又以父子兄弟的辈分在一起聚餐,因此,周代,才要订立这样的制度:只要是同姓的人,哪怕经过了一百个世代,也还是不可以通婚,因为,同姓,代表他们的老祖宗是同一个人,既然如此,那就应当遵守同一祖宗的伦常之道。 ◇男女双方都是贵族,再想兴盛,就会非常的困难 在三国的时候,虞翻(学者)在给他弟弟的一封信中写道:天地间没有永远盈满的规律,所以,男女双方,如果都是贵族,那么,再想兴盛,就会非常困难,所以,你的大儿子虞容,在为他娶妻的时候,应当到远点儿的地方,选个小户人家的女儿,只要她不是羞辱门庭的恶劣种族,只要她贤明有德,只要她忠良仁厚,只要她不昏庸愚昧,只要她有志节、不下流,这样的人就是好的对象。 ◇做女子的,宁可没丈夫,也不要嫁给卑鄙小人 在古代,大多数的家庭,妻子和小妾,文化不高,她们与丈夫同甘共苦,但有些做丈夫的,为了能得到荣耀,竟然会做出可耻的事情,可耻的事情大致来说,有以下这些:以卑污下贱的心理奉承谄媚,缩敛肩膀,伪装笑脸,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老板的话还没说完,他就满口答应,甚至,像曹商那样,替老板舔痔疮,甚至,像郭弘霸那样,替老板尝粪,甚至,像阎朝隐那样,在老板面前装牲畜,甚至,像赵师择那样,在老板面前学狗的模样,做女子的,宁可没丈夫,也不要嫁给这种卑鄙小人,一个女子,希望她的丈夫磨练节操,而她自己,则可以忍饥挨饿,所以,她怎么会愿意自己的丈夫丧失廉耻之心呢? ◇婚姻之礼,最最谨慎 司马迁曾经说过:《易经》以乾坤二卦作为基础,《诗经》把《关雎》这篇文章放在了第一篇,《书经》,它赞美尧帝治装下嫁二女与舜,《春秋》,它讥刺新郎不到新妇家亲自迎接。夫妇间,是人道的最大伦理,先王规定礼教的作用,只有婚姻之礼,是最最谨慎的。 兢兢,是战慄恐惧、谨慎小心的意思,世人都认为结婚是快乐的事,而圣人却心怀戒惧谨慎,世人都认为结婚是男女和合,而圣人却认为男女有别,圣人,他考虑的事是多么的深远! ◇重视礼节,重视自身,重视贞节 商纣王那个时代,许多男人横行霸道、胡作非为,一些有坚贞德操而未出嫁的女子,唯恐会被他们侮辱,所以,预先作了断绝之言:“一个人不敢很早地出外行走,只怕露水多,浸湿了衣服,实际上是怕那些横行霸道的人,如果我不依从你,你就会诬告我,让我面临牢狱之灾,但是,如果你不按照礼节,三媒六证地来娶我,那么,无论如何,我也不会依从于你!”一个女子,如果她随便与人苟合,那她就不能成为一个贤淑的女子,虽然女子终究要出嫁,但是,如果求婚的男家,三茶六礼不完备,贞女也不会嫁给他。重视礼节是为了重视自身,重视自身,则是为了重视贞节。 ◇订婚送聘的礼仪 男子和女子,如果没有媒人的介绍,怎么会知道对方的名字?男子和女子,如果没有经过受聘的仪式,怎么会有交际和往来? 男女双方订婚之后,作为女子,应佩戴好项链,以表示有所系属,如果没什么大的变故,就不要进入到她的住处。 婚姻关系到传宗接代的大事,娶异姓的女子,既可使疏远者成为亲家,又可严别相同的血统。 订婚送聘,必须出于诚意,一旦定聘,就不可翻改。 男女交情的往来,须等到女方接受了聘礼之后才可以。订婚的时候,必须祭告列祖列宗,这表示,自己不敢独断专行,而且,还要召集邻里乡党、亲朋好友,举行宴会,这表示不敢私下成婚。 女家要教诫女儿,为人主持家计,必须以直信为本,必须重视妇德,必须安守本分。 凡是婚礼,都要登记年月日,而且,要在家庙中祭告祖先,这些礼仪和手续,都是为了加重男女的分别。 婚事的种种礼仪,都是为了重视男女间的伦理道德,这些礼仪表明,闺女是正式出嫁,不是随随便便地与人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