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妖说水浒之何涛破案(3)

 屋檐下过客 2015-03-30

9
  何涛向茶坊打听了一下,得知宋江是郓城县的宋押司,本地小有名气的及时雨,顿时对自己昨晚的行为感到后怕,于是赶紧整理着装,要去县衙。


  没想到一开门,发现宋江已经在门外等候了。
  他打扮得衣冠楚楚,身后是郓城县的都头雷横和朱仝,以及十余名美貌歌妓。
  一见何涛,他立刻快步上来唱喏:“何观察大驾光临郓城,蓬荜生辉!昨天在下多有冒犯,今天特来摆酒赔罪。快请!”
  何涛那天没能及时赶去县衙。
  他直接在清江酒楼喝瘫了。

  郓城方面的人配合默契,劝酒娴熟,饶是何涛的酒量超人,也双拳不敌四手。
  不久,他开始跟雷横朱仝称兄道弟,还抱着宋江哭,多次自打耳光。
  假如不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两人真的可能成为莫逆之交:
  何涛在醉倒之前,介绍起自己的本职工作来。
  宋江听他说是来办案时还很高兴,但一听到他说来郓城是为了抓晁盖,心里就咯噔一下,再也笑不出来了。
  关于宋江的情况,还有需要补充说明的地方。
  长久以来,人们都以为清江酒楼是宋江的个人财产,这是不对的。
  这栋建筑的产权和使用权都完全属于郓城县。

  它的本来名称叫做“郓城县驿站”。
  作为县里的押司,宋江的工作就是管理招待所。
  虽然今天看来所长只是个小官,但在以前却未必。
  比如说同样是厂长,在90年代意味着天天被职工堵着门索要拖欠工资,在70年代却可以决定分房子、批准结婚等重大问题,大家巴结还巴结不过来。
  由此上溯到明朝,考虑到那时候全国只有两个厂,东厂和西厂,这个职务简直赶得上皇帝了。
  同理我们可以推知,在宋朝,作为所长的宋江也是不可小觑的。
  跟柴进相比,他甚至还有不少优势。
  首先在财政上,柴进再牛,平时的开销还得掏自己腰包,而宋江却一分钱都不用花。
  第二点优势体现在管理上。
  柴进虽然有祖传的几千间大瓦房,但住几千位江湖人士就稍嫌不够——这些人聚在一起,经常为了谁上厕所不冲水之类的问题打打杀杀,搞得柴府鸡飞狗跳,难免影响小旋风的名誉。
  宋江的招待所就没有这种问题。这座高层建筑虽然住人少一点,但房间都是Apartment,大家吃喝拉撒都不用出门,避免了很多摩擦。

  另外地下的课外活动中心还有几家赌场,因此大家都过得很充实,犯不着去打架,这样大家就自然觉得宋公明很够意思。
  养鸡场里的笼养鸡和老百姓的家养鸡相比,前者收益多。
  宋江和柴进的差别也可以这样概括。
  宋江的另一个过人之处就是有经济头脑。

  他在北宋时期就意识到,等价交换的真正载体不是财物商品,而是劳动时间。
  换句话说,有时候不一定要花钱,花点时间帮人点忙也可以得到回报。
  因此宋江除了收留天下英雄,还经常助人为乐。
  当然,前提是这个人有偿还能力。
  晁盖作为当地有钱有势的代表,宋江自然没少帮他。

  相比之下大街上的叫花子他就很少有兴趣去帮。
  那天他听说何涛要抓晁盖,马上就意识到这回是要亏了——晁盖这种人属于长线投资,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回笼。
  目前宋江面临艰难选择:到底救不救晁盖?
  《水浒传》以及后来梁山的《天魁星照耀中国》都可以告诉我们,尽管风险巨大,最后他决定还是要救。
  正当宋江心惊胆战地策划细节时,何涛支持不住,趴在桌上不省人事了。
  同时倒下的还有雷横和朱仝。

  宋江赶紧溜了出来,骑上快马,直奔东溪村。
  到了晁盖家,他敲开门,没给对方说任何废话的机会,就告诉他生辰纲事发,赶快逃命要紧。然后又匆匆赶回郓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文献都没有记载以后发生的一件事。
  我们知道,拯救晁盖的决定及行动都是宋江陪何涛喝了八斤多白酒以后发生的。
  赶回郓城途中,被冷风一吹,他的酒劲就下去了。
  这时他忽然想明白一件很重要的事,当即勒住马,左右开弓狠狠给了自己两个大嘴巴:“妈的晁盖从今儿起就是通 缉犯了,我还他妈指望他回报什么呀?”

  意识到自己白白成了通匪犯之后,宋江当即回拨马头,又来到晁盖家中,握住他的手说了一通“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江湖风波险恶,多多保重”之类的话,然后强调:“兄弟帮你可是看在咱们的情分上。我可不是想要你一百两黄金啊。”
  然后掉头就走了。
  当宋江回到驿站,推开包间的门时,里面已空无一人。
  他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完了,去的时间太久,被他看出来了!
  连忙问刚才陪酒的歌妓何涛等人什么时候走的,得到的回答是:
  没走,仨人都在桌子底下呢。

10
  如前所述,政和某年某日,何涛来到郓城县抓捕晁盖,却被宋江等人灌倒。
  这只是他遇到的第一个挫折。
  晚些时候,他又遭到了别人的暗算。
  这个别人就是雷横和朱仝。
  我们知道,雷横和朱仝不但跟晁盖有同村之宜,而且交情还不坏——就在不久之前,他们还因为放了晁盖的侄子,收了对方一笔贿赂。

  假如晁盖落网,把类似的事招出来,两人很可能会就此断送前程。
  因此二人早些时候听到何涛说要抓晁盖,心里比宋江紧张多了。
  当然,他们也知道宋江跟晁盖交情不坏,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就很有默契地把何涛灌醉,然后同时不省人事。
  宋江走了以后,他们又同时醒来,商量对策。
  “拖?”两人搭档多年,默契非比寻常,交流起来言简意赅。
  “不,催!”

  何涛恢复神智时,发现自己身处郓城县衙,身边全是捕快。
  他大惑不解,四下张望,发现身后的墙壁上挂着横幅:“生辰纲大案抓捕准备会议”。
  雷横走上来说道:何观察,你的计划,我等都明白了!
  朱仝也抱拳请命:何观察,动手吧!一定成功!
  何涛当时还处于半醉不醒的状态,这时候连自己姓什么都未必记得,你叫他去跳楼学飞行,他也八成会去。
  果然,何涛看雷横朱仝那么激动,自己也激动起来,大手一挥:出发!
  雷横朱仝在背后相视而笑。
  当然,何涛这种老公安,脑子里还是有根弦的。
  他隐约记得,今天这事好像比较重要。
  于是他硬撑着站起来,大着舌头反复强调,要求同去。
  这个举动让雷横心里打鼓,不知他是真醉还是装糊涂。

  就算是真醉也不放心,万一到了东溪村,这厮酒又醒了怎么办?
  为了保险起见,他又决定:干脆,把他支开。
  出发不久,雷横让队伍在一个路口停下来,对何涛说:何局,我看这样吧,前边有个岔路口,你带大队从大路走,我领几个人走这条小路,去抄他们家后门。
  何涛眯着醉眼,对这两条路端详了很久,问道:“这条小路上很热闹呀,都——都是些干什么的?”
  朱仝说,何观察,不好意思,这条路一直是治安死角,街两旁全是些洗头房什么的,这个案子完了以后我们一定好好整顿一下……
  没想到何涛却笑眯眯地说:“不要紧不要紧……我看还是这样,你们带队走大路,我自己去包抄就行了。”
  说着就朝小路走去。

  走了两步,一回头看见雷横等人目瞪口呆地站在原地,他还一边倒退一边挥手:“你们去就行了,这边我一个人应付得了……”
  雷横朱仝带队来到东溪村,命令手下敲锣打鼓,扯着嗓门大喊道:
  “晁盖,往哪里跑!”“你在黄泥冈的案子都调查清楚了,快点来自首!”“抓住晁盖,别让他跑了!”
  这当然是多余的——如果你打过群架就会知道,人逃跑的速度跟胆子大小是成反比的,因此接到宋江报信后晁盖等人跑得应该比兔子还快,早就到石碣村了。
  雷横扑了个空,就带队回郓城了。
  本来他俩还担心何涛会怪罪他们办案不力,甚至怀疑到他们头上,但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何涛搂着两个小妞在城门口冲他们招手。
  雷横小心翼翼地说:“何观察,不好意思,人……跑了……”
  何涛好像没听见:“好……挺好……走,一……块儿上去喝……两盅……庆功……”
  雷横等人跟着进了酒楼包间,一股香水味迎面扑来,里面足有二十几个花枝招展的陪酒小姐,好像一个surprise party。

  何涛大着舌头对她们说:“我说——马上——就来吧,你——你们还不——信……”
  这件事就这么结了。
  11
  以上就是晁盖等人虎口脱险的全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件顺利得几乎没劲的事。
  但在后来梁山上的文献中,这件事却变得复杂了很多。
  我在前面引用过梁山方面的文献,你大概也看出来了,这些东西真正起到的作用并不是记录历史,而是考验人的忍耐力——有的时候它的确操蛋到令人想把它烧掉的程度。

  在晁盖刚上山不久编纂的权威文献《黄泥冈起义纪要》一书中,只有宋江报信这回事。后来宋江上了山,“雷横私放晁天王”的记载就出现在更权威的《梁山简明革命史》一书中:
  当时晁盖等人还在家收拾行李,听到响动才开始逃跑。
  但不幸跑错了方向,迎头撞见雷横的队伍,雷横冒险把他们放了。
  假如你翻阅再后来成书的最权威文献《天王实录》,就会发现,宋江报信这件事消失了,只剩下雷横……
  对于到底谁救过晁盖这个简单的问题,每个答案都像星星一样忽隐忽现,实在令人头疼。
  当然,完全让人省心的文献也不是没有——在晁盖临死前不久修订的《天王实录》中,已经没有任何记载说有人救过晁天王。
  假如采用这种材料,整件事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了:
  案发后,晁天王带领众人及时转移到东溪村,在水泊设伏打败了官兵的第一次围剿,然后转移到梁山,收编了当地土匪武装王伦朱贵,建立了梁山根据地。
  整个故事干净紧凑,如同黑白影片,没有任何让人头晕的颜色。

  大学毕业以后,我出国留学。
  必须承认,我在留学的时候不是一个节俭的人,有点钱就喜欢乱花,买点DVD什么的。有一次我买到了纪念版的《辛德勒的名单》。
  有个工作人员在拍摄花絮里说,该片做成黑白影片相当于拍两部电影——先拍彩色的,然后把所有胶片加工成黑白的再转录一遍。
  这首先令我很惊讶——我本来以为斯皮尔伯格是为了省钱才拍黑白片的;

  然后它又影响了我对某些历史纪录的看法——简单干净的故事,必定是出自加工。
  因此尽管某些资料能够极大地减轻我的工作负担,但我并不打算采用。
  

12
  这篇小说不叫“宋江的故事”而叫“断金亭”是出于以下考虑:根据我接受的历史理论教育,人不过是充当历史无意识的工具,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宋江这么个人,只要历史需要,也会出现另一个人来完成拯救晁盖的任务。
  这样看来宋江只不过命好,假如他那天在不适当的时刻去上趟厕所,他的位置弄不好要由何涛来代替了——除了他我实在想不出在那种情况下谁还能去报信——因此不值得大书特书。
  相比之下晁盖占山为王就重要得多,因为这验证了另一条权威理论:伟人对历史的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用梁山官方的说法,“没有晁盖,至少我们的事业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晁盖逝世以后,被追封了很多头衔,比较重要的有“晁盖思想创始人”、“梁山根据地创始人”、“伟大的军事家”、“革命诗人”等等。
  这当然不是乱封的,每个称号都有其实证。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一个山大王的文化水平不会很高,但据我所知晁盖却写了不少诗,刊印成册,广为流传。
  晁盖还整理了不少革命心得,归纳为“晁盖思想”,甚至还译成了多国语言。
  我看过英文译本,译名是“Chaos Theory”。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只要一个伟人在东方动一动手指,就会在加勒比海形成飓风”。一般人还认为,晁盖没怎么打过仗,这也是错误的。
  梁山战史有“前三大战役”之说,指的是石碣村、祝家庄和曾头市。晁盖就指挥了其中两次。

  石碣村之战被誉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吴用回忆说当时官差士兵共有近千人,气势汹汹地杀来,有的同志已经丧失信心(说到这里他还瞟了刘唐一眼),但晁盖毫不惊慌,通过充分发动群众,迅速组织了抵抗武装,并通过游击战、麻雀战成功地粉碎了何涛领导的第一次围剿。
  对吴用的说法,我首先对那个“近千人”表示怀疑。
  除了考虑到他的为人以及中国人计数喜欢无故进位的习惯,还有何涛的报告可以参考印证。
  何涛次日酒醒以后,思考了两分钟,终于想起自己此行的任务,还回忆起雷横说晁盖跑了,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好在朱仝后来告诉他说东溪村有人报告,晁盖等人去了石碣村。
  何涛不敢再耽搁,决定带队前往石碣村。
  但雷横说石碣村有一两千村民,阮氏兄弟在那里经营已久,强行抓捕恐怕警力不足。

  何涛觉得有道理,于是跟济州方面联系,又调了二百官差过来协助执行任务。
  那天何涛带队来到石碣村,一进村就发现气氛有点不大对头:家家关门闭户,街上连条狗都没有。
  但走了一阵,就发现渐渐有人影出现在街头巷尾,而且都是手持棍棒的后生。
  这些人越聚越多,最后终于把何涛等人围在一个街口。
  这里需要交代一下晁盖方面的备战活动。
  战前准备会议开得很热闹,大家都在乱糟糟的发言,基本都是在骂白胜。

  阮小二虽然经常说造反有理之类的话,但真到了非造反不可的境地,他又很不甘心,因此开始对晁盖发火,嫌他拉白胜这么个累赘入伙。
  晁盖说:熟归熟,但这么说话就是血口喷人了——最后决定用白胜的人是你,你怎么不记得了?
  有的人,不分青红皂白,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
  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我们的事业虽然有挫折,但是从整体来看,成绩是主要的,是九个指头……
  晁盖还企图拉出吴用助阵:“吴学究你当时也在场,你说句公道话。”
  但吴用看见阮氏兄弟的表情都有些吓人,更重要的是他想起此时大家都在他们三兄弟的地盘上,于是就哼哼唧唧的不肯说话。
  阮小二表示想不起来录用白胜是自己的决定,还进一步断定白胜是个卧底,并质问晁盖把房子租给这么个卧底是什么意思。
  晁盖依然没有看出势头不好,坚持不肯认错:
  “有的人,一贯地制造是非,一贯地投机取巧,一贯地见风使舵,你翻开你的历史看看,你究竟干了些什么?
  关于这个白胜,我早就说过不要搞了,是你非逼着我搞的,如今出了问题,怎么又成了我一个人要搞的呢?

  要是没有我,你们谁会知道生辰纲呢?
  如果讲到责任,责任在吴用、责任在刘唐,其他人多多少少有点责任……
  主要责任应当说在我身上。
  你们看,‘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无后乎?
  我一个儿子都没有,我看是没有后的……”
  就在大家的忍耐力快到极限的时候,阮小七一拳把晁盖打晕,然后跟小五一起把他捆了扔在墙角。
  大家都感觉耳根清静了很多,可以思考问题了。
  公孙胜首先提出上梁山,但吴用不同意:“不要被敌人吓倒,难道我们除了当土匪就没有别的出路了?我看不一定吧……”
  公孙胜把嘴一撇:“别看不起土匪,依我看土匪的水平也比整天揣着张报纸到处胡说的人高多了……”
  “那也肯定比整天叼着烟卷污染环境的人高多了!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切反动势力,不是真老虎,也不是铜老虎、铁老虎,统统都是这个……”
  公孙胜依然不买账:“有的人就是胆子小,看什么都像老虎。”
  争吵声中,刘唐方寸大乱,嚷嚷着主张逃到海南,但没多少人支持,他就歇斯底里,乱喊乱叫,说什么“咱们跑不了了,都得砍头”等等。
  这时晁盖已经醒了过来,对他展开了批评教育:“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弄个梨子,亲口吃一吃……

  我国的死刑有很多种,你怎么知道不是绞刑腰斩五马分尸……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结果阮小五不得不找了块抹布把他嘴堵住。
  最后还是阮小二拿了主意:上梁山。
  考虑到官兵已近(他派了不少治保会成员当眼线),他决定先想个办法拖延一下他们。于是阮小二召开了村民大会,作了如下发言:“乡亲们,得到上级通知,今天下午加收公粮。”
  下面顿时炸了锅,大家都表示三天两头收公粮,已经活不下去了。
  阮小二又说:“乡亲们,这回可不比寻常,我得到消息,州里的观察何涛亲自带队,谁要是不交,就带到州里蹲小黑屋——那可跟平时在咱村的小黑屋不一样,进去了不死也得扒层皮!”
  村民们听说世上还有比阮小二家后院还要黑暗的地方,当时就不约而同地打了个冷战,然后纷纷喊出大逆不道的口号,决定拼死抗粮。
  阮小二十分满意,带着大伙悄悄溜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