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分一日 歲 不能已以 不任遐想 希還一字 “執別”,猶言“握別”。 “睽阻”,離別阻隔;又,“睽離”,離散;“阻睽”,阻隔分離,唐錢起《山下別杜少府》句:“寸晷戀言笑,佳期欲阻睽”。“睽”,說文:目不相視也;六書故:反目也,因之為睽乖;易-序卦:睽者,乖也;-雜卦:睽,外也。又張目瞪視之狀曰睽,“眾目睽睽”。 “不任遐想”,“不任”,不堪,不能承受。“遐想”,多釋為“延想”,觀書蹟草法和楷釋,或當以“遐”為是。 適憶奉辭 遂絕知聞 思素友 彫堂去鷰 懷 “適憶”,“適”,正在,剛好,剛才,最近,近來。但此字草法別異,也和其他幾首中出現過的同一個字大不相同,《唐人月儀帖》此字楷釋殘存似“商”部,當是“適”字的異寫,草書形若“运”。《十二月朋友相聞書》草若“這”,似乎《唐人月儀帖》裱失了起筆的一點。唐人有一字二寫,但用處不一的情形,如“並”“并”,做連詞“和,以及”用時寫“并”,做副詞“都,全部”用時寫“並”,這是《敦煌書儀語言研究》的統計結果。這是一個和通常理解的異體字的概念不同的一個有趣的問題。“適”草法的別異,有什麽含義么,抑或僅僅是不合常法的異寫?存疑。 “數載”,數年。但唐人的“數年”和今人的理解或有不同:今人以為兩年及以上都可稱“數年”,唐人卻僅指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曰:“數年,經年,移年,累年,二年,逾年”,三年云“歷年,積年”。 “故理”,故里。 “披尋”,“披”有展開意,或以表“盡情”之義,所組詞尚有“披賀、披慶、披啟、披剖、披說、披會、披集、披冀、披晤”,以及前文的“披文、披敘”。。。一個上升的時代,人們的思想開放而活躍,無拘無束,想像力和創造力需要更多的空間和形式來表現。 “彫堂”,彫同雕。 “鷰”=燕(字库居然有这字!) 奉辭言展 秋 期 佇 面及 “徂秋”,徂cu2,往,過去,開始。“時候徂秋”,“現在秋天就要過去了”。 “翹軫”, “不任遐佇”,前文有“不任遐想”,《唐人月儀帖》到這裡恰恰多了一個“想”字,不看《十二月朋友相聞書》不知道如何句度,比照方知衍一“想”字。 “望覩”,覩=睹。 翔鴈孤鳴 轉 怨及 如疏 “翔鴈”,鴈即雁,有釋為“鷹”。“鷹”“鴈”二字草寫很容易混淆,甚至分別不開,不是起筆那一點的事,這裡就是草如“鷹”,上加點,楷草一樣,區別在“鳥”形上有無冠羽“佳”。多釋為“翔鷹”,鷹本來就是單飛的,離群孤鳴的是鴈。 “旅客”,“旅”字草書楷釋都是(木+哀)形,多釋為“旅”。從之。 “信至如疏”,“疏”,條分縷析曰疏,說文:疏,通也。此字多釋為“流”,說文:流,水行也。草書偏旁“言,足,氵”常有類同。---有關“流”字,《敦煌書儀語言研究》列舉了一個那時的好詞兒,今天的壞詞兒,曰:“下流”,書儀中尊稱對方,曰“恩澤下流”,曰“下流光顧”,曰“下流示及”,尊戴對方為上,故自上而下曰“下流”,曰“垂”。和今天不及尊上,只言鄙下低級的“下流”義可謂江河日下,去之遠矣。---別本此句有做“人信如流”,“人信”即信使,“流”在此做郵路通順解。“信至如流”,“信”也做信使解,可通,做“書信”解,猶言“下流示及”,也可通。存疑。 秋首分飛 遂闕恭參 冰池之寫鏡 之凝花 略修承 “寫鏡”,延展如鏡。 “云似羈愁”,“云”字原跡草書楷釋皆書如是,有釋為“雲”,或非。 “屬寒雪”,“屬”音義同矚。
春首分離 便阻三冬 比加寒風飄雪 不審高賢何當故理 會 佇歸來問 “勤積”,“勤”亦寫作“懃”,傾注心力,如勤勞,殷勤,“勤”以勞心,“勞”以勞力。勤積,有持續關切以致憂思縈懷之意。 “馳奉”,“馳書”,言及古代郵驛的主要交通工具,馬匹,又,千里之遙,心往神馳,故曰“馳”。 《十二月朋友相聞書》意在示範同輩間書信中摹狀節候心情時的用詞,其形式符合書信禮儀的“先標寒暑,次贊彼人,後自謙身,略為書況”的時代特點;同時也應該是當時書法名手傳世的書法範本。有認為是隋唐之際的釋智勇書,有認為是初盛唐的孫虔禮書(見《唐人月儀帖》前後跋),二者相較,釋智勇圓熟腴潤,略多側媚;孫虔禮峻拔剛斷,稍顯孤峭,而《唐人月儀帖》《十二月朋友相聞書》一穠一纖,持正而流利,恰似在智勇虔禮之間,看似中和平淡,要心無波瀾,手無放縱,和合靜氣,也難。右軍書變化無限,此得其正,少有習氣拘限,得筆可待生發。 讀書寫字,用心處便是知識快樂處。 真知無限,“學不羨”,于己尤然。 共勉。 《唐人月儀帖》 《十二月朋友相聞書》 唐 釋智勇 草書楷釋《千文》 唐 孫過庭《書譜》 |
|
来自: almmdjd1947 > 《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