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芮小丹之死

 建东阅览室 2015-03-31


事实上大家不能接受芮小丹自杀的选择,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认为,自杀就是逃避,是懦弱。

很早之前听人说过一句话,即使失败了很多次我也要不断的去尝试,因为我不敢停,停了就意味失败就是最终的结局。

自杀也是同样的道理。自杀意味着你败了,而且是最终结局,永无翻盘的可能。芮小丹你还可以写作啊,而且你知道,丁元英一定不会离你而去,为什么你不试一试,为什么你就不能顶住所有的苦痛和压力,照顾好自己的事业和爱情,然后给命运一个响亮的耳光,对它说,看,你压不垮我!这才是何等的豪迈和完美啊!

坚持下去就有这种可能,这是谁也不能否定的,我们每个“善良”的人的希冀也在于此,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的是,这个结果发生的概率太小了。更大的可能是,坚持之后你还败了——如果炸弹炸坏了脑子,傻了,呆了,如果无止境的手术与病痛让你无法思考,如果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你最终决定还是放弃的时候,我们善良的人们是否还要劝她,你为什么不坚持下去,或许明天就有奇迹;还是终于放过他,说你坚持过,你尽力了,你虽败犹荣。但仅仅是这个虽败犹荣,和巨大的苦痛比起来,值得吗?

退一万步说,即使命运可以向芮小丹保证最终她会爱情事业双丰收,会有一个happy ending,芮小丹仍然会扣下扳机。因为那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小说把芮小丹塑造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书中说,是女人就有贪嗔痴,但芮小丹似乎是一个例外。我认为,嗔在书中比较少见,但芮小丹还是“贪”和“痴”的。芮小丹多次提到自己的“贪心”,不是托词,是实话;程式履行之后的痛哭与念念不忘,在德国聊天时简单的两个字“很想”,简直可以用“痴狂”。芮小丹不是一个了悟的人,因为“贪”与“痴”就意味着“痛”,了悟的人唯恐避之不及(比如丁元英),但芮小丹的高明之处在于放下,她不在意自己的痛。有了大痛苦,才有大快乐。芮小丹贪的不是天长地久,而是完美无瑕,跟这个相比,任何的痛都不是痛。这就是为什么芮小丹和丁元英在一起时多次谈起死的原因。也是丁元英说的,你如果想得到什么,你先要放下。

再说几句,有人说最后肖亚文问丁元英芮小丹为什么自杀,丁元英说她认为自己没用了。很多人就此说,这是否意味着丁元英也认为芮小丹没用了。如果是这样,那丁元英就太不是人了。如果仅仅因为截肢了就“没用”了,那么说好的心灵交流呢,说好的矢志不渝的爱情呢,原来都是TMD扯淡与欺骗!

但我认为丁元英无可指摘。芮小丹认为自己没用了,对于一个对自我有着极强控制与清醒判断的人来说,她认为自己没用了,她就真的没用了,这不是丁元英能够决定的。那接下来我们是不是应该说芮小丹一句,你怎么就那么没骨气呢,脸蛋没了身体没了就认为自己没用了,你把自己看成什么了?你对自己的精神就那么没自信吗?

芮小丹之所以这么选择,有刚才说过的追求完美的意思,但我觉得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对真正的爱情抱有的最重要的态度,就是付出。用芮小丹的话说,那是一个你不由自主想去疼的人。有人或许会说,这是唱高调,爱情就不期望回报了?我的回答是,有回报当然好,没回报也没什么大不了。芮小丹说过,被人爱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是更幸福的事,是你爱着人。你所有的心思都是怎么疼他/她,而不关心自己在这份感情中能够获得多少。所以当你知道自己不能付出了,或者说不能付出那么多了,那么你就是“没用”了,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


不是说因为小丹是绝色美女,才不平凡,这里没有因果关系。他们的不平凡是一种境界,丁的不平凡是他想明白,虽然他还没有真正活的明白,但是他的境界到了一定程度了(参考丁对他父亲的态度)。  而小丹,她虽然没有想要不要活的明白,但是她却活的比丁明白,,,从小丹的不在德国居留,从小丹的当个小刑警,从小丹的最后时刻选择抓那几个凶犯,也还可以从小丹用美色来考验丁。。。小丹所做的选择,又有多少人赞同和理解的呢???   所以她最后的自杀,也是她的一种选择,  她知道她的人生应该怎么去度过,她是高傲的,她的人生就是享受生命的过程,  所以她的性格和选择,是丁也没办法去改变的。。她不是传统的小女人,所以最后丁接受了她,并且懂她(我估计丁也想到她的境界,却到不了,所以他对小丹说过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豆豆把小丹写的太美好了,有点天国女儿的感觉。   享受生活,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能做的,就算不被别人理解。  她最后选择自杀时,心里应该是坦然的,(可能也会有心痛,她舍不得丁) 因为拿不了,就不拿了!

她太完美了,所以她做不到~她无法在如以前一样直白的面对丁元英,从她选择作为一个警察开始,就足以证明,丁元英曾经劝过她放弃警察一职,但是后来他也放弃了,因为他太了解芮小丹,他知道她不会,这一职务角色的背后就反映了她对于性别的对等性骄傲感~所以,结果芮小丹选择了自杀是一种必然的结局~这种结局才会使得故事更为完美。芮小丹本身来说就是上帝给予丁元英一份短暂的厚礼~

一方面是小丹的性格底色,她是个独立的女性,在生活中也好,在爱情里也罢,她对丁元英,是基于同等高度的付出与理解,如果她活下来,需要别人照顾她生活起居,对于小丹的性格是不符合的,小丹为人,是站着的大写的人,这是她的根基,事业什么的,充其量只是在这基础之上,独立都没有了,谈何其他。我想,即使没有与丁的一段感情,小丹也是会选择开枪的。

我觉得是归属。还是记得老丁和小丹在耶路撒冷时关乎生死的言论么?从这里看,小丹是看得很开的,小说后面部分写到小丹母亲已有归属。小丹的朋友也是各有所得,警察似乎是小丹唯一能给小丹需求感的,而警察是与生死交集的。想必她早有准备。所以,活的清楚,似乎也是一种残缺美。

芮小丹的死是她的天性使然:“自性自在,不昧因果”。这是做“自己”的极致。如果理解了这句话,就应该知道残缺的芮小丹的死是她必然的选择。

作为普通人,不少人把“尊严”放在高于生命的位置上。书中的乐圣的董事长也是为此而死;文革期间多少智者、经历无数生死的人,也是如此,芮小丹更是如此。

另外,这部小说是一个佛教和一个佛法的寓言故事,佛教的寓言故事是芮小丹度丁元英成佛,当然度人成佛的芮小丹也应该重归天国。

但是,芮小丹绝不是殉情,不是为丁元英而死,更不是怕丁元英无法接受自己的残缺而死。这样理解就辱没了芮小丹和丁元英。

综上,作为普通人为尊严而死;作为天国女儿,因“本心”而死;作为佛教寓言,重归天国。三个层面,芮小丹的死都是必然,读者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只是因为对芮小丹的“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应该读懂这本书,尊重芮小丹的选择。

另外,残缺的芮小丹是不可能“自性自在,不昧因果”的活着了。

丁元英是一个非常清醒和理智的人,他可以用自己的理性思维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但这个“理性”也是他的瓶颈,所以他自嘲想出世而不得。如同孙悟空入了如来佛的手掌,无论飞的多远,始终突破不了那个屏障(追求无执,也是一种执着)。而芮小丹则是一个非常自在自性的人,“当生则生,当死则死”,生可有千万种理由,死也可有千万种理由。与其执着于理由,不如回到念头,想生便生,想死便死,是为洒脱。回到芮小丹的自杀,不在于芮小丹自杀的理由是什么,而在于当她面对这个结局时,而是忠于内心,坦然赴死。其实,作者写到丁元英接到芮小丹的电话后,默然不语,吐血一口。为何?丁元英的理智告诉自己,以芮小丹的性格,她的选择是纯粹的,是对的。丁元英的境界毕竟能镇定自若,没有流泪。但终究敌不过“情”字,化泪为血。看到结尾,我终于相信古人阮籍接到母丧讯息,安然下棋,棋局终了后吐血数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