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特别喜欢“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所以自己也身体力行,在一些细节上下功夫。 这样不是不对,不是不好,不过,任何知识的应用,都需要看情境,也就是说,需要一定的应用场景,同样的事情,换一个场景,就未必适合。细节派是这样的: 哦天哪,那位同事的指甲好脏,这样不讲究细节的人,没法和他共事!太恶心了,我吐……
这本书里,有好几处错误,比如这里有个错别字,那里的语法好像也有问题,这样烂的书是怎么出版的?!
此人早晨冷冷地盯了我一眼,他肯定是对我有意见!
我要把这件事的每个细节都处理到完美——然后在一个细节上就花了一天的时间,至于整体进度,似乎关心度不如对细节的讲究。然后时间到了,理直气壮:我们难道不应该追求完美吗?这难道不是一种职业精神吗?细节派也习惯于自责,有丰富的内心戏:
那个事情的细节我处理得不好,哎呀怎么办呢?我的能力是有问题吧?领导会不满意的吧?今年的奖金泡汤了吧?——于是整整一周的时间都沉浸在这个情绪中。诚然,有些细节决定成败,比如一颗螺钉松动足以让航天飞机灰飞烟灭,但有些细节,无伤大雅,过分讲究细节,反而贻误了整体进度和结果,是否必要? 何况有时候讲究细节的人还要把别人给牵连进来,比如自己不确定,于是弄出来10个不同方案让别人选,每个方案只有细微差别,这样的工作方式,可能是学会了“让别人做选择题不做是非题”,但是别人是否有那个时间呢?其实有可能先投出一个方案,看看反应,不行再改,就得了——互联网就讲究这种迭代模式。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一时间,只能想一件事情,专注于小事,自然在大事上的精力往往被占用,到了后来,的确每个细节都可能处理得很完美,唯独结果不行。细节完成得再好,也可能不过是do things right。方向不对,一切白搭。 泰坦尼克上人们的舞姿再优美,也无法逃避死亡的结局。这样的悲剧,必须是撞到南墙才懂吗?见微固然知著,一屋不扫,却未必不能扫天下。 我的建议是: 先把握好方向,do right things,清楚目标是什么,定好结果的衡量标准,再看细节的重要度,决定在细节上分配的时间精力。
(文章来源:豆瓣,作者:萧秋水)
虽然我不是完全赞同文章的观点,但是在工作中的确存在“细节”和“整体”的冲突。关注细节当然是好的,每份工作都需要细心的人,但是在有些工作需要及时处理、整体把控时,就要将优先级放到整体效果,然后分模块地把细节做好。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好细节,是现在工作中需要的。
赶紧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