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地道的巴黎深度游!像巴黎人一样享受真正的浪漫

 真友书屋 2015-04-02

旅游在现代人来说可谓是一种十分普遍的休闲度假方式,不过对于那些有品质的人士来说,像伦敦、巴黎、纽约这样的大城市恐怕去过也不止一次了,其中的那些著名景点去过一次便也提不起兴趣再去,如此一来,这些城市短期内恐怕便会从旅行计划中清除出去了。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像当地人那样慢慢品味一个城市,或许这个城市的魅力却会更让你着迷不已。因此我们接下来几周会慢慢为大家梳理出全球一些大城市中最有特色的小众景点线路和与众不同的玩法,带给那些已经去过又想深度体验这些大都市风情的朋友,以及初次去又想来一次与众不同的游览经历的朋友一些有用的参考。那么今天,我们就先从浪漫之都——巴黎启程吧!


大多数人到巴黎,想去的地方无非那几个: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道、塞纳河等。对很多中国朋友来说,老佛爷和春天百货也是必须要去“朝拜”一下的。不是说“大众游”有什么不妥,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人云亦云的那些景点和行程其实并不适合所有人。以卢浮宫为例:许多游客排长队买票、排长队进宫,进去之后却只是跟在人群之后,远观一下那些“此生非看不可”的著名艺术品——蒙娜丽莎、米洛的维纳斯、胜利女神……不到一个小时,你跟着人流出了门。


对艺术院校的学生或艺术爱好者来说,卢浮宫是个绝对值得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的去处。但如果你在你的家乡都从来不参观艺术博物馆,从来不去听一堂与艺术有关的讲座,那么,为什么要假装自己对绘画和雕塑感兴趣呢?仅仅是因为你身处巴黎吗?来到巴黎,千万不要被这座花都的大名所震慑,在那么多的景点和活动中,去你想要去的地方,做你想要做的事情。把旅程变为一次发现之旅,才能从点滴感受到一个城市的魅力。


熟悉巴黎的游客或是巴黎本地人通常会去一些不需要门票的景点。这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因为这些景点之所以不收门票是由于所谓的知名度不够,不为观光客所知。但偏偏,对当地人来说,这才是最吸引人他们的为“秘密花园”。在这里,他们能够悠闲地散步、晒太阳、欣赏风景、淘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因为当地人的聚集,这些不要门票的遗址、地区也得到了发展或改建,变得更生活化、更有情调,也更具“巴黎范儿”。


鲁特西亚竞技场(Lutèce)


鲁特西亚竞技场是巴黎最古老的旅游景点之一。这个罗马圆形剧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曾经是古罗马角斗士们战斗的地方。在当时,这个剧场估计可以容纳1万至1.5万名观众。看台下方就是当年关动物的笼子。公元280年,这里成了一片废墟,并最终被掩埋。到了19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并被改造为了巴黎的一个公共广场。如今,这个古罗马遗址成为了一个免费的公园,鲜有游人过来,但附近的居民却会经常在这里散散步、踢踢足球,度过闲暇时光。


地址: At rues Monge and Navarre, Paris, France


贝西村(Bercy Village)


大部分中国人知道的巴黎购物场所,通常是老佛爷百货、春天百货、香榭丽舍大道、蒙田大道等。这些巴黎的老牌百货公司的确是值得参观的景点,不过却并非巴黎人现下最喜爱的购物场所。巴黎人是相当挑剔的,购物不但讲究东西要好,要特殊、小众,连购物场所也要求很高——他们喜欢去那些优雅、富有浪漫气质的地方买东西。而贝西村(Bercy Village)就是这么一个巴黎人如今的“秘密购物地”。


贝西村位于塞纳河畔的贝西公园中,属于巴黎的12区。在20世纪由原先的红酒存储集散地改建为了一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与真实主义风格完美结合的购物休闲场所,包含了商店、酒铺、饭馆和健身俱乐部、艺术画廊、美容院、电影院等等。是巴黎人特别喜爱的周末购物、进餐和休闲去处。这里有种悠闲舒适的田园气息,因此被大家称为“巴黎心脏地带的乡村”,置身于此,你会有种身处法国乡村的错觉。不过,气氛虽然田园,但所售卖的货品都比较高档,有的还是个人艺术品;在这里购物的也多为雅痞。如果你对城市设计、建筑,或零售业有点兴趣的话,值得花上几个小时在这里逛上一逛。


地址:Cour Saint-Emilion | 28 rue Fran?ois Truffaut,Paris, France


香水博物馆(Fragonard Musée du Parfum)


论起法国香水的品牌,要首推Fragonard。这是个在法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手工香水品牌,有人称它为骨灰级的香水国王品牌。该品牌只在法国销售,我们国內知名度还不是很高,但是Fragonard却是世界上第一个香水工厂,至今都还有许多品牌例如(Chanel、CD等)委托这里制作香水。无论是香水还是护肤品,Fragonard全部采用植物花卉为原料,不添加任何刺激性的化学物质,300多年来始终如此。如今,他家在巴黎有两个香水博物馆,这两家博物馆在加尼叶歌剧院(Opéra Garnier)附近,并且都免费开放。


歌剧院正对面的是Scribe香水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在一栋建于1860年拿破仑三世风格的建筑里,屋子里完全保持了当时的风格,让你在古典华丽中看尽几百年香水历史。


另一家叫金莲花剧院博物馆,从院子进入大厅就会被氤氲的香气所包围。博物馆里有一个迷你香水加工厂,用19世纪铜制的蒸馏过滤装置,详尽演示如何从原始的材料如花朵、树叶、苔藓植物、草药中萃取香精油。这里还展出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可爱香水瓶。在参观完博物馆后,你会经过Fragonard香水精品店,在那里你可以尽情试香,也可以买一些自己喜欢的香水或是护肤品。


地址:39 Bd. Des Capucines, Paris 1


拉雪兹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


位于巴黎东部20区的拉雪兹神父墓园是为纪念路易十四的神父拉雪兹而命名的,如今是个欣欣向荣的大墓地,铺有鹅卵石的林荫大道非常安静,早已成为巴黎的一大景点,很多影视作品也会在此选景。这里有传奇摇滚组合The Doors里的吉姆·莫里森(James Douglas "Jim" Morrison)之墓;作家王尔德的墓碑上则常有很多口红唇印;音乐家肖邦、剧作家莫里哀、作家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和格特鲁德·斯泰因等等名人也均葬于此。


这里面积很大,入园后不妨在管理处拿份免费地图。虽然你还是很有可能会迷路,但这趟安静的小旅行是很值得的。


地址:Address: 16 rue du Repos, 75020 Paris, France


拱廊街之旅(Galeries)


巴黎除了那些博物馆、城堡、宫殿外,还有一个特色建筑,那就是拱廊街。在如今巴黎剩下的17条拱廊街中,薇薇安拱廊街(Galerie Vivienne)和柯贝尔拱廊街(Galerie Colbert)最值得一逛。薇薇安拱廊街是巴黎现存最漂亮也最热闹的廊街,建造于1823年,1974年被列为古迹全面翻修,所以比其他廊街耀眼许多。因为连屋顶的玻璃都换上了新的,所以倾泻而下的光线明亮柔和,把地板上的马塞克磁砖和装饰浮雕浸润得充满高雅气息。因为太美太华丽,这里有“拱廊街女王”的美名。薇薇安拱廊街里有很多设计感独特的服装店、家具店和眼镜店,你也可以在这里找到迷人的茶沙龙和提供传统法式美味的老餐厅。


柯贝尔拱廊街和薇薇安拱廊街平行,从薇薇安举步便能到达。这里的气氛跟薇薇安拱廊街完全不同,虽然也有美丽的透光拱顶和磁砖地板,但这里却通常都会比较冷清。它是巴黎国立图书馆的分部,几所知名国立大学的教室和研究室也在这里,因此,和商业化的薇薇安拱廊街相比,柯贝尔拱廊街有着浓浓的学术气氛。


薇薇安拱廊街地址:Address: 6 rue Vivienne, 75002 Paris, France

柯贝尔拱廊街地址:2 Rue Vivienne, 75002 Paris, France


浪漫生活博物馆(Musée de la Vie Romantique)


名字听上去就很吸引人。这间博物馆与巴尔扎克故居、雨果故居并称为巴黎三大最有名的文学博物馆。但外表看上去只是一座简朴的意大利式普通楼房,坐落在巴黎19区巴黎的艺术圣地——蒙特马特山脚下。一开始这里并不叫浪漫生活博物馆,后来是为了纪念法国浪漫时期最有名女作家乔治桑(George Sand),而改名叫Musee de la vie romantique, 里面存有大量的George Sand物品。

这原本是一位叫Ary Scheffer的荷兰裔法国画家于1830年带全家来巴黎落脚的住所。后来就成了当时巴黎一个知名的艺术沙龙:“周五夜晚沙龙”的举办地,是一个巴黎艺术家、作家、音乐家们惺惺相惜的地方,也是一个文学艺术音乐思维互相撞击冒火花的熔炉。来这名人里有女作家乔治·桑与好友钢琴家肖邦和李斯特,以及他们的画家朋友Eugène Delacroix,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他们会各自带着自己的作品到这里交流。有的画家的画没被画廊接受,那就放在这展出。此外还有法国作曲家Charles-Fran?ois Gounod、著名的英国小说家狄更斯、俄国小说家屠格涅夫、Ivan Turgenev后来也是这儿的常客。

地址:16 rue Chaptal, 75009 Paris, France


鹌鹑之丘(Butte aux Cailles)


“鹌鹑之丘”同样不为游客所知,却是巴黎人心中“秘密景点”。位于巴黎的第13区。“中国城”也在这一区,因此很多人都为13区下了个“杂乱”的定义。但其实在这一区的西南边,就有个遍布石板小路、封闭不受打扰的迷人小村落。因为这里都是有坡道的狭窄小路,没有大景点或品牌专卖店,所以不会有观光人潮涌过来,但也因此成就了一个清闲的独特气氛,而且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小艺坊和工作坊在这里落脚。


这个小村庄很适合用闲逛的方式来发现惊喜,无需事先规划路线,只要随意散步,你就能找到乐趣,例如墙面和角落中艺术家随性的涂鸦创作、价格不贵但味道不错的小餐馆、独具创意的小手工作坊……


地址:Butte-aux-Cailles, 75013(地铁Place d'Italie站), Paris, France


德比尔哈克姆桥(Pont de Bir-Hakeim)


在众多游客云集于埃菲尔铁塔后的草坪摆出各种姿势与之合影的时候,你完全可以选择来到这个离塔不远的钢制桥梁上与铁塔和塞纳河合一张不会有任何其它游客身影的完美照片。这座桥连接了巴黎15和16区,是为纪念二战比利时Bir Hakeim战役的胜利而建。是一座双层结构的桥,上层走的是轻轨,下层中间是行人,两旁是机辆车,最下面走船。很多当地人也会选择在这里拍摄婚纱照,效果如同回到了上个世纪的巴黎。


当然,如果你没听说过这座桥的名字,那么换一种介绍方式你也许就会恍然大悟:这里就是电影《盗梦空间》中,莱昂纳多扮演的盗梦者曾指导女大学生在桥上学习“造梦”的那个布满镜面的桥,如今也成为巴黎的一大热门景点,但相对那些著名景点,游客还是少之又少的。完全允许你在这里照出各种艺术感十足的摄影作品。

地址: Quai de Grenelle, 75015 Paris, France


特殊活动项目


气球上的巴黎(Balloon Air de Paris)


在巴黎,你只需要支付10欧元(这是平日成人票,青少年和儿童的票价更便宜)就可乘坐气球到达150米高的天空。相比在埃及尼罗河或者土耳其卡帕多西亚坐热气,这个价格可谓性价比超高。


法国的观光气球历史可谓漫长而光荣:从1884年到1899年,法国人路易·戈达尔在世界各地经营热气球,从巴黎到芝加哥再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在1895年的巴黎,曾有一个气球创纪录地运行了161天,搭乘了超过19,194名乘客。现在在巴黎运营的这个热气球据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气球,它的直径有22米。有趣的是,它也被看作是空气质量的风向标:这个气球的颜色会根据空气污染水平从绿色变为橙。因此,即使不乘坐,看看它漂浮在空中时的颜色也会很有趣。


地址: Parc André Citro?n, 75015 Paris, France

电话:+33 1 44 26 20 00

营业时间:09:00–17:00


圣马丁运河游船(Le canal Saint Martin)


地球人都知道塞纳河游船,这也是团队客游巴黎的一个必备项目。但巴黎不是只有塞纳河这一条河,事实上,它还有另一条受到当地人钟爱的水道,那就是圣马丁运河。大部分讲法语以外语言的游客都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条运河——尽管它和塞纳河是相连的。圣马丁运河开通于1825年,是由拿破仑·波拿巴下令建造的。它南起巴士底广场,北至乌尔克运河(Canal de I’Ourcq),穿过巴黎的6个行政区。


圣马丁运河上的游船每天都会有几个班次的船在运河上巡游,游览时间基本在2.5个小时左右,成人票价15欧元。除了两岸更悠闲更生活化的风光外,圣马丁运河游船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给人的感觉会很奇幻。那是因为,在1862年,奥斯曼男爵在运河上建了理查勒努瓦大道(Boulevard Richard Lenoir)把部分的河流盖了起来,之后,在1907年,巴黎市政府又盖了另一条大道,把另一部分的运河也遮住了。因此,圣马丁运河游船几乎从一开始就仿佛钻入地下隧道,一路上因为不时有下水道盖孔的光线幽幽地透进来,而给人以一种奇幻之旅的错觉。

除了游船外,圣马丁运河这片区域也非常值得好好为大家推荐一下。相比塞纳河,这里没有嘈杂的观光客气氛,却有越来越多有意思的服装店、书店和艺廊开出来。天气好的时候,哪怕只是在河边散散步,或是带着三明治和饮料坐在河边晒太阳聊天,他的心里都会觉得踏实愉快。


这儿有种波西米亚氛围,在这里你看不到太多时髦人士,大部分人都不会故作姿态,打扮也随意轻松。跟他们同处一个酒吧或餐厅,你会觉得很自在。但其实,这个区域里有很多布尔乔亚族和艺术家,只是他们骨子里的生活态度是崇尚自然的,并且能够宽容地接纳不同种族的人。


地址:Quai de Valmy, 75010 Paris, France


选择你的巴黎行程就好比选择一种香水。你是喜欢青春时尚的,还是优雅世俗的?你是运动型的玩家,还是安安静静的宅人?无论你喜欢的是什么,巴黎都应有尽有——著名的博物馆、久负盛名的教堂、文艺范儿的咖啡馆、精致的名品店……因此,无论在这里只待3天还是一连待上3个月,每一天你都会有新的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