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的《百苗图》

 温泉源春图书馆 2015-04-02

百苗图

 

《百苗图》

  《百苗图》是中国贵州及其周边地区的苗、彝、布依、壮、侗、仡佬等民族,特别是支系繁多的苗族群体的古代生活实录图谱。是对《苗疆人物风俗全图》、《全苗图》、《苗民图》、《全黔苗图》、《黔边苗族风土图志》、《苗族风俗图》等书的统称,据考证为《皇清职贡图》的蓝本。
    《百苗图》是清代彩绘于纸和绢上图文并茂的稀世珍品,是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的人文景观、耕作渔猎、织染服饰、婚丧嫁娶、歌舞饮食、宗教信仰等诸多生活领域的真实写照。
    目前普遍认为《百苗图》源于清人陈浩(清嘉庆初年曾任八寨理苗同知)所著《八十二种苗图并说》。《百苗图》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种反映贵州古代少数民族的图说文本。有学者认为,这还不是一个规范的科学名称,因为长期以来对其外延和内涵缺乏统一认识。一般而言,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是指古代历史上产生的这一类图写本;“狭义”则是指“源自陈浩《八十二种苗图并说》的一系列抄本的总称”。
    据近年来有人粗略统计,国内外收藏的“百苗图”传抄本不下百种。由于这些传抄本的抄成年代各不一致,许多都是抄本之转抄本,加之其传抄背景极为复杂,比如各传抄者的学术素养、艺术功底以及传抄意图等等各不相同,许多人在传抄过程中仅凭个人的认识或增或减,甚而改写改绘,因而“百苗图”可谓五花八门,纷然杂陈。现存版本中很难见到完全相同的本子,它们的题名、版式、条目、图景、文字等等都有所差异。比如书名,就有《百苗图》、《贵州少数民族图》、《贵州民族》、《百苗图咏》、《黔省苗图》、《苗蛮图册》、《番苗画册》、《黔苗图说》、《柒拾贰苗全图》、《黔苗图说四十幅》等;又如版式,从大的方面讲,就有册页(包括散页)、图本、条屏等;再如所记的族称条目,从几条到七八十条都有,甚至有上百条的;而绘图和附文,更是风格多样,优劣各别。“百苗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多数抄本都没有背景材料,如作者姓名,传抄时间、地点以及资料来源等等。长期以来,这些因素致使“百苗图”的历史定位游移未定。
    《百苗图》即是清代贵州各民族人物风情的真实写照。该画册套色人物画,细腻逼真,行草字体的民族服饰、习俗介绍,概括精炼。对于研究贵州少数民族风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通册画面色调和谐,鲜而不艳,笔力劲健。人物形象刻划生动自然,衣着各不尽同,神情迥异,其中几幅画中的舞者,姿态轻盈,非常自然。衣物线条挺拔流畅,衣褶用浓墨勾勒,略似折芦描法,设色淡雅。树木先以墨笔勾出,后染汁绿,遍数不等;山石细笔勒皴,汁绿晕染,石绿轻罩,花青点苔;屋宇栏柱用墨勾线,晕以黄画出。无论是从画面的设色作风与空间结构,或画中所蕴寓的审美情趣,都显示出地方文人画家尊重写实的作风,它是一部珍贵的反映民族风情的绘画资料,也是一部资料价值与艺术鉴赏价值均很高的历史民族志。
    在国内从贵州到北京的相关博物馆、图书馆等收藏部门都有收藏数量不等的《百苗图》,其中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一部较早,原订为元代,但其它《百苗图》的创作年代上限最早的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下限直至清代末期(1911年)。《百苗图》的创作年代因没有绘画作者的署名和收藏者的题记,为其断定创作年代增加了困难。但是在每幅画中的说明文字中均标明了某种民族在某地区,而这些地区的行政区划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后都有明确的变化。
    2002年,民族文化宫中国民族图书馆将馆藏十余本《百苗图》系列丛书中精选百幅具有代表性的图,与河北教育出版社合作整理出版精粹百衲本《百苗图》。
   

《百苗图》

    《百苗图》的产生背景
    我国古代帝王为了宣扬“文治武功”,加强中央王朝与地方民族的隶属关系,常常绘有职贡图,其中以清代为盛。在乾隆皇帝的倡导下,各民族地区的官吏都争先请画师绘制,出现不少民族地区风俗画,如《百苗图》、《番俗图》、《黎民图》等,并汇集中央。《百苗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百苗图》的学术价值
    《百苗图》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当时贵州各民族的物质生活、生产活动、礼仪风俗和民族信仰。
    首先是贵州古代民族物质生活的再现:
    物质生活中包含了服饰、建筑、饮食等生活状态。此图描述的民族服饰、头饰不仅有其具体形象,还以服饰特征冠以民族支系名称,如狗耳笼家“男女服色皆白,发结如狗耳状。”;马蹬笼家“妇人以淄布作冠,发髻若马蹬状。”;大头笼家“男子戴竹笠,妇人穿青土布衣短裙,敛马鬃扎发盘髻为盖,名曰‘大头'。”;白苗“衣白,男子束发,女子盘发髻长簪绾髻。”;青苗“男女青衣,妇人用青布束发为髻,男子戴竹笠穿草衣。”;锅圈仡佬“男子织斜文布为衣,妇人以青布笼发如锅圈状,青衣缺裙。”;披袍仡佬“男子穿短裙,衣长尺余,外披一袍,由头至背,凿窍为领,裙用羊毛布织成。”目前,研究贵州民族服饰的著作不少,但都是根据当代民族调查的结果,其实在各种《百苗图》中有许多服饰资料,不仅为服饰研究提供大量的资料,还能看到当地民族的服饰演变过程。
    民居建筑在《百苗图》中也有不少反映。该图所表现的各民族的居住环境已进入定居状态。由于当地的气候炎热多雨、土地潮湿,虫蛇众多,他们的建筑多采用“干栏”式,即二层建筑,如夭苗“女子及笄,造竹楼野处。”不过,干栏建筑也有利于饲养牲畜 “上人下畜”,乃是当地住俗的特点之一。
    当地的饮食状况各民族的习惯也各不尽相同。如白倮罗“负茶叶生理,茹毛饮血,无论鼠雀 蠕动之物攫而燔,饮食无盘盂,以三足釜攒食如 。”;青仲家“敛牛马犬骨米糁酸臭为佳。”;红苗“凡牲畜皆背杀,以火去毛,微煮带血而食。”;黑苗“食稻糯。”以上所述食风虽然已食稻谷,但皆保留了一些原始生活状态,但这些习俗已经成为历史。
    其次《百苗图》对当地的生产活动有许多描述。
    贵州各民族基本以农耕为生活的主要来源,也从事渔猎和手工业。当时以农耕为主的农苗已种植了水稻,图中绘一插秧场面,三个男子在水田中插秧,岸边一妇女向他们递秧苗,远处一水车正在向水田内灌溉。说明当时贵州的部分少数民族已经懂得利用灌溉技术。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有的民族还善于渔猎。有的民族精于手工业制造,如倮罗“造坚甲利刃,畜良马、好射猎,习镖枪劲弩,斗击刺之。”;在披袍仡佬图中绘一打铁炉情景:一妇女拉风箱,一男子拿铁钳在炉上炼铁,一男子拿锤在砧子上正等待锤打,旁有两妇女坐在石上聊天;在花仡佬、蛮人、九股苗图中均绘有狩猎场景;在水仡佬图中绘三人在河中捕鱼的场景。通过图中的文字和绘图得知当地的纺织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夭苗“妇人善织染”;红苗“衣用班丝织成,女工为务”;在仡僮图中绘一竹楼,房内一中年妇女在纺纱,一位老妇在给孩子梳头,另一男子捧一竹篮纱轴回家。
    此外,《百苗图》有许多风俗信仰的场面。
    此图所描绘的一些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在贵州现代生活中已经基本消失。例如打牙仡佬“打牙仡佬在大定府平越州清镇县。女子出嫁先折去门牙二齿,谓恐害夫家。”;宋家的抢亲;卡尤仲家:“六月六日为大节,作孟春聚。未婚男女宽厂跳月,口吹苗笙歌舞,互相抛球,剪衣换带约而私合,从此方用媒约聘,知生子后再归夫家。”花苗“每岁春首择平地为月场,未婚男子吹笙,女子摇铃,歌舞戏谑,终日所私,亦用媒妁聘礼,以牛马通知”。佯犷苗“婚姻牵犬以馈。”以上风俗多半已经消失,或者发生变异。当时的丧葬风俗也有特色,如捕笼仲家“丧则屠牛,招戚以牛角酒欢饮,孝子不食肉,惟啖鱼虾,祭必用鱼,葬以伞罩坟,期年后焚之。”;曾竹笼家“人死殓而焚之,葬其枯骨,七月七日祭扫祖茔。”;红苗“人死将所遗衣服装成形像,众皆击鼓名曰‘吊古'。”;黑苗“人死以红绿线系于竹竿,插在坟前,男女哭祭也。”;夭苗“死不葬,藤蔓束树间也。”;红仡佬“亲死殓棺不葬,置崖穴间或临大河,不施蔽盖而树傍,名曰‘家亲殿'。”;仡僮“亲死不置棺木,以唱镶木板殓而停之,葬时子女痛哭出血,守坟三日而返。”;八番苗“葬不择期,漏夜出棺,谓‘不忍死者'云。”这些记载对研究中国丧葬史有重要借鉴,也可印证考古资料,如二次葬、扭首葬。反映宗教信仰资料也不少,如此等等锅圈仡佬图上绘有郊外供有虎头,由四人供奉。“病不服药,用面作服虎首,饰以红绿线置簸萁内,延鬼师祷之。”;休佬图绘有野外山石置一草龙,上插有五色彩旗,前置两蜡烛和三只酒杯,正有三男在祭拜,后面有一妇女提祭品过来。“祭鬼用草龙船插五色旗,往郊外祭之,遇节歌舞为欢。”; 人则在一台地上摆有经书、香炉和蜡烛,其下有三人在赕佛,一人在后举送蜡烛,“淳而信佛”,这是古代白族信仰佛教的反映。土人则在村外小桥旁有一组六人在演傩戏,其中一人左手拿一戢、右手拿一傩面具,在其余五人的伴奏下起舞“岁首扮锣击鼓以唱神各,所至之家皆供饮食。”这是目前我们看到的贵州傩戏的最早形象,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总之,这部《百苗图》所绘的地域为贵州省,包括苗族、侗族、彝族、白族、仡佬族、布依族及其各个支系。众所周知,有关贵州民族的文字记载还是不少的,尤其是地方志记录最详,但是有关各民族的具体形象和生活状况却缺乏物证,《百苗图》无疑是重要的贵州民族形象的载体,对研究贵州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工艺、民族美术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资料
1.胡进:《“百苗图”源流考略》,苗族世界。
2.谭卫华、罗康隆:《百苗图传世抄本收藏情况概说》,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第1期。
3.杨庭硕:《百苗图对乾隆贵州通志苗蛮志的批判与匡正》,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4. 杨庭硕等:《百苗图草本汇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5. 李汉林:《百苗图校释》、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7月。
6. 杜薇:《百苗图汇考》、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
7. 刘锋:《百苗图疏证》、民族出版社,2004年3月。
8. 杨庭硕、潘盛之:《百苗图抄本汇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
9.中国民族图书馆:《百苗图》(精粹百衲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文/艾合买提   图/公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