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由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 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西北地区的景观 师:同学们,这些景色美不美啊? 生:美。 师:美在什么地方? 生:有悠扬的马头琴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浩瀚的沙漠…… 师:想不想知道这些美景出自哪里呀? 生:想 师:好!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一极富神秘色彩的西北地区。 二、讲授新课 大屏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师:这幅地形图中描绘出了很多地理事物,我们先看一看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生七嘴八舌说出有:山脉、地形、河流、省区等。 师:好,我们分组来完成:第一组找出本区的山脉;第二组找出本区包括的 地形,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第三组找出本区包括的省区及主要的城市;第四组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完成后派一代表发言。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师:下面请第一组的学生代表汇报你们探究的结果。 一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 连山、贺兰山、大兴安岭。 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得又多又全,能不能利用这些山脉,说一说本区的 位置? 一组代表指图说:西北地区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以北。 师:很好。并补充:从祁连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这段分界线是古长城。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山脉。 师指图中山脉的位置,生说出山脉的名称。 师:第一组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下面看第二组的同学展示了。 二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本区的地形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有一生补充说:还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师:补充的真好!那么本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二组代表:本地区地形以平原、盆地、高原为主。 师:同学们这种说法合适吗? 有学生举手说两个平原面积很小,本区地形应该是以盆地和高原为主。 师:你观察地太认真了!好,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地形。师指图中的位置,生说出地形的名称。 师:第三组的同学们,你们准备的怎么样? 三组代表上讲台,指图说:本区包括的省区有新疆、内蒙古、宁夏。 其它学生补充说:还有甘肃。 师:对,还有甘肃,但主要包括的是新疆和内蒙古两个自治区。 师:前三组都表现的都不错,第四组的同学该你们上场了。 四组代表上讲台,指图说:本区主要的河流是塔里木河,但它是条内流河,还有一条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河流特别少。 师:总结得太准确了,本区的河流与其它地区相比,实在是太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干旱少雨。 师:怎么看出来本区干旱少雨呢? 生:河流少,沙漠多吗。 师:太聪明了,从稀少的河流和无边无际的沙漠我们可以判断出本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就是… 生齐答:干旱。 师:这个地方到底干旱到什么程度了呢? 请看图5.15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大屏幕展示: ①本区大多数地区的年降水量有多少? ②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何规律? ③本区内的三种自然景观:荒漠、草原、荒漠草原的分布有何规律? ④结合活动1:能否总结出造成本区干旱的原因。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师:好!哪位同学来完成第①个问题。 生:大多数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50毫米以下。 师: 200毫米、50毫米的年降水量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本区特别的干旱。 师:哪位同学发现了本区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了? 生:我发现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师:很好!我们看本区的年降水量从东边的400毫米以上向西逐步减少为400毫米、200毫米、50毫米以下,呈现一种递减的规律。 师:那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三种自然景观的分布应该有何规律? 生:降水多的地方草木茂盛,降水少的地方不长草。应该是: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师:分析地有理有据,真棒! 师:结合活动1,哪位同学找到了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了? 生:这四句话的顺序应该是④②③①。 师:加上一些关联词,把这四句话组成完整一段话怎么样? 生:由于本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师:同学们,他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那我们就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请每一位同学回顾一下本节所学的内容,然后完成练习题。 大屏幕展示填图题,填注西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地形、河流。 一些学生说出答案,其它学生判断正误,加以订正。 教学反思: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精心设计、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从地图上收集地理信息、整理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也很好。开始时我对这节课很满意。后来,在《地理教学》上看了李卫老师的一节课后,我忽然意识到,这节课我仍是牵着学生在走,没有大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所以以后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要再下功夫,即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能,又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