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续中国古代风俗详谈之六

 陋室书屋2 2015-04-03

续中国古代风俗详谈之六

(2014-10-05 16:12:03)
标签:

历史

续中国古代风俗详谈之六

古代拜堂过程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拜堂意识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直花堂前。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
    通赞:新郎新娘进香。
    引赞:跪,献香。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后就是电视剧里面常见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

   交杯酒的来历
    交杯酒,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jǐn) ” (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
    据说, 交杯酒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唐代时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代替,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好合。清末时期,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如今的婚仪中,“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替,惟“交杯酒”之礼仪仍然实行。
    “交杯酒”这一名称出现于唐代,但真正意义上的交杯酒,是在酒杯出现以后才出现的,即北宋时期。宋人王得臣的《塵史?风俗》载:“古者婚礼合卺,今也以双杯彩丝连足,夫妇传饮,谓之交杯酒。”唐代与宋代的交杯酒,相同的是酒器皆以彩丝相连,表示喜庆吉祥。有所不同者有三:一是唐人按照古代婚礼仪式,将一个小瓠一分为二,夫妻各自饮酒,饮酒后还原为一个瓠;宋人不再用瓠分开的瓢,而是用酒盏、酒杯。二是唐人夫妻各自饮酒三次,宋代夫妻对饮并且交换酒杯。三是交杯酒饮后,唐人婚礼就算结束,众人将夫妻送入洞房。而宋代婚俗,据《东京梦华录?娶妇》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民间婚俗的演变,现在的交杯酒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些新郎新娘饮交杯酒时,只是两臂相交,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实际上成了“交臂酒”。尽管如此,人们对交杯酒的含义还是很在意的,两杯依然用红丝相连,并绾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扶助,白头偕老。
    婚礼上的交杯酒,在我国因地区和民族不同而有所区别。比如,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新郎新娘饮交杯酒时,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夫妻关系和谐的中年妇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然后,斟上两盅酒,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然后把这两盅酒混合,再分为两盅,让新郎新娘再饮。而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婚礼习俗中的交杯酒则与汉族有所不同,如:满族是在新郎新娘拜过天地入洞房后,新人相对盘腿坐炕上饮交杯酒。水族人结婚时,男方要备好酒席接待,新娘进门时鞭炮齐鸣,男女分别入席,相互敬酒,喝交杯酒。在瑶族的婚俗——嫁郎中,主持人要给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八、传统婚礼---洞房

入洞房与闹洞房

很久以前,人们习惯地把新人完婚的新房称作“洞房”。古人就“洞房”咏诗的佳作也不胜枚举。西晋文学家陆机在《君子有所思行》中咏道:“甲等高闼,洞房结阿阁。”北周瘐信有“三和咏舞诗”诗曰:“洞房花烛明,舞馀双燕轻。”可见,“洞房”美称的由来己很久。洞房也可以作为女性阴道的尊称。
   “洞房”一词出现很早,不过最初并不是指结婚的新房。据说,汉代大才子司马相如曾赋了一首《长门赋》,描述了失宠的陈皇后得知武帝许诺朝往而暮来,于是苦苦等待。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君王幸临,于是她独自徘徊,只好“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这里的洞房就不是指新人完婚的新房,而是指幽深而又豪华的居室。北周时庾信《三和咏舞》诗中有“洞房花烛明,燕馀双舞轻”句,这里的洞房首次与花烛“携手”,但也不是描写新房的。到了唐代,洞房一词频频用来指代男欢女爱的场所,借以描写“闺情”。如“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沈佺期《古歌》),“莫吹羌笛惊邻里,不用琵琶喧洞房”(乔知之《倡女行》)等都是例证。这些“洞房”还不是专门指新婚卧房的词汇。由于盛唐时佛教流行,洞房还曾用来指僧人的山房,王维就有“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投道一师兰若宿》)的诗句。
    直到中唐以后,洞房才渐渐引申为新婚婚房。诗人朱庆馀在《近试上张籍水部》诗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更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佳句流传后世。此后,洞房也就慢慢成为新婚夫妇新房的专称,一直沿用至今。]

      闹洞房习俗
    闹洞房是传统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可以算作是婚礼的高潮,各地皆有其闹洞房的习俗.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据说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祟,闹洞房能驱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的阳气,因此有俗语:“人不闹鬼闹”。闹洞房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能增添热闹气氛,驭除冷清之感.因而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暖房”。旧时代男女结合多是经人介绍,相互之间比较陌生,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陌生感,为新婚生活开个好头。此外,闹洞房还能使亲友彼此熟识.显示家族的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感情。
    闹洞房是“三天不分大小”,新郎新娘乃至新郎的父母往往会被他人甚至晚辈们取笑捉弄.被捉弄取笑时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当然,闹洞房的人也不能太出格.时间不宜太久.以免影响新婚夫妇休息。尤其不可粗暴起哄,引发不愉快的事情。常有因闹洞房过分给新郎新娘带来身心伤害,甚至导致新娘受伤、瘫痪的报道,这样闹洞房就超过了限度。应当引以为戒。
传说闹洞房是陕西关中灞桥一带农村婚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郎新娘与村中的一帮年轻人三天之内不论大小,尽情耍笑。一般结婚那天,新郎新娘既怕人闹洞房,又怕没人闹洞房。因为这洞房若没人闹,说明主人家乡情不好,没人与你打交道。若闹得太过火,当然人也受不了。闹洞房分“文闹”和“武闹”。

文章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