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里长渠成'天河'开放南阳争荣光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_新浪南阳

 xnqsx 2015-04-03
王光谦接受采访。本报特派记者 崔培林 摄王光谦接受采访。本报特派记者 崔培林 摄

  本报特派记者 贾林伟 柏伴雪 曾庆芳  “在北京就能喝到家乡水,恍如梦境,这真是一个梦想飞扬的时代!”12月28日中午,在汤汤丹江水进入京津的第二天,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教授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把丹江水进京称作“南阳自东汉辉煌以来又一次走上历史大舞台”。

  谈家乡,桑梓情浓;话南水,感慨良多。王光谦长期从事水利研究,对三峡工程泥沙治理、黄河泥沙治理、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均有突出贡献。在清华大学泥沙馆内,他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缩小30倍,以实验工程自流输水,并为工程提供了大量实用数据。

  深切感怀,世纪工程利在千秋。作为著名水利专家,王光谦对与家乡密切相关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倾注了深刻的情感。他说,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能够解决长期困扰北方的水危机问题,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至少将满足北京未来30年内的用水需求。

  谆谆言之,高位谋划善于担当。“千里长渠始于南阳,南阳从移民到工程建设、水质保护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王光谦说,成功通水,南阳作为重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更要长远谋划。进入后调水时代,水质是北京人乃至沿线受水区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南阳必须长期确保“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送”,必须建立严格的水源地保护机制,并做好应急预案,预防各类情况的发生。

  南阳既是生态富集区,又是生态高度敏感区,出路在哪里?王光谦提出,水源地必须走“四倍跃进”发展道路。人类是能够实现增长模式转变的,就是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能源和资源消耗降低一半,还能实现经济倍增的发展。降低一半、增加一倍,所以叫“四倍跃进”。当下,南阳面临着“四倍跃进”难题。对南阳而言,就是要持续探索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道路,使南阳既要天蓝水绿,又要经济发展、保障民生。

  王光谦说,从来京招商的老乡身上深深感到南阳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确吸引外地企业、高端人士关注南阳,并投资兴业。“但是,招商引资步伐仍不能停、不能缓!”王光谦强调,水出盆地称“天河”,南阳要把落后的时光赶回来,必须依靠更加改革、更加开放的精神和力道才能创造出辉煌。既然丹江水进了京津,南阳人必须跟着水一起进京入津,牢牢抓住南水北调带来的发展良机,摒弃落后的“盆地意识”,发挥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奋力实现调水与发展同步。具体说来,一定要转变思想、开阔思路,一定要求真务实、立言立行,充分利用北京对南阳对口支援的契机,多层面、立体式地进行文化、人员、技术大交流和各类发展项目大合作,让家乡南阳绿色崛起,增质提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