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琐语 转载

 悠悠清莲 2015-04-03


 
甲骨琐语

  

转载
 
 
  
       剃头匠与“龙骨”

  河南省安阳市西五里的小屯村是历时273年的殷都。周灭殷后,此都荒芜,后人就将此处称为殷墟。小屯村农民耕作时,经常从地下翻出刻有文字的甲骨,不知何物,就把它当做废物用来填井或索性抛入河中。

  清光绪年初,小屯村的剃头匠李成,染上了一身疖疮,拿不出钱去寻医买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他就试着将那些扔在河边的甲骨捡来碾成碎粉敷在脓疮上。奇迹出现了,骨粉一到疮面,脓水就被吸干,这可把李成乐得合不拢嘴。他用石子在手上划开个口子,再把骨粉敷上,结果这骨粉竟然还能止血!更为奇怪的是,他把一根稻草用唾沫沾湿横向搁在甲骨上,这稻草总会转为竖向。(这是古骨的吸潮性所致。)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小屯村。村上一些上了年岁的人说这是神仙显灵,那些读过几年书的人则说它是“龙骨”。李成待身上的脓疮治愈,也不给人家剃头了,他把“龙骨”收集拢后,拿到中药铺出卖。药铺不敢收,李成拍拍胸脯说:“你们不信,可以当场试验!”他的当场表演,使药铺掌柜眼见为实。双方说定,以时价1斤6文钱收进。

  小屯村的消息惊动了四邻,周围居民也纷纷前来挖掘。一位剃头匠的偶然巧遇,导致了凝结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甲骨源源涌向中药铺。

   国子监祭酒病中识龙骨。

  第一个揭开中国甲骨文之谜的人叫王懿荣。1899年,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全国唯一一所大学的校长)的王懿荣,患了疟疾。王懿荣精通医道,他照例在吃药前,把药拿来一一细看。忽然,他发现一块“龙骨”上有刀痕,再拿来仔细一看,顿时感到惊讶,原来上面刻的是文字。精心钻研金石的他,对中国的古文字造诣颇深,这“龙骨”上的字迹与他正埋头研究的铜器铭文相差无几。他立即将中药铺里刻有文字的“龙骨”全买下。

  王懿荣考证这“龙骨”,原是商代卜骨,是珍贵的商王室的档案。他四出重金收购“龙骨”,顿使“龙骨”身价百倍,涨到了每一个字2两银子。

   古董店掌柜贪财泄机密

  甲骨文的认可,引起了史学家的瞩目,也引得了商人的眼红。乘机渔利的古董商们认为“奇货可居”,千方百计隐瞒甲骨的出土地点。当时有一位最早在小屯村收购甲骨的古董商,就故意施放烟幕,说甲骨出土于河南汤阴县,使上当者接踵而去。

 

  在众多的追踪出土地点的学者中有一位叫罗振玉的金石专家。他深深知道,只有真正找到甲骨出土的确切地点,才能依据第一手资料,鉴别真伪。

 

  罗振玉也上过当,亲自到汤阴,结果扑空而归。罗振玉感到商人们之所以保密,无非是贪图钱财,他就花了重金看准了一位古董商,对他进行利诱。1908年,罗振玉终于探悉出了甲骨的出土地点。

 

   甲骨战

 

  甲骨身价既高,小屯村自然就掀起了一股挖掘热潮,小至5岁娃娃,大至白发老人,大家争先恐后。方圆百里的人也闻讯赶来,搭棚建屋挑灯夜战起来。村里村外、田埂麦场,到处像是地道战似的挖起了条条堑壕土坑,谁都想在此捞一笔外快。

 

  1904年,当地一个名叫朱坤的地主,在秋收后干脆强迫佃户们在村北边搭起席棚,砌起炉灶,大肆进行挖掘。他们日夜轮班地干,待到年底,居然挖到几车之多。村里另两个地主见了眼红手痒,也雇了一帮民工去那地盘上挖。朱坤当然不让,结果双方动起武来,弄得鸡飞狗叫,真的打起了“甲骨战”,差点弄出人命。最后双方告到官府,知县老爷也无可奈何。这甲骨埋在地下原是无主之物,该判给谁呢?于是在捞饱了双方的“孝敬”之后,出了个“禁止挖掘”的告示了事。禁令归禁令,挖掘甲骨的热潮并未由此而止息,只不过从公开变成暗中进行而已。

 

   甲骨大盗

 

  1910年,一位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手捧《圣经》,骑着马来到了小屯村。他在小屯村四处探头探脑,似乎要用他那特有的嗅觉闻到一点什么。他就是以传教士身份来中国的加拿大人明义士。不言而喻,他是专为甲骨而来的。

 

  他跑进棉田,把农民耕地时翻到地面的甲骨碎片一块块地捡起来,还用流利的中国话打听甲骨的出土地点及情况。一群小孩子把他带到村后去看“龙骨”,明义士来到一个小窟旁,见一个白茫茫的小山坡,原来都是被捣碎的甲骨片。他进一步掌握了小屯村出土甲骨的情况,就开始立足小屯村大量收购甲骨。

 

  到1917年,他总共窃得了5万片甲骨,约占了整个出土甲骨的三分之一。他从中精选出2369块,编著了《殷虚卜辞》一书在上海出版。与此同时,他又撰写了不少有关甲骨的论文。

 

  不过,明义士也上过当。当时有些古董商见这个外国人如此大规模地收购甲骨,就故意拿一些新骨头进行一番伪造加工后卖给他,明义士照例大量收进。不久,那些新骨都发霉变臭了,他才知受了骗。

 

  1937年,抗战开始,明义士把掠夺来的甲骨分批带回加拿大。由于战争紧迫,他只得先把一万多片甲骨埋在齐鲁大学(今山东大学)校舍内。直到1952年才被我们发现,可惜由于受潮已经腐烂。现在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院藏的6000多片甲骨,它们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结晶,也是明义士这个甲骨大盗的罪证。

 

   第一部甲骨书

 

  中国第一部甲骨文书籍《铁云藏龟》,是由刘铁云又名刘鹗所编著的。

 

  刘铁云与王懿荣是好朋友。1899年王懿荣第一个发现甲骨文时,他也在北京,所以也有人说是他俩共同发现的。王懿荣殉难,刘铁云异常悲痛,决心将王的研究工作继续下去。当时王家为了还债,将王懿荣生前搜集的1000多片甲骨全部卖给了刘铁云。刘铁云自己又委托一位商人奔走在昔日“齐、鲁、赵、魏之乡”,整整化了1年,又收购了约2000余片甲骨。刘铁云迷甲骨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把儿子也派去河南专买甲骨。这样前前后后总共收集了7000余片。

 

  1903年,刘铁云将甲骨片整理分类,拓印了1058片,分册印成了中国第一部甲骨文书籍《铁云藏龟》。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北京城死尸狼藉,百姓饥寒交迫。这时,任候补知府的刘铁云挺身而出,向俄国人交涉开仓济民。因为那些仓库里的大米洋人是不要吃的,他们还是吃他们的面包。同时,刘铁云还组织收埋城内无主尸体。但是,刘铁云的这些作为,后来竟成为他的罪名。1908年,他被以“私售仓粟”的罪名,发配流放新疆。两年后,就死在新疆。

 

   盗名成短命

 

  1910年,刘铁云发配新疆死后,他所珍藏的1000片左右甲骨,被冒险家哈同的老婆--罗迦陵买了去。

 

  哈同靠贩卖鸦片投机,一举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富翁。他们夫妇俩深知这批甲骨是中国之国宝,买到手后,就将其托付给自己的总管家姬佛陀保管。

 

  这个姬佛陀平素也舞文弄墨,冒充风雅,有一套欺世盗名的本领。他见了这批甲骨珍宝,也很想在上面钻点名堂而流芳百世,无奈才疏学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一事无成。这时他就想了个主意,以哈同办的私人大学的名义招聘教师。有一位刚从日本留学归国的王国维,因为想急于看到这批珍品,就前去应聘任教。

 

  王国维夜以继日地扑在这批甲骨之中,他决心要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使这批甲骨早日公布于世。这时,他写就了卓绝的论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同时,还将那1000多片甲骨分析归纳,编成了一本厚厚的专著。但是这本凝聚自己心血的著作,却不能以自己的名字发表,而不得不署上姬佛陀的名字。沽名钓誉的姬佛陀将其定名为《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戬寿”在古语中有“福寿”之意,姬佛陀想以此名利福寿齐收。

 

  随着王国维研究的进展,新的成果层出不穷,不多久,大家都知道了真相。这样一来,姬佛陀声名狼藉被人耻笑。“戬”字在古语中还有“灭”的意思。所以人们讽刺姬佛陀的“戬寿”其实是“短命”的别名。

 

   验证《史记》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以他毕生的精力,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历史巨著《史记》。在《史记》的《殷本纪》篇内,他列举了从“微、报丁、报乙、报丙、……帝乙、帝辛”等等30余位先公先王的次序。

 

  司马迁写的是离他已有一千几百年前的历史,我们离司马迁的时代又有了2000余年的漫长岁月了,那么,又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司马迁所说的史实是正确的呢?

 

  有了。1917年,当时已年近40的历史学家王国维,对此作出了令人叹服的论证。

  王国维在悉心钻研着甲骨来龙去脉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有两块破碎的甲骨片可以拼缀,碎片一经拼合,奇迹出现了,上面所记载的正是《史记》中所写的商代先公先王的次第。这块甲骨不但验证了《史记·殷本纪》的内容,而且还指正了《殷本纪》中“报丁、报乙、报丙”的顺序应当“是报乙、报丙、报丁”。纠正了《史记》中这一小小的瑕疵,同时也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史记》中的商世系是可靠的。

 

  事隔16年,也就是到了1933年,有个叫董作宾的学者,又发现了一块碎骨,正好与王国维所拼缀成的甲骨拼合成一整体。这样,进而验证了《史记·殷本纪》记载的准确性。

 

   甲骨文的命名

 

  商王室的档案在整殷出土,叫个什么名称好呢?当时,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有人称其为“龟”或“龟甲”,也有人称它做“甲文”、“龟甲文”、“龟甲文字”、“龟版文”等等,因为这些文字是刻在龟甲上的。

 

  有些人反对,说,有的文字是刻在骨头上的,甲文,龟甲名称不妥。无论是龟甲上还是骨头上,字都是用刀刻的,还是称它为“契”或“契文”。或“殷契”(“契”为刀刻之意)较妥当。等等。

 

  又有人说甲骨文非为金石,而且其中有的文字是用朱砂或墨色写上去的,怎么能称它为“契”呢?他们认为这些文字有个共同点,即均有商王朝占卜的记录,定名时应当反映出这个特点,因此还是称它为“贞卜文”、“贞卜文字”、“卜辞”、“甲骨卜辞”、“殷卜辞”、“殷墟卜辞”为好。

 

  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发现其内容不仅为占卜之用,也有用于计算时间的干支表等等,称其为“卜辞”、“卜文”也就不确切了。所以有人主张,因出土于殷墟,就称其为“殷墟文字”、“殷墟遗文”吧!

 

  不过,从殷墟出土的文字,还有铜器文字、骨器文字、角器文字、玉器文字、石器文字、陶器文字,笼统的称谓也不准确。

 

  经过反复推敲,终于有了个比较统一的称呼:“龟甲兽骨文”。后来就简称为“甲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