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岁月痕迹谈增强瓷器鉴定的自信

 中和藏閣 2015-04-03

    近些年国内有一现象,电视台无论到哪个城市主持鉴宝,都会有不少劳生,不辞辛劳,在炎炎烈日之下,持宝物排长队等待专家的鉴定。这些壮观景象让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也许持宝者参与鉴宝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很大一部分持宝者对自己的宝物缺乏自信,希望能通过专家对自己宝物的真伪给出答案。由此可见,爱好收藏相当普遍的今天,如何普及大众的鉴别能力,增强收藏者的自信心,让收藏者不被他人的鉴定所左右而发自内心的相信和喜爱自己的宝物,这是当前收藏界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如果能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哪怕是在现有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而达成共识,收藏队伍将会迅速壮大,收藏界的春天也将会在众人感知的簇拥下真正来临。

  鉴定最能让人信服的是科技的手段和科学的方法。科技的手段常人难以运用,而科学的方法却是我们可以掌握的。众所周知,公安部门在侦破案件时采取的侦察手段之一就是看痕迹、看残留物,这些都会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难以辩驳的不二证据。同理,就古瓷而言,从其诞生之日起,由于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在其身上同样也会留下各种各样的岁月痕迹,甚至还会留下残留物。如果我们能在瓷器身上找到那些逻辑关系成立且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岁月痕迹及残留物,瓷器的新老问题就容易被大众所辨别和接受。另外,再通过器型、胎釉、纹饰、款识、工艺等传统的鉴定方法就可以进一步佐证其具体的年代。

  下面结合笔者的体会和具体的器物,谈谈对瓷器岁月痕迹的初浅看法,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一、腐蚀痕迹

  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于与其所处的环境介质(包括温度、湿度和大气中的氧等等)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其表面都会有腐蚀现象发生,只是不同的物质不同的作用时间,其腐蚀程度各不相同。瓷器也不例外,使用四十倍左右放大镜在侧光下可以看到,不同年代不同釉料(包括彩料)的瓷器,表面腐蚀程度是各不相同的,特别是使用痕迹明显的瓷器,腐蚀程度更加严重。这一现象为我们对新老瓷器的判定和断代提供了极佳的切入点。
我们通常所能接触到的古瓷绝大多数都是传世品,通过鉴定专家关海森老师发明的放大镜可以看到,晚清民国瓷器的腐蚀痕迹,多以边缘圆润的点状出现,釉面硬度越低、存世时间越长及经常触摸到的部位,腐蚀点会越多。而明末清初瓷器的腐蚀痕迹,多以由点到面的片状出现,有的甚至整器看不到一处未被腐蚀的釉面,且还宝光四射。这一现象为我们从微观上对瓷器进行新老判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对断代提供了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通过对比发现,同一时期的低温釉较高温釉表面被腐蚀的程度严重;釉上彩及四周釉面的氧化腐蚀程度也较其它不加彩的部位严重。这是由于高温釉致密且硬度高,腐蚀速度缓慢;而彩料硬度一般较釉面低,在烧结过程中与釉料的相互渗透降低了釉面的硬度,彩料四周蛤蜊光的出现及渐变的过程也正是与彩料渗入的多少及年深日久氧化加剧的结果。

  就目前已知的做旧技术,配合微观的做旧方法还鲜有见之,即使采用化学药剂侵泡的方法来加速釉面的腐蚀,其釉面定会是干涩而无宝光,这已被大量的做旧实物所佐证。

  二、使用痕迹

  看使用痕迹是传统的鉴定方法之一,如软道、牛毛纹就是常用的鉴定术语。有使用痕迹的瓷器不一定是老瓷器,但有老使用痕迹的瓷器一定是老瓷器,问题在于能否在众多的痕迹中区分出哪些是旧痕、哪些是新痕或人为做旧的痕迹,这一问题如果能找到科学有效的区分方法,瓷器的新老问题同样不难判定。

  由于瓷器釉面具有硬脆的特性,在其表面划出的新痕通常是见棱见角的,而旧痕因岁月环境的腐蚀和长期外力的反复共同作用,原有的棱角会逐渐被钝化而变得圆润,同时,还会发生有由点到面的不断扩展,特别是在瓷器表面突起或硬度相对较低的部位,常常用肉眼就能直接看到片状的使用痕。另外,由于使用痕是无意造成的,在四十倍放大镜的侧光下,多数划痕短、细、浅,且划痕之间杂乱无章而无方向感。相反,人为做旧的划痕长、粗、深,且一组组划痕往往长短一致,相互平行,很有规律,一看便知是人为做旧的结果。

  据相关资料介绍,国外研制的硅砂布可以在瓷器上擦出以假乱真的牛毛纹。其实,对于同一件传世古瓷,腐蚀痕和使用痕是共生的,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按上述方法找出两种痕迹并相互验证,新旧问题不辨自明。

  三、器物分析

  图一是粉彩花鸟纹肘子碗,在四十倍放大镜的侧光下,无论器里还是器外,都有斑斑点点的腐蚀痕和短细浅的使用痕,且器里较器外更多更密,说明此物曾经作为使用器使用,无做旧痕迹。由此可以初步断定,





图一(上图器外,下图器里)

 

  该瓷器是老的。另外,从器型、胎釉、纹饰、款识看,年代均指向民国,所以,这是一件民国瓷器。



  图二是青花五彩狮穿花纹筒瓶,在侧光下可以看到,整器外表布满了片状的腐蚀痕迹,多数使用痕短细浅且无方向感,而较粗的旧痕边缘圆润,无做旧痕迹,且宝光四溢,可以断定,该瓷器是老的。另外,从器型、胎釉、纹饰看,年代均指向清初(顺治—康熙),所以,该器物的年代不会晚于康熙。

  图三是窑变红釉撇口瓶,在侧光下可以看到,由于使用痕布满器身,导致点状腐蚀痕较少,而片状腐蚀


  

图三(上图为痕迹,下图为残留物)

 

  痕较多,两者相互验证,可以断定,该器物是老的。另外,从宏观上看,该窑变釉釉面“凿坑”布满器身,且器底外侧有“原脏原旧”的残留物,同样可以证明,该器物是老的。依据相关资料,窑变红釉最早出现在清中早期。鉴于该器物腐蚀痕和使用痕明显,且数量多、面积大,可以断定,该器物是清中早期的产物。

  图四是青花缠枝花卉纹筒瓶,在侧光下可以看到少量的点状腐蚀痕,但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器一组组划痕长短一致且相互平行。虽然该器物无贼光而有旧气,但仍然可以断定,该器物是人为做旧的新瓷。

  四、结语

  用岁月痕迹对传世瓷器进行鉴定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收藏者的鉴别能力,增强爱好者的自信心,避免人云亦云而跌入他人设计的陷阱将会起到积极而有效的推动作用。此方法对于明末清初以前的器物鉴定效果尤为明显,而对晚清民国以后的瓷器,由于时间短,腐蚀痕迹不明显,特别是对于那些密不示人且保存完好的器物几乎看不到使用痕,用此方法来鉴定难度会增大,需全面系统的把握方可定论。

  对于出土或出水的瓷器,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需区别对待,包括出土或窑址出来的瓷片,不可一概而论。另外,出土或出水器物归国家所有,是国家明令禁止交易的品种,更谈不上大众收藏,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











2014-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