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書治要》唐-魏徵等編

 南靖草堂 2015-04-03
群書治要
唐-魏徵等編
《群書治要》探析
前言
 中國自《皇覽》產生以來,類書之作用除供皇帝閱覽之外,主要是為文士作文採擇辭藻、典故之用,故多取歷史、地理、文學、藝術等方面之資料彙編成書,《藝文類聚》、《白孔六帖》、《太平御覽》等皆是。然唐代《群書治要》實為一本類書之奇葩,此乃唐太宗特命魏徵等人編纂之書,原共有五十卷。內容乃專取治國政術、勸戒君王之道者彙之,舉凡經、史、子三部之內容,均為其取材範疇,各家學說均入其中,內容十分博雜,故歷代經籍志、藝文志、公私藏書家之著錄,幾乎皆將其置於「子部雜家類雜纂」中。此書在宋代以後即逐漸散佚,後由日本傳入,故今所見之本皆非中國原本,乃是日本之刊刻本,且僅存四十七卷,卷四、卷十三、卷二十皆不明原因而佚。本文以下將就《群書治要》之編纂動機、成書時間、編纂者、歷代著錄及版本、體例內容、價值地位各方面,對《群書治要》作一全面性之探究。

壹、編纂動機與成書時間

唐太宗李世民自幼聰慧過人,機警靈敏,十分喜愛讀書,愛好歷史,文學及書法,故於建國之初,積極培養文治根本。成立弘文館,將二十萬卷圖書分別經史子集,用甲乙丙丁四部歸類整理,選派著名文人虞世南、褚亮、蕭德言等輪流值守;加之以積極學習政府治理要術之謙虛態度,每當退朝之際,便延請這些文人至內殿,上自古人言行,下至時政得失,廣泛討論,追求切實結論,以為施政參考,故有《群書治要》之編纂。

魏徵《群書治要?序》言:

近古皇王,時有撰述,並皆包括天地,牢籠群有,競採浮豔之詞,爭馳迂誕之說;騁末學之博聞,飾雕蟲之小伎,………皇上以天縱之多才,運生知之叡思,性與道合,動妙機神。玄德潛通,化前王之所未化;損己利物,行列聖所不能行。………俯協堯舜,式遵稽古,………以為六籍紛綸,百家踳駁。窮理盡性,則勞而少功;周覽汎觀,則博而寡要。故爰命臣等採摭群書,剪截淫放,光昭訓典,聖思所存,務乎政術。
又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九?著述第十九》
內容簡介
《群書治要》為唐太宗敕令魏徵、褚遂良、虞世南,自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盡晉年,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輯錄五十卷而成,自浩瀚古籍中,梳理出君王的為政之道,是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鑑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引而申之,觸類而長,蓋亦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戒」的經典之作,為唐代的「貞觀之治」提供警世與諫言,足見此書之功。
群書治要探析 目錄
群書治要卷第四 (缺)
群書治要卷第十三 (缺)
群書治要卷第二十 (缺)
全集共 50 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