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清明节的历史和传说
2015-04-03 | 阅:  转:  |  分享 
  
清明节的历史和传说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距今2500多年历史。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是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它是怎么来的呢?作为一名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传统日子由来,下面我们就来仔细了解一些关于清明节的历史和传说吧。











清明节的由来: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初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因为清明一到,气温就升高,这时候是春耕,春种的最好的时节,所以就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的出现。

后来,因为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众禁火扫墓的日子。慢慢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寒食也成为清明的别称,同时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这一天民众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物。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流亡国外。在途中,在经过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挡时又累又饿,根本没有力气站起来,随臣也找不到一点吃的东西。就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到了一个僻静处,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晋公子喝下。重耳这才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汤竟是用介子的肉做成的,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19年后,重耳当上了国君,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时伴随他流亡的功臣,但是唯独将介子推忘记了。很多人为介子推感到不公平,劝他向君主要奖赏。但是拒绝了,他打点好行装,就与老母亲悄悄到岷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闻此事后,十分后悔,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已离家去了岷山隐居。岷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要找到他非常不容易。这时候,有人献计,三面烧山,逼出介子推。

晋文公采纳了建议,但是,大火烧遍岷山,却不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灭了之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看见这个场景,立刻大哭。装殓时,人们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前去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同时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是古代流传至今的节日,关于它的由来和传说也一直被世人记住。这历史悠久的节日文化,值得大众牢记在心。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

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从2008年开始,中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编辑时间:2015年4月3日
献花(0)
+1
(本文系周大庆50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