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堂:今天是“世界自闭症日”,广州中山三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主任邹小兵指出,正在进行中的自闭症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广州调查的患病比率是最高的,为1/133,即在调查的正常幼儿园和小学中,每133个孩子就有1名自闭症患者。真的吗?自闭症是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
自闭症(英语:autism)为一种脑部因发育障碍所导致的疾病,其特征是情绪表达困难、社交互动障碍、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有问题,以及日常上常见的,表现出限制的行为与重复的动作,明显的特定兴趣。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和社交活动,常做一些刻板和重复性的动作和行为。自闭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员怀疑自闭症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环境因素触发。虽然环境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仍未有定论,研究人员发现七个经常出现在自闭症病人的基因组。另有研究指出胚胎发育初期经由孕妇摄取的环境毒性亦可能是成因之一。 部分自闭症患者可经过诊疗、实习及特殊教育,可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而可参与主流教育及社交活动。 自闭症Autism的病征会在18个月时开始出现。被诊断为自闭症的人,其在技能及行为方面可以有很大的差异,而医生间对于如何适当诊断仍未有结论。由于自闭症患者的感官系统有异常,而感官系统受影响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故此自闭症患者间对不同的刺激可以有很不同的反应。 无论如何,儿科专业人士会就儿童的心理、行为及发展进行评估,每发现自闭症的早期症状就会开始诊治,以达最佳的治疗效果。但有些人不相信自闭症的治疗,因为他们不相信自闭症是一种障碍,或者他们以为自闭症治疗只会为患者带来伤害。 常见的自闭症特征为以下所述:
社交发展发展中的婴孩有社交能力,年纪小懂得望人、按声音方向转身、抓着别人的手指,甚至微笑。可是,自闭症患者喜欢避开望人,而且在学习与人发展“施及受”的互动时有困难。 自闭症儿童也常常喜欢独自一人。而在接受拥抱和触摸时,会缺少反应或不想理会。长大一点后,他们很少会从他人获得安慰,又或对父母发怒无大反应。 正常的五岁小童可根据解读他人的手势、面部表情等等社交线索,估计他人的知识水平、感觉和意图等等。而自闭症病童缺乏这种解读能力,故此他们难以估计及明白他人的行为。 自闭症或亚斯伯格症候群病童会孤立自己。有些严重个案会出现假想朋友。故此,患者难以在正常生活上交朋友或维系友情。有部分自闭症患者不能控制其行为。而自闭症患者也喜欢不变的环境或工作,如环境有改变他们可能有负面反应。
感官系统自闭症患者,不少会有感官整合困难(感觉统合障碍)。最常见的例子是听觉和触觉比一般人敏感,他们会捂住耳朵避免听到吵闹的声音或者不喜欢被碰触。自闭者患者在处理同时出现的不同感官时(参考书目:《奇迹的孩子/看我的眼睛》),例如同时处理视觉和听觉资讯时,也会有困难。部分自闭症患者会有追求特定感官刺激的现象,例如喜欢发光的东西、旋转物品、拍手或无法静坐。此外,在年幼的孩子身上,也经常会出现动作发展迟缓或动作协调不佳。
沟通的困难有些自闭症患者到一岁都很少说话,就算他们已经学识某些生字。他们会认为非言语沟通,例如手语、文字、打字等等是更自然的沟通方法。会说话的患者,会用非常常见的语法。例如重复的单字。语言器官的运动也有困难。再者,别人问他东西,他可能重复说话或答非所问。
今年世界自闭症日的主题是:职业——自闭症优势,我们可以怎样帮助自闭症儿童?
作为教师的你,可以
|
|